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伊朗的和戰問題(下)

高雄柏
(軍事評論家)


美國企圖在伊朗達成的目標

1.)美國最高目標是伊朗政權變更。美國對伊朗施加政經軍心壓力及/或打擊,其最高目標是在伊朗進行政權變更,而且其結果必須是伊朗出現親美政權。如此美國可以全面控制伊朗政局以及伊朗的能源產銷,而且可以更好地利用伊朗的地緣戰略位置,例如,就像美軍在伊拉克建立四個超大型基地一般在伊朗也建立數個超大型基地,以便美國投放武力到中亞、西亞、中東、甚至南亞與印度洋。伊朗已有鐵路通往中亞,所以比缺乏基礎建設的阿富汗更適合成為美國從印度洋海岸通往中亞的陸地交通線。

2.)若不能造成伊朗政權變更,美國的目標將是控制伊朗最重要的西南部石油產區以及造成伊朗東部少數民族獨立。如果美國無法全面控制伊朗,那就至少必須控制其主要的石油產區。一方面增加美國在全世界控制的能源,而且剝奪伊朗的重要財源,使伊朗衰弱甚至動亂分裂。若美國不能利用伊朗既有的中亞鐵路,美國可以從印度洋北岸的伊朗東部地區或者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省經阿富汗進入中亞。如果取道巴基斯坦,美國比較不易在南亞次大陸保持有利於印度的勢力平衡,以便印度牽制中國大陸。不論如何,美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並不都是甜蜜的,除了美國有人指稱巴基斯坦「反恐」不力之外,還有俾路支斯坦的問題。俾路支斯坦除了礦產之外也出產天然氣供應巴基斯坦全國,該省新建的瓜達爾港就是礦產與能源出口的要地。如果考慮到瓜達爾港以及該港連外路網都涉及中國大陸的投資與技術,美國好戰派就算不煽動俾路支斯坦獨立,至少也會希望巴基斯坦改變與「中」、美都保持友好的政策。除非美國在盟友巴基斯坦背後插刀子,那麼美國就必須設法取得並確保經過伊朗東部到中亞的陸上交通線。國際傳言美國支持伊朗東部的少數民族鬧獨立,恐怕不是空穴來風。如果伊朗東部獨立而且親美,美國就可以從印度洋北岸經陸路到中亞,而且不需要為了路經巴基斯坦而冒著捲入印巴糾紛的潛在風險。當然,假如美國採取此一方案,美國必須安定阿富汗。目前美國在阿富汗投入兵力僅約2萬人,何況阿國基礎建設太差(阿富汗邊區有一條鐵路通伊朗邊區,但未連接伊朗鐵路網),可見美國此時仍以變更伊朗政權為優先方案。

3.)若美國不能控制伊朗西部的石油產區,美國將會採取破壞或摧毀采油設施之類的手段阻止伊朗或其他國家利用此地的能源。自己不能利用的,也不讓別人利用。這也是一種控制的方式,只不過比較消極而已。

在追尋前述第一個目標時,美國必須動用陸基與海基空中武力,而且不排除動用某一數量的地面部隊。至於追尋前述第二個目標,美國必須動用空中武力,而且不排除動用較少的地面部隊。若是追尋前述第三個目標,美國基本上只需動用空中武力。

對於美國最有利的解決是盡快不戰而屈人之兵,壓迫伊朗出現親美的傀儡政權,容許美國操控伊朗能源而且容許美國在伊朗建立與使用大型「耐久式基地」。其次是盡快通過戰爭而達成與前述同樣的事。此處必須說明的是,美軍「耐久式基地」的效用與其所在國的社會動亂幾乎完全無關。觀諸美軍已在伊拉克建立的四大基地,其包括水、電、糧食等生活所需,污水與垃圾處理,娛樂、休閒,還有軍事物資都與伊拉克社會無關。而且這些基地除了自身的周邊安全需求之外,其駐軍都不從事地面軍事行動,而是從事空中武力投放。所以只要伊拉克反美勢力不擁有大量射程較遠的高效率防空武器或者遠端精確的對地攻擊武器,即使伊拉克民眾每天血濺街頭,美軍仍可從那些基地發揮強大的空中戰力,成為美國霸權在中東的戰略支點。但是從伊拉克到中亞未免有點遠,而且要經過伊朗領空,如果美軍在伊朗也能使用好幾個「耐久式基地」,那對於美國的霸權就更有利了。

