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乾脆分七塊?

林金源


早年國民黨自詡為「全民」政黨,七年前陳水扁宣稱要做「全民」總統。他們做到沒有,另當別論,但他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誠意,總值得嘉許。現在執政黨公然要以「排藍民調」作為選取立委及總統候選人的重要依據,等於宣告原本分居的藍綠兩個台灣正式仳離。全民總統也好,全民政黨也罷,都成為可笑的歷史名詞。擁抱基本群眾、裂解敵對陣營,才是奪取政權的有效手法。

台灣既已決裂為二,現又有六天王各擁一片天,外加台聯虎視眈眈,何不暫把台灣分七塊,讓志在必得的七天王各得其所,也讓鐵桿支持者美夢成真。此舉不僅可省資源,避免撕裂社會,還有下列五大好處。

第一,陳水扁說「沒有左右問題,只有統獨問題」;李登輝說統獨是假議題,台聯要走「中間偏左」。平心而論,左右與統獨都是迫切的大問題。如單就統獨、左右交叉分類,至少須有四位總統候選人,才能充分討論各種可能。但是藍綠對決已成常態,儘管台灣的問題千絲萬縷,民眾卻只有兩顆爛蘋果可選,實在為難。分成七塊之後,選民可選的政策組合明顯增多。大家可用腳投票,選擇與己理念相合的台灣,不必被其他選民綁架,處於目前非左非右、非獨非統的畸形狀態。

第二,民主制度之為用,在決爭議尋共識,但在台灣卻只造就大鳴大放,以及「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與其把兩群鐵桿民眾痛苦綁在一起,不如互相解放,還大家自由與寧靜,讓互信的選民與總統,共組和諧家園。何況在台灣內部以腳投票之成本,遠小於不滿政局被迫移民國外的成本。

第三,李登輝主張中國分七塊,因為有競爭才有進步,此一道理也適用於內耗空轉的台灣。既然台灣社會已趨兩極,誰也說服不了誰,何不分成七塊,讓統獨、左右各有實驗機會,以良性競爭結束內耗空轉,看多年後哪一種政策組合最成功、最孚人望。奇美許文龍曾發豪語,把濁水溪以南交他治理,人民稅金可以減半。七國之中當有主三通、反軍購者,它的稅金可否減半?人民是否更幸福?值得試驗。其他政策組合亦若是。

第四,分七塊之後,「台灣之子」不只一位,藍營明星也不只一位。貪腐者隨時可棄,選民不必「含淚投X」,被意識型態敗壞了道德標準。

第五,獨派常以「地位未定論」作為追求台獨的法理依據,台灣地位即使「未定」,金門馬祖從未被日本佔領,它們的地位不應跟著台灣一起「未定」。台灣分七塊之後,金馬才可能自外於求獨的台灣,讓它「物歸原主」,隸屬於一個求統的台灣,如此才能讓台獨更義正辭嚴。兩岸如因台獨動武,兵燹波及的區域亦可縮小,因為反獨部分的台灣至少可效「東南自保運動」,保留一絲元氣與命脈。

原應調和鼎鼐、異中求同的領導人,多年來無能也不願凝聚四分五裂的台灣。原應忍辱負重、謙沖持家的執政黨,竟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主張。在現行選罷制度與政治結構之下,誰當總統都無法終結台灣的貌合神離。不得已分七塊之後,近悅遠來的好總統或許能讓台灣再歸一統、和諧。我的七塊論是否荒謬,必須對照台灣已經失去的十年與沒有方向感的未來,才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