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海外華文報章成篇累牘地刊載各界解讀江澤民除夕八點講話的文章,立場各異,觀點不同,真是百家爭鳴,精彩紛呈!
無法分割的精神生命共同體
其中不少人敏銳地看到並特別激賞江八點中的第六點,因為它頭一次在兩岸關係上強調: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是中華民族各族兒女創造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中國傳統文化是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願兩岸同胞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
旨哉斯言!儘管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有這種或那種的利益,這樣或那樣的立場和觀點,但滔滔海水畢竟阻不斷導源於中華文化的共同理想、價值和觀念所形成的牢固精神紐帶,而把兩岸同胞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無法分割的精神生命共同體。
但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何其博大精深,遺憾的是,江澤民只是從原則上泛泛而論,沒有具體闡述哪些是他所謂的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
我們無需對此妄加臆測,我們只有通過其講話的全文,就我們主觀的理解來解讀了,為了便於闡述,我們將以下列12個字加以概括:
首先是個「新」字,江八點首先予人耳目一新的強烈印象,新人新政,充滿新的氣象,其中明確反映中共第三代領導人從第二代領導人接下了新的歷史任務,這個新的歷史任務就是詩經上所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命」字,中華人民共和國雖是舊邦,但現階段的歷史任務卻變了,新的歷史任務是啟動兩岸和平統一進程,最後實現中國統一大業。書經雲,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不斷求新,國運才能昌盛興隆。
其次是個「一」字,江的講話裡有好幾處強調一個中國的原則,例如「分裂是違背民族意志的,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決不允許有什麼『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堅決反對『台灣獨立』」;「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等,語氣斬釘截鐵,絲毫沒有商量餘地。
從政治文化上看,江的一個中國原則源於中國古代「天下定於一,而非定於二」的觀念,自古以來,這一直是中國政治文化的第一要義及「中國人的神聖使命和崇高目標」。
即使在中國歷代王朝末期,群雄紛起,逐鹿中原,所爭的只是誰有資格定於一,而非定於二;凡是要定於二的人,就是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叛徒,國人共棄之。所以,最後沒有一個不以悲劇收場,而成為民族罪人,遺臭萬年。
不懂得這個道理,不遵守這個中國政治遊戲規則而要玩中國政治,不啻玩火,玩火必自焚,汪精衛和溥儀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們因為違反這個規則而葬身在中國歷史的烈火裡。切盼同為中國人的台獨、獨台分子,不要蹈汪、溥的前車之覆!
第三是個「禮」字。中國是禮儀之邦,古話說先禮後兵;先君子,後小人,江先向台灣打招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是先禮,先君子;「我們不能承諾根本不使用武力」,這是後兵,後小人。《一九九五閏八月》一書預言中國將對台灣發動突襲,純是聳人聽聞,與此禮的精神不符。
第四是個「和」字。江八點的重點在啟動兩岸的和平統一進程,其整個精神在「和」字上,例如江建議「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等均體現「和為貴」古訓的和平精神。
第五是「仁」字。江說「要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做主的願望,保護台灣同胞的一切正當權益。」還說,「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統一後台灣成為享有高度自治權的特別行政區,除了對外關係之外一切照舊不變。他還要求中國駐外機構,照顧台胞的利益,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這些都是以大事小的政策措施,孟子說以大事小者仁,所以合乎仁的精神。
台灣豈可不禮尚往來,報之以以小事大?孟子說,以小事大者智,智者保其國,愚者失其國,台灣當國者應引以為戒,豈可捨智者不為而甘為愚者?
第六是個「義」字。義者宜也,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違背民族大義的事決不可為,搞台灣獨立和分裂國土的言行,儘管你有千百條理由,終究是違背民族大義,自古以來,凡是背叛祖宗,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漢奸行為,沒有不被中國人唾棄和辱罵的。
第七是個「利」字。孟子不言利,但他所恥言者是小利、私利,不是大利、公利。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之下,既應保護小利、私利,更應大講大利、公利。江的第五點正是如此,他說,「不論在什麼情況之下,我們都將切實保護台商的一切正當權益」,「我們贊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簽訂保護台商投資權益的民間性協議」等均是保護台商個人的小利、私利;但江又進一步說,「面向21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以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造福整個中華民族。」則是大講民族之公利、大利。
第八是個「容」字,江八點繼承鄧的一國兩制,一國中有兩制是體制上的包容,第三點中主張「在和平統一談判的過程中,可以吸收兩岸各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這是政策上的包容。古語云有容乃大,這比以前黨對黨談判擴大多了,不但包括兩岸各政黨,還進而包括社會團體,如果再能擴而至於海外關心中國統一的人士則更佳;只有這樣,才能壯大愛國統一行列。
第九是個「公」字,江在前言中強調,統一以後,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也即堅持反映大同理想的天下為公的公有制。這點很重要,但常易為人忽視。因為如果國家主體經濟捨公有制而為私有制,則天下為私,而與中國的傳統王道精神背道而馳。中國近代史證明,私有制此路不通。
第十是個「勇」字。江義正詞嚴地提醒台獨和獨台以及他們的後台老闆,「用什麼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決不允許外國干涉」;「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的圖謀的。」這是勇者不懼。台獨、獨台,動不動就用那個外國勢力來嚇唬人,江的這些主張就是對他們最有力的反擊。
第十一是個「信」字。江建議兩岸進行談判,以達成協議,並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此信也,希望通過協議的法律形式以昭大信於國人和天下。
只要不違反一個中國的大前提
第十二是個「誠」字。中庸謂不誠無物,縱然都做到以上十一點,如果沒有誠意,還可能是一事無成,所以江在第三點中表現了談判的誠意,他主張,「兩岸談判,只要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只要台灣在國際上不再搞兩個中國,台灣可以有經濟、文化、科技、學術、體育的生存空間。」幾乎台灣要求的,只要不違反一個中國的大前提,都慷慨地答應了。於此可見,中國欲進行談判之心不可謂不誠矣!台灣也應以誠回報,同中國坐下來共商祖國早日統一大計。
也許有人可以找到更多這類的字來解讀江八點。但我們認為以上所列舉的12個字大體上可以解讀江八點中所滲透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主要精神,和民族的終極理想和價值。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盡在於此,江八點所反映的十二種美德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賴以存續、繁榮、昌盛的精神源泉,由江八點看來,這些道德理念時至今日,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體現我民族古聖先哲深奧的人生和治國哲理。
表面上看起來,這些美德是儒家的德目,實則千百年來已經成為全民族的共同精神遺產,並且已經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民族性。
誠如江澤民所言,這些美德是中華各族兒女共同積澱形成的,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所以是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的重要基礎,我們深願,海內外全體炎黃子孫都能繼承和發揚這些傳統的民族美德;果如此,中國和平統一大業,何愁不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大團圓必指日可待!◆
社論
中國問題
兩岸關係
馬關割台
白色恐怖
本土化討論
其他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