美國實現對伊朗圖謀的時間窗口有限,其原因如下二節所述。

伊朗的核計畫

伊拉克沒有核武器,伊拉克遭到美國侵略。而且不論美國無能或者無誠意維持伊拉克安定,其後果都是一樣的:美國發動侵略4年以來,伊拉克人民已有65萬人死於美軍之手以及內部暴力,遠超過薩達姆暴政20餘年殺死的人數。位在梵諦岡的天主教慈善機構CaritasInternationalis報告,伊拉克三分之一的兒同營養不良,比例遠超過薩達姆時代。

北韓有核武,美國和北韓把臂言歡。北韓的外交活動最近更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伊拉克、北韓的遭遇兩相比較,伊朗的核計畫如果有潛力轉用於製造核武,而且正在加快進度並不令人意外。所以美國不能一直等下去。

依照美國以往的說法,北韓、蘇聯的決策層甚至決策機制都是非理性的,但是二者都沒有實戰使用核武。歷史上惟一使用核武攻擊敵方城市的是「理性決策」的美國。所謂「伊朗決策層是非理性的」這種話主要是用來妖魔化伊朗。事實上任何主導政經利益分配的個人或者集團都不會自尋毀滅。他們寧願活著保有一塊地盤並享用利益。這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的逆定理。美國正是算計這一點,所以才會希望在伊朗內部找出並扶植親美勢力--他們把伊朗的主權讓渡一些給美國,但是自己享用美國賞賜的榮華富貴。如果獨立自主的伊朗擁有而且打算使用核武對抗美國,比較有可能的是用於對付進入伊朗境內的美軍。

基於「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最可能使用核武攻擊美國本土與海外目標的其實是無權主導大量利益分配的個人與非國家行為者。歐美專家不久前已做出類似的推論,甚至認為動手的人可能是已居住在歐美的對於體制極度不滿的人。那或許誇大了一些,因為奧薩瑪的可能性無疑更高。而且奧薩瑪有戰略上的動機這樣做。

奧薩瑪想吸引美國大規模投入阿富汗

在美國主流媒體的誤導之餘,非伊斯蘭世界大部份人不知道奧薩瑪自己定義的頭號敵人不是美國而是他認為叛教的伊斯蘭國家,其次是以色列,第三才是美國。那些叛教的伊斯蘭國家是倚賴美國軍售等等而維持政權;以色列也是倚賴美國支持才能立足中東,於是奧薩瑪認為必須把美國的勢力逐出中東。奧薩瑪認為伊斯蘭世界的所有國家或其他勢力都不可能在軍事上擊敗美國,惟一可行的戰略是在軍事上糾纏美國,使其經濟失血而被迫撤出伊斯蘭世界。美國2001年10月發動作戰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之後並未大量駐軍在阿富汗,反而是藉助阿國內部反塔利班的北方聯盟以及北約盟國的相對少量駐軍。當時中國大陸和蘇聯在中亞的力量還很弱,於是美國將注意力先轉向藏油豐富而且打算建立歐元交易石油制度的伊拉克。後來,美國十餘萬部隊長期陷在伊拉克。如果美國在伊朗建立親美政權,奧薩瑪此生不可能看見美國退出伊斯蘭世界。合理判斷,奧薩瑪現在最想做的事之一是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攻擊事件。因為小布希政府大炒伊朗問題,誤導美國人民以為「一切問題都在伊朗」,這將幫助奧薩瑪的攻擊造成更大的心理震憾--原來真正的問題在別處。奧薩瑪困處深山,生活艱苦,除了他本就願意犧牲的生命之外,他已沒有別的可失去。因此奧薩瑪的危險性其實遠高於伊朗和北韓二國的當政者。如果奧薩瑪的打擊力度夠大,美國好戰派即使明知那是誘敵深入的陷阱,但也不能只顧著攻擊伊朗而放過奧薩瑪,以至於美國內部發生政治危機並在國際上喪失更多威望。美國好戰派目前當然是一邊加強防備奧薩瑪,一邊力圖盡快解決伊朗的反美政權。

