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僅是根據個人對於中共對台政策的瞭解,用以探討所謂「李六點」中,有多少成分,能為中共接受,故而可行;有多少成分不可能為中共接受,故不可行,如此衡量之後,再對於其能否有助於兩岸政治關係僵局之打開,加以一個總評論。
首先聲明,這裡的論點,全是如此比較分析的結果,絕不代表個人的主觀意願。論者也許會質疑:為何要用中共的立場(包括「江八條」)來審核「李六點」,難道中共的意見就是金科玉律?答曰:「江八條」在先,「李六點」在後。而後者,是慎思兩個月後,對前者的正式答覆。我所提對兩邊立場作一比較,以定其可行與否,僅是一個方法技巧的問題。如果「李六點」代表台灣官方對於兩岸關係的立場,而「江八條」是代表大陸的官方立場,那麼如果兩相符合,必定可行;如有衝突,則無可行性,大致可確定無疑。本人用如此比較方法,僅是要在可行性上找到可尋的答案,並無任何價值選擇,將彼方來判決此方之意。
簡單扼要地來說,「李六點」中,(甲)有兩點可行;(乙)兩點是無法可行的;(丙)另一點可行但可能會有小問題;(丁)再有一點是牽涉中共與國府立場上基本衝突,如換一個方式或許可以不被中共那麼強烈的反對。另外,(戊)對於「江八點」中提的三點沒有答覆;對另一點僅側面答覆,以下就順序加以解釋。
兩點可行;與兩點不可行
「李六點」中的第二點,「以中華文化為基礎,加強兩岸交流」,及第三點,「增進兩岸經貿往來,發展互利互補關係」,不但與「江八條」的第六與第五條相符合,而且既不牽涉到敏感之政治問題(譬如主權),亦無損兩岸任一方之利益,故絕對可行。如果兩岸關係,真老老實實地按照這兩點原則運行,無異與有計畫地培養彼此合作的信心。發展到若干時日後,由此而培養出的合作精神,可望延伸到較為敏感的政治關係上。應當是有助兩岸長遠關係的。
但是,第四點與第五點,就其用意來看,已似無法為中共所接受。何況,再加其特殊措辭,令人感覺:擬稿人似有對中共挑釁之嫌。先談第四點「兩岸平等參與國際組織,雙方領導人藉此自然見面」。這其中「平等」與「藉此」二詞,如分開來說,似尚無大問題。而偏偏放在一塊,明眼人立刻看出其中破綻。(一)在國際組織中,唯有兩個會員國家之間,才會有「平等」之論點,所以,中共一定會認為這裡面的寓意,正是台灣要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何況,(二)這下面的「藉此」二字,表示了台灣要參加國際組織,其用意之一是為了讓兩岸的領導人,在國際場合「自然見面」。試問,在國際場合,兩個「平等」的會員國領導人見面,是代表什麼意思?
再說第五點。雖然是說要「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但細觀其內容,對中共之已明言不對一個不搞「台獨」的台灣用武,「李六點」不但沒有正面肯定,反而重複已往的論調:認為中共所說武力只是針對「台獨」與「外來勢力」,是一種藉口。尤有甚者,第五點的結尾,將兩岸政治性的協商,一口咬定地建立於中共承諾無條件放棄武力之上。中共很可能會認為,這是台灣不願意放棄台獨,而用要求對方放棄武力作搪塞。再加,「李六點」中,沒有一次對於「一個中國」這一先決問題,加以肯定。並且,也沒有一次對「台獨」問題,有任何具體的否定。任何人曾與北京領導人深入談過這類問題的,都會知道他們認為台灣如不搞台獨,為什麼要一再擔心中共用武力。故從他們的眼光來看,台灣領導人提起武力,就表示是一種「作賊心虛」的表現。這個邏輯,其理自明,不容贅述。但是,「李六點」的擬稿人,為何卻不知曉?
一點可行但有疑問;另一點有基本衝突
「李六點」的最後一點,言「兩岸共同維護港澳繁榮」,原本是很好的點子。可是偏偏下面加了一句「促進港澳民主」。這就不一樣了。談民主,本來也是天大好事,但第一,什麼是「民主」,需要確切下定義,而兩岸對「民主」的含義,能達到共識嗎?第二,中共在「民主」問題上,曾與現任港督彭定康折騰了多長的時候。糾紛甫熄,任何人現在再提促進港澳「民主」,儘管是誠意的,總難免會讓中共難以下嚥;甚而會覺得是故意找碴。所以,我推測大概會出「疑問」,正是此意。不過,問題是:如果擬稿人,事前明知其會發生疑問;再如又明知放進這「促進民主」幾個字,會糟蹋了「兩岸維護港澳繁榮」之本意,那麼為什麼又偏偏非把這幾個字放進去不可呢?
另一點,牽涉兩岸立場基本衝突的,是「李六點」的第一點;「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統一」。在台灣及在海外,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中國在1949年以來,是一個分裂的國家,兩個彼此相排斥的政權,以台灣海峽為界,分治兩個大小不成比率的而制度各異的華人社會。可是,毛病在中共口中不承認心中明知的事實。故在中共的立論中,一再強調「主權」只有一個;絕不接受還有「治權」分開的現象。更不接受有「分治」的事實。這是中共根深柢固的毛病。但如換一個方式說,即「以目前中國尚待統一、而兩岸分裂的現狀下,追求中國之再度統一」,則恐怕對中共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試問:為何李總統身邊為其獻策與擬稿的智囊,沒有人想到這一層呢?難免令人懷疑李總統身邊的智囊,是何居心?難道要陷總統於不義?
三點避未答覆;一點側面答覆了
「李六點」雖說是因應「江八條」而發,但對於江總書記的三條未與致覆:(一)一個中國的問題,隻字未提(以上已說過,不贅);(二)和平談判的問題(以上亦已指出:「李六點」中將此類談判,定在中共放棄武力之條件上);及(三)江之第七條:「歡迎台灣各黨各派,各界人士,同我們交換有關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這點,毫無響應。
另外,對於江澤民的第八條:「歡迎台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的身份前來訪問;我們也願意接受台灣方面的邀請,前往台灣……共商國事……」,「李六點」僅在其談到「兩岸平等參與國際組織」時,略略地順便提到「雙方領導人藉此(在國際組織裡)自然見面」(已如上述,不贅)。對於江所提議領導人互訪一點,則完全未答覆。
總評語
因限篇幅,僅作兩點簡短評語:(一)台海兩岸正限於一個「弔詭」現象,即:經貿及功能關係縱有進步,而政治關係卻不斷惡化,去年廣島事件,幾乎鬧到雙方撕破臉的地步。今年將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又可能舊戰重演。台灣在回答「江八條」上,如果善於運用,正好可以將目前弔詭中的惡性循環,妥為改變為良性循環。如今,「李六點」之發佈,第一,幾乎沒有一點,不是前此大家已確知的台灣一貫之立場;第二,毫未有主動抓住時機的表現,更無扭換轉乾坤之創見。甚至令人懷疑,李總統身邊智囊,似乎並未體察白白溜走了一個足以扭轉乾坤的好機會。所有「李六點」所言,充其量,在兩岸關係維持上,最佳後果,僅能原地踏步。最惡後果,可能會使原來的弔詭愈陷愈深。(二)如前一點所言屬實,則我為李總統身邊智囊無人悲。我更為台灣兩千萬人因此而可能受不必要之累而悲。◆
社論
中國問題
兩岸關係
馬關割台
白色恐怖
本土化討論
其他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