中國的政治奇蹟

紀念越戰結束16週年

龔忠武
(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


中國的政治奇蹟 紀念越戰結束16週年

龔忠武 (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

中國的政治奇蹟

大陸原本是一個一窮二白的第三世界國家,但是在中共的領導下竟然在短短的26年裡也即自建國至越戰結束(1949-1975年)這段期間,一躍而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大國,這個事實,對任何講道理,擺事實的人來說,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歷史奇蹟。

近一、二十年來,大家一窩蜂地大談經濟奇蹟,不講政治奇蹟,這完全中了西方社會科學界反共學術八股的圈套,是本末倒置,而且做了西方學術界的傳聲筒而不自知,這是台港新的買辦文化下迷惑人心的花招,應予辯正,確切地說,經濟奇蹟固然重要,但是政治奇蹟更重要,因為政治奇蹟不但是經濟奇蹟的前提,而且是經濟奇蹟的保證。

本文要利用紀念越戰結束16週年的機會來談一下近百年來飽受挨打之苦的中國人最不應該忽略的大問題。

什麼是奇蹟

什麼是奇蹟?就是你認為不可能辦得到的事情,居然「不可思議地」辦到了,像中國在那樣窮困,那樣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國共對立的惡劣情況下,能夠在越戰期間,1966年至1975年南抗美霸、北拒蘇霸,實現真正的而非形式上或名義上的獨立自主,試想,這不是奇蹟,什麼才是奇蹟?

在近代中國,從1864年的洋務運動開始直到1949年中共統治大陸,中國有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個政黨都夢想有朝一日能為中國實現這個目標,但都沒有成功,而這個民族目標最後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共同領導下實現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政治奇蹟。

在一般人看來,這根本是不可能辦到的,尤其是一些喝過洋水的中國知識分子,滿腦子的這個理論,那個學說,這個洋權威,那個洋專家,思想完全脫離中國實際,脫離中國國情,以這樣的買辦心態和觀點來看中國問題,就是可以辦到的事情也會辦不到了,何況實際上很難辦到的事情?

政治奇蹟遠比經濟奇蹟重要

另外,我認為政治奇蹟要比經濟奇蹟重要得多,也困難得多,近十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下,因為強調發展經濟,所以老是講經濟奇蹟,不講政治奇蹟,使人覺得經濟奇蹟很了不起,政治奇蹟沒有什麼了不起,甚至還有意加以抹煞,美國普林士頓一位華裔歷史教授最近在《二十一世紀》雜誌第二期裡呼籲中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就是要徹底否定這個政治奇蹟,否定這個政治奇蹟創造出來的社會主義中國現實,這是台港和海外中國新買辦文化、言論的代表,但是,由於這種言論包裝在學術外衣裡,以致更具有欺騙性,被其迷惑而不自知。

近一兩年來國內外一系列重大事件證明了,沒有政治奇蹟,經濟奇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比如台灣,大家都承認這一、二十年來台灣的經濟搞得很不錯,可是李登輝慨歎日本人竟然不把台灣放在眼裡;台灣在日本人面前沒有尊嚴,李登輝向日本人要尊嚴,日本人就是相應不理,反過來,日本的石原慎太郎和盛田昭夫挾日本的經濟奇蹟,鼓勵國人向美國說「不」,但美國人的回應是,日本人最好還是說「是」。

拿海灣戰爭來說,科威特的國民所得高居世界首位,它所創造的經濟奇蹟連德、日兩國也瞠乎其後,然而在伊位克坦克的鐵輪之下,轉眼化為灰燼;它的經濟奇蹟在政治風暴之下被颳得煙消雲散。而且,德、日兩國在美國強權政治的高壓下,被迫分擔海灣戰費,簡直幾近要挾;但是,德、日兩個經濟大國最後只有忍氣吞聲,按承攤數額奉上。

這個冷酷的國際政治現實曉示人們,甚至在後冷戰時代的國際關係中,最終的決定力量是拳頭而不是金錢,一個國家如果不能行使完全的政治主權和自己的意志,就無法享有甚至保有它的經濟成就;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不先創造政治奇蹟,經濟上是很難發展的,所以本文認為,要徹底解決中國經濟問題,首先必須徹底解決政治問題,也就是先創造政治奇蹟,才能創造經濟奇蹟,中國近百年來任人擺佈的屈辱歷史一再證明了這點,這是歷史方面最突出的中國國情,搞中國歷史的人,如果不懂這個道理,他的中國歷史就算是白搞了。