決定點在伊朗的堅持力以及國際因素

如果只考慮美國和伊朗這兩國之間的衝突,美國居於絕對優勢地位。只要美國能夠避免美軍在伊朗陷入類似伊拉克的情況,美國基本上不可能失敗。從能源戰略的角度而言,美國不論控制伊朗能源或者剝奪伊朗對於其本身能源的控制,都是美國的勝利,只是勝利的程度不同而已。因為美國享有絕對的海空優勢,美國至少可以剝奪伊朗對於其本身能源的控制,所以美國至少可以獲得低度勝利。即使是這樣的低度勝利,美國也可以向世界證明兩件事:一、不服從美國意志者必遭慘重打擊;二、美國即使不能奪取外國的能源據為己用,但可以阻其他國家利用那些能源。這兩件事對於美國推行霸權是至關重要的。

雖然伊朗多次高調舉行軍事演習,展示一些外購以及據稱自行研製的魚雷快艇、小型潛艇、地對地飛彈等武器,但是伊朗其實沒有多少本錢可以打正規作戰。伊朗東、北、西三面的陸地鄰國都有美國駐軍,南面的波斯灣則是被世界最強大的美國海軍控制。可以說伊朗已經被美國戰略包圍。伊拉克的例子顯示美國的軍力雖然不能進行有效的佔領統治,但是摧毀大型軍民目標的能力卻是綽綽有餘。伊朗擁有的武器不算少,可是大部份都是老舊過時的東西。例如1970年代向美國購買的F-14戰鬥機,還有技術更過時的F-5和F-4。因為美國的禁運封鎖,那些飛機缺乏重要零元件,以至於伊朗有時要利用黑市購買美軍流出的剩餘物資。伊朗還有一種把F-5F加長並且改成類似美國F/A-18雙垂尾的戰機,據說已試飛,但不可能具有影響戰況勝負的實戰意義。伊朗手中最新式的武器就是新近從俄國購進的19套Tor-M中/低空防空系統。它們數量太少、射程有限,更別提美國的電子干擾與壓制技術優勢,它們所以不可能有效阻止美國從空中對伊朗境內重要目標進行摧毀式的打擊。數量和精確度的雙重限制決定了伊朗的彈道飛彈其實不能構成多大的威脅,何況以色列擁有「箭」反飛彈系統而且美國也將「愛國者3型」增加佈署到波灣地區。只不過美國和以色列那些鼓吹對伊朗開戰的人將伊朗地對地飛彈的威脅過度誇大了。伊朗的魚雷艇本身與其基地的生存能力都是很可疑的。伊朗潛艦的生存機率或許比魚雷艇高,但是將會隨著行動頻度增加而降低,而且其基地生存也是問題。伊朗生產少量貌似美國M-1系列的坦克,但是最樂觀的估計也不認為它們的性能與美國坦克相近,更別提它們基本上不可能獲得空中掩護。◆

除了武器問題之外,伊朗政府的平時施政能力也令人不敢樂觀它的戰爭指導能力。伊朗在戰爭中受損毀的石油產煉設施數十年來未修復,以致於原油與煉製品產量不超過巴勒維時代,而且汽油還需要進口。

總的來說,伊朗在陸海空各方面的正規作戰都會被美國輕易擊敗。這裡必須提到一個不確定的可能性:伊朗官方宣稱自製成功作戰半徑七百公里、具備雷達匿蹤能力、能傳送即時影像並進行自殺式攻擊的無人機。如果它真的存在而且數量夠多,這種飛機或許是伊朗手中最能夠給美軍和以軍增加麻煩的武器。真主黨可以藉著它攻擊以色列的重要設施,迫使以軍進行耗費生命的地面反游擊戰鬥。

