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演講

江澤民


校長先生,女士們,先生們:

我感謝陸登庭校長的邀請,使我有機會在這美好的金秋時節,來到你們這座美國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學府。

哈佛建校360年來,培養出許多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和企業家,曾出過六位美國總統,3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合眾國,這說明了哈佛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哈佛是最早接受中國留學生的美國大學之一。中國教育界、科學界、文化界一直同哈佛大學保持學術交流。哈佛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相互瞭解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相互瞭解,是發展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前提。惟有相互瞭解,才能增進信任,加強合作。中美建交以來,我們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交流與瞭解在逐漸擴大和加深,但還不夠。為了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中國需要進一步瞭解美國,美國也需要進一步瞭解中國。

要瞭解中國,可以有很多視角。現實中國是歷史中國的發展。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從歷史文化來瞭解和認識中國,是一個重要的視角。

記得我在高中讀書時,老師給我們講微積分,第一課就是講《莊子》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很形像地使我建立起極限的概念。這表明中國古人就已認識到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無限的,也說明我們的先人對自然界的認識已達到相當的水平。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就開始了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動,逐漸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國歷史上產生了許多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百家爭鳴」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諸子百家的學說,在世界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國在天文曆法、地學、數學、農學、醫學和人文科學的許多領域,都作出過獨特的貢獻。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日月之食的記載。從秦代到清末的二千一百多年間,哈雷彗星出現27次,中國都有記錄。漢代張衡發明了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和演示日月星辰的渾天儀。先秦的數學家提出了勾股弦定理。南北朝的祖沖之算出圓周率為3.1415926。中國的絲織、制瓷、冶金、造船技術很早就達到世界的先進水平。明代朱載堉首創十二平均律,後來被認定為世界通行的標準音調。中國的醫藥學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特別是中國的造紙、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四大發明,曾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直到15世紀以前,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領先地位。中國人的這些發明創造,體現了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科學精神與道德理想相結合的理性光輝。

中國的歷史文化始終處於發展進步之中。它是通過各種學科、各種學派的相互砥礪、相互滲透而發展的,也是通過同世界各國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而進步的。中國人早就懂得兼取眾長、以為己善的道理。漢、唐時期,既是經濟繁榮的盛世,也是中外交流的盛世。張騫出使西域,開拓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玄奘萬里取經,帶回南亞國家的古老文化。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把中華文化傳向遠方的國度。但是後來特別是清代晚期,封建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國的進步和中外交流。鴉片戰爭以來,一代又一代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振興中華,努力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思想和文明成果,並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變革與發展。今天,正在為實現現代化而奮鬥的中國人民,把對外開放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同世界各國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嶄新的開放局面。

陽光包含七種色彩,世界也是異彩紛呈。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中國在自己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這些傳統,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獲得揚棄和發展,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這裡,我想就以下一些方面談些看法,希望有助於諸位對中國的瞭解。

中華文化-國家統一的牢固紐帶

一是團結統一的傳統。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從遙遠的古代起,我國各族人民就建立了緊密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繫,共同開發了祖國的河山,兩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員廣闊的統一國家。悠久的中華文化,成為維繫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牢固紐帶。團結統一,深深印在中國人的民族意識中。中國歷史上雖曾出現過暫時的分裂現象,但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主流,是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保障。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中華民族實現了空前的大團結。各民族之間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關係。各民族人民依法享有各項權利和自由。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了區域自治。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獲得不斷的發展。所有這些,為鞏固國家統一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二是獨立自主的傳統。我們的先人歷來把獨立自主視為立國之本。中國作為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文化傳統始終沒有中斷。近代中國雖屢遭列強欺凌,國勢衰敗,但經過全民族的百年抗爭,又以巨人的姿態重新站立起來。這充分說明,中國人獨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具有堅不可摧的力量。今天,我們在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時,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來解決如何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問題,而不照搬別國的模式。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我們採取獨立自主的立場和政策。中國人民珍惜同各國人民的友誼與合作,也珍惜自己經過長期奮鬥而得來的獨立自主權利。