1949年以後的三大戰役

政治奇蹟集中表現於對外戰爭,戰爭是交戰雙方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或意志力的綜合較量,所以戰爭的勝負直接決定其國運和國際地位。

1949年以後,中共對外打了三次漂亮的戰爭,隨著每次戰爭的結束和勝利,中共的國際地位和中國人的尊嚴也隨之逐步獲得提高和恢復,去年亞運期間,大陸健兒的優異成就固然象徵中共體運興盛,但是如果國運不昌隆,體運是無法興盛起來的;東亞病夫的恥辱早被中共的紅軍在戰場上洗刷了。

1949年以後攸關中共國運的三大戰役是:朝鮮戰爭、中印戰爭和越南戰爭,朝鮮戰爭開打時,被一些崇拜者尊為美國軍神的麥克阿瑟元帥的氣焰不可一世,根本不把中共軍隊放在眼裡,這也難怪,因為美國軍隊自立國以來一直是支常勝軍,從未吃過敗仗;而且剛把強悍的德國軍隊和日本軍隊打敗了,美軍怎麼會把一個裝備落後的中共軍隊放在眼裡?結果中共同美國在朝鮮戰場打了個平手,這個戰果很了不起,遠較共產黨軍隊打敗國民黨軍隊的國內三大戰役更為難能可貴。

第二大戰役是中印戰爭,這場戰爭雖然時間只有三個月,但是打得非常漂亮,向全世界充分表現了中共紅軍強韌的戰鬥力,中華民族堅決的意志力。

第三大戰役是毛澤東和周恩來兩人晚年全力以赴的一個戰役,就是越南戰爭,中國民族今天能夠與美蘇鼎立而三,能夠在國際上抬頭挺胸、舉足輕重,大部分歸功於越戰,試想一下,1972年中共恢復了聯合國會籍,美國放棄了反對立場,當時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是現在的布什總統,他為什麼不再反對了?西方國家對大陸圍堵了20多年,為什麼一下子解除了?答案是美國在越戰吃了敗仗,中共在越戰中打了勝仗,而且尼克松和季辛吉到大陸去實質上是向中共請教、求救,幫美國從越南的泥淖裡拔出來,如果中共決定要把美國陷在越南的泥淖裡頭打的話,美國的下場肯定會比現在還要慘。

在越戰的十年裡,美國和大陸一樣陷於動亂,這是兩大民族下定決心要在越南戰場最後一搏,所以都全力以赴,有一陣子,大陸的傷痕文學風行一時,的確中共為打越戰,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但是美國同樣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美國的越南併發症甚至在海灣戰爭勝利後也很難說就完全治好了,越戰對美國人造成的傷痕絕不亞於對大陸所造成的傷痕。例如,反戰浪潮席捲全國,使美國社會陷於癱瘓;馬丁.路德.金被暗殺,羅伯特.甘迺迪被暗殺,約翰遜總統下台後鬱鬱以終,這不也是很大的傷痕麼?越戰是一場極其凶殘的戰爭,那能不付出高昂的代價?

中共今天有這樣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大陸社會主義文明今天這樣欣欣向榮,主要是拜毛澤東和周恩來晚年反兩霸之賜,因為他們為鄧小平和陳雲創造了發展經濟不可或缺的政治前提,所以本文認為毛澤東和周恩來在越戰的貢獻比他們領導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更了不起,影響也更為深遠。

越戰的歷史性意義被抹煞了

越戰期間,美國國內有人反戰,大陸當然不會沒有,像這樣攸關民族命運的大規模戰爭有反對意見是很自然的;沒有反對意見,那才奇怪。

比如說,越戰究竟要不要打?要不要兩面作戰,既反美又反蘇?這涉及感情方面的主觀因素,也有客觀的現實考慮,如果打的話,沒有蘇聯核子傘的保護,美國要是丟原子彈怎麼辦?反對的人說,這不能輕易冒險,尤其不能冒同蘇聯開戰的危險,毛周二人力排眾議,決定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反美反蘇,大陸當時反戰和主戰的辯論一定是非常非常激烈的,可惜至今沒有資料,而且又受到黨內權力鬥爭的影響,以致真相一時難明。