美國尚未輕啟戰端的原因是必須考慮伊朗之外的因素。美國基本上採取攻勢作為,企圖壓制不利的因素,並伺機推進霸權佈局。

美國的稱霸戰略目前遭到一個重大困擾:美國霸權在中東缺乏進展,以至於俄國隨著國際油價飆升而恢復實力。俄國2006年躋身世界十大經濟體,並且打算斥資5萬億盧布(約合2000億美元)重建強大軍力。同樣因為油價升高,俄國的能源對於西歐的影響力也升高了。因為美國在中東雖然能夠造亂但是無力建立穩定,這難免讓區域內某些國家不太放心。沙烏地阿拉伯甚至史無前例地接待了蘇聯/俄國元首第一次抵沙訪問,而且簽約訂購俄國武器。沙國已經不把武器來源全部押寶在美國身上,這不只是軍購事件而是國際戰略事件。此外,在遠離中東的南美洲,盛產石油的委內瑞拉也要採購Su-30系列戰機和俄造艦艇。美國近來已數度升高對俄國的批評與嘲弄,並打算將反飛彈系統擺到俄國門口。

如果美國只是剝奪伊朗自主石油貿易的能力並且阻止其他國家獲得伊朗能源,美國必須同時避免高油價幫助俄國復興。美國目前除了積極圖謀宰制西非的石油與天然氣、保護沙烏地阿拉伯與科威特產油設施不遭伊朗或蓋達組織攻擊之外,美國也在企圖挽回並加強對於拉丁美洲的影響力。

美國還必須顧慮中東其他地方的安定。以色列總理歐爾默特(EhudOlmert)在調查2006年以黎戰事的溫諾格勒(Winograd)委員會的證詞外洩,其內容顯示,以色列於2006年7月12日因為以國軍人當天被真主黨綁架而發動進攻黎巴嫩之前至少三個月,歐爾默特已和以國軍方討論對黎作戰計畫。再加上美國在戰事中期之前本來支持以色列長期擴大戰事,後來礙於以軍缺乏進展而且阿拉伯世界民意越來越同情真主黨,美國才改變立場。因此有些論者認為,美、以當時本想解決真主黨並且順勢打擊並削弱敘利亞,以免美國未來進攻伊朗之時中東其他地方發生動盪。依照目前為止的歷史經驗來看,那些動盪只能相對小規模消耗美國的人力、財力、物力,不會造成美國蒙受較大規模的軍事失敗。而且只要真主黨不擁有強大遠端精確攻擊能力,以色列也可以避免軍事消耗。美國目前正在努力設法切斷真主黨與敘利亞獲得的外來武器。

美國在台海也採取攻勢,由陳水扁升高台獨姿態,但保持在不會立即挑起軍事衝突的尺度之內。只要美國解決伊朗而且保持台海分裂,中國大陸將從西面受到威脅,而且台獨勢力的活動空間與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力都會擴大。

最後,美國還要防備前面提到的奧薩瑪問題,以免整盤棋局被他攪亂。

伊朗堅持越久,美國就越難以成功處理諸多複雜因素。

〔註1〕:那4艘沒趕上為巴勒維貪腐政權服役的驅逐艦被納入美國海軍,成為紀德級驅逐艦,但是它們不適應美國的大洋戰略。
〔註2〕:美國本來與伊拉克君主政權友好,而且以此政權為首組建「巴格達公約」或稱「中央公約」組織。但是伊拉克君主政權被推翻後,美國即與伊拉克交惡,當然,藉口之一是伊拉克「不民主」。
〔註3〕:那時台灣物價飛漲,而且出現硬幣奇缺的情況。有一段時間,莫說一般民營小商店,即使官營的公路局、鐵路局也無法給予顧客硬幣找零,而是用郵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