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的慘痛教訓

麥氏回憶錄讀後

沈己堯(華盛頓特區大學歷史教授)


二次大戰結束後,冷戰隨即開始,美蘇陣營,對壘稱霸。1954年胡志明領導的越共在奠邊湖大敗法兵後,越南這塊法屬殖民地交由美國接管。美國代替法國付出80%的戰費,收下了這個爛攤子。

冷戰期間的熱戰,都不是美蘇兩霸作正面衝突的,韓戰如是,越戰亦如是。1965年美國開始派陸軍16,000人,到1969年增至50萬人,帶了高科技武器和洗衣機、電視機等現代化裝備,浩浩蕩蕩,橫渡太平洋。越共在中蘇兩國背後大力支援下,奮起搏鬥,慷慨犧牲,終於一九七五年把美國最後一架直升機從西貢美使館頂樓揮出去。越戰才算真正落幕。

據美國統計,從1965年開始空炸至1973年《巴黎和約》規定美軍撤退的時期止,美國陣亡人數達58,000人,傷兵30萬人。

越戰改變了太平洋兩岸的形勢。為越戰那時美國花了約共1,500億美元,搞得國庫空虛;美國青年反對越戰,不願服役(現任美總統克林頓就是其中之一),極力逃避(逃到加拿大歐洲等地),搞到怨聲載道。越戰傷了民心,國勢因之下降。時至今日,美國政府和個人都負債度日,社會無日安寧。相反的,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地,作為美軍後勤補給,度假養病的基地,趁機撈了一大把,帶動了經濟起飛。

越戰喚起世界人士更渴望和平。越戰場上的電視實錄每晚傳到家家戶戶客廳裡。看那布天而來的直升軍機的猛速炮火對付埋伏在叢林地穴中的越南士兵,看那逃難流亡血肉橫飛的慘狀,世界各地人民無不感動。

有關越戰的書刊很多,但是,直到今天才有當時當權人親自出來,把美國在越南所犯錯誤作出全面的總結,理性的分析,坦白的說明,和有前瞻性的勸告。

這個人就是羅拔特.S.麥克馬拉(Robert S. McMarama, 1916--)他先是福特汽車公司的總裁,在肯尼迪和約翰遜兩任總統期間,任國防部長,為時達八年(1961-1968)之久。1969年越戰升級,美軍急增前夕,他辭去國防部長,轉任世界銀行行長職務。他現年78歲,在退休養老中。

麥克馬拉回憶錄,書名叫《越南的悲劇和教訓之回顧》(In Retrospect: The Tragedy and Lessons of Vietnam),由藍燈書屋(Random House)出版,即行面市。麥氏回顧:越戰不該發生的發生了,中間有幾次可停止的沒有停止,反而,不自覺地推它向前。為此,他一直內疚很深。現值垂暮之年,不吐不快。他認為美國進行越戰是「極大錯誤」,也是「我的錯誤」。但他對《新聞週刊》(Newsweek)作辯護說:「有的場合,我的話起不了什麼作用。」中國有句話「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希望他的書對美國將來軍事行動起些勸止作用。

湯姆斯.W.李普曼(Thomas W. Lippman )於1995年4月9日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有篇長篇報導,從書中列出美國進行越戰11大錯誤原由。現試譯如下,供讀者思考:

(一)我們錯誤地判斷對方地緣政治的意圖,並誇大了他們行動對美國的危險性。

(二)我們以自己經驗去看待越南人民和領袖,以為他們渴望著並有決心為自由和民主而戰。我們完全錯誤地判斷他們國內的政治勢力。

(三)我們低估了民族主義的力量會促動他們(即北越人民和越共)為他們的信仰和價值觀念而戰鬥和犧牲。

(四)我們對友人和敵人的判斷都錯誤了,反應出我們對這地區人民的歷史、文化,和政治極度無知。

(五)我們那時未能,現在亦如是,認識到以現代化高科技的軍備、軍隊,和軍紀去對付非常規的、士氣昂揚的人民運動是有極限的。

(六)開始行動前,我們未有發動國會和美國人民,對大規模的東南亞軍事干涉、進行全面的和坦白的正反辯論。

(七)行動展開後,當不可逆料的事件迫使我們不能按原定計畫進行時,一部份由於我們未充分向國人解釋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失去了大眾支持。

(八)我們未認識到我國人民和領袖都不是無所不知的。在我們自己的安全未有直接危險的情況下,他們或他國的最大利益應該在國際上公開討論,我們然後作出判斷。上帝沒有給我們權利照我們的想法和選擇去捏造每個國家。

(九)我們未把持原則:除非我們自己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脅時應有回應外,只有獲得國際上多國軍力的充分(不僅是表面的)的支持下,美國才應採取軍事行動。

(十)我們未認識到:國際事務,正如生活各方面的問題,不是立即可以解決的。

(十一)基於這許多錯誤表現出,我們未聯繫好行政部門高層人士對異常複雜的政治和軍事、涉及極大危機和代價的,其中包括生命的損失,以及長期使用軍力要充分克制等等問題,作出有效的處理。

1995.4.13於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