毛澤東和周恩來都具有鋼鐵般的意志,一旦作出了決定就必須貫徹到底,當時反兩霸的任務壓倒一切,妨礙完成這項中心任務的所有阻力都必須掃除,75年5月1日,越戰勝利了,毛澤東和周恩來晚年反兩霸的任務也跟著完成了。

在越戰中,美國出師之名是阻止中共的擴張主義,防止中共將共產主義擴大到東南亞,所以美國在越南是項莊舞劍,志在中共,中共據說派了30萬大軍參戰,援越戰費高達二百多億美元,這是中共的隱蔽戰爭,實際上這是中美繼朝鮮戰爭之後的第二次較量,結果是美國首遭敗績,此後一蹶不振,大陸則是欣欣向榮,這能夠說不是毛周的貢獻嗎?

所以,我覺得毛周晚年所創造的政治奇蹟,是不朽的,將來中國的歷史和世界的歷史都應給以應有的公正評價。

但是,像這麼大和這麼重要的一場鬥爭,中共竟然在其81年6月發表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綱領性文件裡,隻字不提越戰,個中原因費人猜思。

簡單地說,文革的悲劇是抗美援越戰爭間接造成的,當時為了備戰、備荒,思想不能不總動員,所以犧牲是不可避免的;當然如果沒有野心家林彪和四人幫趁機利用,程度上也許會減輕很多,這為越戰後引起三信危機的傷痕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在這裡順便提一下,即在尼克松總統圖書館的大廳裡擺了許多現代世界歷史偉人的蠟像,其中有羅斯福、邱吉爾、戴高樂等西方英雄,以及斯大林、列寧,還有毛澤東和周恩來,有趣的是,這麼多偉人的蠟像都是站著的,只有毛周是坐著的,於此可見,尼克松對他們是多麼的敬仰。

像尼克松這個人,他眼中的英雄早年只有羅、邱、戴三人,但是經過越戰,經過同毛周的實際較量和接觸,使他領略到毛、周的才智膽識和領導能力以及東方政治家特有的王者氣質,使他對這兩位東方政治家由衷佩服,真所謂不打不相識,美國人這種崇拜英雄的氣度是很可愛的。

結論--抹煞政治奇蹟的嚴重後果

1978年後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下,誠如鄧小平在六四之後所說的,由於一手硬,一手軟,全心搞發家致富,忽視政治思想教育,也就是抹視政治奇蹟而突出經濟奇蹟,其結果是,人們的思想混亂了,對社會發展的大方向迷失了,敵我的意識淡薄了。

反美援越期間,高揭社會主義理想,改革開放期間則高揭發家致富,人的思想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為誰發展商品經濟?是為了少數崇洋媚外的人?還是為了少數既得利益者?都不是的,而是為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如果忘掉這點,社會主義必然流於形式和空談,80年代中後期,有物的尊嚴,沒有人的尊嚴,而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就是要恢復人的尊嚴。

為什麼馬克思要反資本主義?為什麼早年的馬克思思想裡充滿了人道主義色彩?英國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李嘉圖大講經濟的「鐵律」,人要為經濟規律服務,馬克思說,不對,經濟規律要為人服務,這也就是毛澤東一再提醒他同志的一條最根本的治國心法:為人民服務。

80年代,有沒有為人民服務?基本上可以說忘掉了,社會上貧富分化,輕視弱者、窮人、婦女、販賣人口,把人商品化,這是搞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不符合社會主義理想,另外,有少數人為了追求利潤和個人利益,不惜犧牲和出賣國家、民族和集體的利益,這種利令智昏的現象有一個時期在海外大行其道,民主、自由、人權,這些高尚的理想被拿來當作掩蓋個人追求名利的遮羞布,被徹底庸俗化了,有少數民運分子就是這種人,他們看到的只是自己的人權,完全看不到國家、民族、人民集體的人權,這是80年代單純追求經濟發展直接造成的惡果。

物極必反,結果發生了「六四」動亂,「六四」之後,中國領導階層大澈大悟,得出下列一條教訓:西方和美國要以華制華,通過和平演變,使資本主義在中國全面復辟;換句話說,他們在戰場上得不到的,現在想要在經濟和文化思想的戰場上來得到。

適值越戰勝利16週年,海內外中國人切不可忘記這條用血換來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