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東是世界農業的主要發源地,因其有小麥和牛羊等牲畜,西元前七千年,出現一個一百五十餘人的聚落,到了西元前六千年,美索不達米亞和土耳其已有精美的建築物和城市出現。
在農業時代,歐洲大多數城市的結構,有如vonThunen的「孤立城市模式」分為五圈,中央為城市,第二圈為密集農業,包括牛奶及果樹,第三圈為粗放農業耕作麥類,第四圈為畜牧,最外一圈為狩獵。都市人口的多寡決定於農牧業的生產力,都市人口多為農民。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鐵路系統代替了馬車為交通工具,運輸方便,孤立城市的模式不復適用。倫敦和巴黎分別於1808年和1843年成為百萬人口的城市。都市人口的結構有重大的改變。1850年倫敦一百餘萬人口中39%為技術人士,24%為技術工人,10%為勞工,10%從事商業,13%為職業人士,幾無農民。都市成為工商業和服務業的中心。紐約於1890年開始有電車,1921年有地下鐵,1922年有電話。汽車發明以後,交通更為方便,工作和住家的距離大幅增大,許多城市都發展成為多中心的個體。城市擴大後不僅工作的種類增加,博物館、交響樂隊、畫廊,和歌劇院的建立更提高了文化水準。
1900年英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數一半,成為世界第一個都市化國家,當時世界都市人口僅佔總人口的14%。
從1949年到1957年,中國城市化經歷了幾個不同階段的發展,1949年中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10.6%,1959年增長到15.4%,平均每年約0.6%,略高於世界平均值。
1959年以後經歷一段過度城鎮化和反城鎮爭論的時期,繼而又有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城市人口不增反減。1978年改革開放到1997年,每年城市人口約增0.65%,1997至2004年更加速為每年1.41%。
2005年中國城市人口占38%,比世界平均低10%。歐美已開發國家都市人口的比例都超過76%。在東亞國家中南韓為80%,日本為79%,甚至北韓的60%和蒙古的57%都遠超過中國,在世界各大區域中,都市化低的都是開發中國家包括非洲東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中非、中亞、南亞和部分東南亞國家。
2005年,中國共有四個超過一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megacity),雖然重慶號稱有3,169萬人口,但因其在1997年以後擴張城市界線包括鄰近的數縣,不符國際標準。中國超過一千萬人口的城市依次為上海(1,360萬)、北京(1,180萬)、重慶和成都(1,082萬),介於900萬與1,000萬者為哈爾濱、天津和石家莊,介於800萬至900萬者僅有武漢,其他介於400萬與800萬者共16個城市,在24個人口超過四百萬的大城市中有14個在從遼寧到廣東的東部地區。中國縣級以上的城市共661個。美國有3500個城和鎮(town)加拿大有二千個,雖然鎮的人口不多,但水電和交通等基礎建設都非常完善。
城市人口最多的省區依次為廣東、遼寧、浙江、黑龍江和江蘇都超過總人數50%以上。反之鄉村人口低於30%的依次為西藏、貴州、雲南、甘肅都在西部。東部城市衛生設備較好,因此上海、北京、天津和浙江居民壽命最長,都超過74歲,而西部的西藏、貴州、雲南僅約65歲,西部文盲的比例也最高,西藏44.5%、青海24.1%、貴州21.4、而全國平均僅11.0%。
城市為工商業和服務業活動的集中地。根據2005年的統計,中國每位工業勞工的產值是農民的八倍,服務業是農民的四倍。此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情形約略相似。在三種產業中,中國的第一產業(農、林、漁、牧)占國家總產值29%,而已開國家僅2%,中國服務業占36%,而許多開發國家高達80%。
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都市化每提高1%平均可增加GDP1.5%。
中國城市居民人均收入遠高於農村,近年略有增加達三倍以上。中國農村有二億剩餘勞力,許多農民湧入大都市尋找工作,造成「盲流」人口,據估計1988年有五千萬人。他們佔據城市空地,席地而臥,沒有戶籍,也沒有糧票,生活極為艱苦。類似的情形在非洲和墨西哥等國約有十億所謂棚戶區(shantytown)人口,1960墨西哥市人口500萬,2000年增至2,580萬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墨西哥市的成長反應了農村經濟的困境,並不表示整體經濟的繁榮。
2005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18.3億人民幣、生產力最高的都市依次為上海占5.0%、北京3.8%、廣州2.8%、深圳2.7%、天津2.0%,其中深圳僅有180萬人口。中國最多的24個城市共佔全國總值34.5%,此與已開發國家的情形不同,例如紐約占美國GDP24%,東京占日本26%,巴黎占法國18%,漢城占韓國26%,至今中國並無一個類似經濟上的首要城市(primacycity)。
最近十年,中國城市成長快速。城市的建立需要有良好的基本建設也需要投資發展工業和服務業。從1996年到2005年中國鐵路長度增加了33%,公路增加了51%,電力增加2.8倍,農村恩格爾係數(Englecoefficient,亦即食物占生活費用的比例)從56%減至26%,這些因素都有助於城市的發展。都市化和經濟發展互為因果,有密切的關係。預計十年以後中國都市化將能達到世界的平均值,成為一個中度開發的國家。但是中國都市化也面臨一些問題。外商投資至今局限於東部沿海地區,約占85%的總額。另一重要問題是中國西北水資源嚴重不足。200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斯蒂格裡茨(JosephE.Stiglitz)認為21世紀中國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加速都市化。
附記:本文主要資料來源為中國統計年鑒及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學中心編審之2005中國城市發展報告。◆
社論
國際視窗
溫家寶訪日
中國問題
國民黨與民進黨
省籍問題
學術討論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