三是愛好和平的傳統。我國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的思想,反映了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今天,專心致志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中國人民,更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我國的對外政策,是以和平為宗旨的。我們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特別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我們絕不會把自己曾經遭受欺凌的苦難加之於人。中國的發展與進步,不會對任何人構成威脅。將來中國富強起來了,也永遠不稱霸。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四是自強不息的傳統。我們的先哲通過觀察宇宙萬物的變動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成為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努力奮鬥的精神力量。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是中華民族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結果。近百年來,為了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境遇,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奮發圖強的鬥爭。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首先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並把中國建設成為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今天,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我國人民堅定不移地實行改革開放,在現代化建設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進入了百年來發展最快最好的歷史時期。

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和變革創新精神在當代的集中體現和創造性發展。我們把改革開放叫作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因為它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近二十年的實踐已充分證明,我們進行改革開放的方向是正確的,信念是堅定的,步驟是穩妥的,方式是漸進的,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雖然在前進中也遇到這樣和那樣一些困難和風險,但我們都順利地解決了,不僅沒有引起大的社會震動,而且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保持了社會穩定和全面進步。

現在,我們正在滿懷信心地全面推進改革。在經濟上,要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在政治上,要努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在文化上,要積極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實行科教興國戰略,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總起來說,就是要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

中國作為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國家,應該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所以要進行百年不屈不撓的鬥爭,所以要實行一次又一次的偉大變革、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所以要加強民族團結、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所以要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一個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爭取對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美有很強的經濟互補性

總之,今天中國所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實行的內外政策,確定的下個世紀的奮鬥目標,既有現實的根據,又有歷史的淵源﹔既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趨勢和時代潮流,又具有中華民族自己的特色﹔既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與進步。掌握這一點,乃是瞭解和認識中國現狀與未來的關鍵。

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已有二百多年歷史。1784年,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遠航到中國。1847年,中國最早的一批留美學生容閎等人赴美求學。許多中國人參加了美國的建設事業,不少美國人同情和幫助過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他們的動人事跡,我們永遠記在心中。

中國人民一向欽佩美國人民的求實精神和創造精神。

昨天,我參觀了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貝爾實驗室,領略了當代科技發展的前沿成就。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格局和人們的社會生活。堅持變革創新,理想就會變為現實。我們在擴大開放、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重視學習和吸收美國人民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

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對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美國是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12億人口的中國保持穩定和加快發展,對促進亞太地區和世界的穩定與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擁有廣大的市場和發展需求,美國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巨大的物質力量,兩國之間有著很強的經濟互補性。中國的潛在市場同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資金優勢結合起來,就能形成眾多的發展機遇和強大的發展活力。中國和美國,在事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許多重大問題上,例如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打擊國際犯罪等,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肩負著共同責任。這些都是中美兩國發展友好合作的重要基礎。我們應該牢牢把握中美關係的大局,妥善解決分歧,不斷朝增進瞭解、擴大共識、發展合作、共創未來的目標前進。

這次訪問期間,我同克林頓總統就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深入交換了意見,達成了廣泛共識。雙方同意,為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美應該加強合作,努力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這標誌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哈佛大學一向重視對中國的研究。貴校已故的費正清教授,就是畢生從事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的知名學者。為了有助於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我願向貴校贈送一套新出版的《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記載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重要典籍。毛澤東先生一生對《二十四史》做過許多評點和批注,為認識中國的歷史和吸取歷史經驗,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我高興地得知,陸登庭校長將於明年訪華,我期待在北京與你再次見面。

我很欣賞哈佛校門上的一段話:「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中國青年也把「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我希望中美兩國青年在建設各自國家、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事業中,加深瞭解,互相學習,增進友誼,為創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謝謝各位﹗

1997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