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起 山河動

論縣市長選舉與兩岸統獨的消長

郭承啟(香港《明報》駐台記者)


後李登輝時代的到來

年底縣市長選舉,無論誰勝誰負,嚴格說來,對於中央政策與政權的更迭,並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但是,由於凍省的結果,未來縣市長的權限將大幅提高,一些中央的政策,地方政府難保不會「強出頭」;此外地方政治生態也會因為這次的選舉結果,牽動明年的直轄市長、立委選舉,以及後年的總統大選。

為了打贏年底這場選戰,朝野各黨派政治人物無不卯足全力,以求勝出,其間有不少政治人物是以這次的選舉,作為個人在政壇發展的一次試煉,甚至是一次「搏命(政治生命)演出」。為什麼會這樣,主要考量的因素相當複雜,不過與「後李登輝時代」的到來,台灣的政治勢力版圖可能重整,以及兩岸關係就將生變等兩大變數,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在選戰開打之際,朝野三個主要政黨國民、民進、新黨,都面臨分裂的局面,有不少重量級黨員以無黨籍的身份參選。其中,國民黨退黨參選者,或多或少與派系及個人利益有關係,較不涉及意識形態的爭鬥。而新黨的家變,外界更是認為,繫個人的意氣之爭,連利益之爭都還談不上,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民進黨兩位退黨或被開除黨籍參選的南投縣長參選人彭百顯與台南市長參選人許添財。彭、許兩人的參選,除了政治利益之爭外,一定程度還牽涉到意識形態的問題,因為他們當選與否,代表著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勢力,能否找到進一步拓展的機會。

自從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在選前喊出立即三通的政策後,社會不少人會主觀地覺得,倘若民進黨多贏得幾席縣市長,未來很可能會加速推動兩岸三通。特別像基隆市、台中縣市、高雄縣等,已被規劃為境外轉運中心的縣市,或其周邊縣市,若民進黨取得執政權,縣市長更有可能利用一些職權的方便,去作某些突破政策的作為。

執這種觀點的人,坦白說是有點一廂情願,因為有關兩岸政策(或民進黨所謂的「中國政策」),民進黨內迄今尚未取得共識,別的不說,黨主席許信良與秘書長邱義仁的意見,就大不相同。何況民進黨內的派系相當複雜,主張兩岸政策大幅度開放者,很容易會被打成「統派」或「台奸」,所以目前還看不出來,有那一個派繫在取得共識前,敢同意加速兩岸政策的開放,縱使被視為「親中派」的美麗島系也不敢。

毋庸置疑,民進黨和國民黨一樣,遭受來自美國強大的壓力,要求其軟化大陸政策,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會不斷表態,當然與這個壓力有關。然而,民進黨內除了已分出去的小部分勢力,組建國黨外,「台獨奶嘴」一時還不是說拿就拿得掉,要觀察的是,彭百顯與許添財的選舉結果。倘若這兩人落選,民進黨比較敢在兩岸政策上往前跨出去,反之,則將躊躇不前,因為接下來的立委、總統選舉,台獨基本教義派很可能會乘勝追擊。

中生代無李登輝的日本情結

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民進黨這次選舉大獲全勝,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在黨內的聲望,勢必跟著水漲船高。屆時,當民進黨在訂定大陸政策時,許信良的發言份量,就不可同日而語,那麼,他的馬上三通論,或許可成為黨的正式政策。而這個政策在明年立委、後年總統大選,自然成為候選人的共同政見,由民意來公決。

不過,若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民進黨極有可能再面臨另一次的分裂,甚至進而牽動島內政治版圖的重組。這是一種非常大膽的推論,可能性也不是說沒有,重點是,民進黨必須有大勝的能耐。

如果我們用務實的態度來面對兩岸關係,由國民黨主政總比迄今尚高舉台獨大纛的民進黨,來得容易預測。不錯,現階段國民黨兩岸政策的障礙,全在李登輝身上,不過,不要忘了,李登輝的任期僅剩兩年,就算總統任期屆滿,繼續幹滿國民黨黨主席,也不過是到西元2000年。坦白說,以台灣目前的政治生態與體制,李登輝的總統任期愈往結束之路靠近時,他的政治影響力愈弱,而且可以預判的是,其減弱的速度會如車子往下坡滑,奇快無比。

當李登輝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時,也就是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向前走,啥咪攏莫驚」的時候。道理很簡單,接替李登輝的人,不管是連戰、宋楚瑜、吳伯雄,甚至是蕭萬長、吳敦義,沒有人具有李登輝的日本情結。再者,向來與國民黨關係良好的各大財團,也會運用各種方式,不管是政治壓力,抑或私人情誼,都會迫使接班者大幅度開放兩岸政策。

當然,我們也不會天真的認為,美國的力量會放棄「監督」著兩岸關係的發展,民進黨會感受到美國的壓力,國民黨更是如此。今天,由於中、美兩個大國在「江柯會談」之後,大概也體認到,唯有兩國攜手合作,才有可能共創「雙贏」,因此朝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已是可以預期的。那麼,美國眼前對台灣的壓力,應是逼使台灣放鬆對兩岸政策的開放而不是緊縮。這樣的壓力,對國民黨的中生代與其支持群眾而言,是一個願意承受的「壓力」。

是以,如果國民黨仍然可以保有一半以上縣市長的席次,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上,變數會比較容易掌握。當然啦,倘若是國民黨小勝,而民進黨慘敗,南投縣的彭百顯、台南市的許添財又獲勝,兩岸關係發展的速度,很有可能會倒退,台灣方面會更加緊縮。因為許信良會像四年前縣市長選舉不如預期,下台一鞠躬;同時台獨的氣焰會更囂張,不僅挫敗民進黨內「親中派」的力量,連國民黨也會受到衝擊。這是最壞的狀況,也是人們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而且它會產生對兩岸關係發展相當大的負面效應。

金馬連江兩縣亟盼三通

如前所述,由於凍省的原因,未來縣市長的權限會急遽擴張,它們的地位好比現在的直轄市,幾幾乎乎可以說是直屬中央。日後,若立法院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大幅增加縣市政府的財源,縣市政府的獨立性隨諸強化。另一方面,下次修憲,就國、民兩黨先前達成的共識來看,鄉鎮市自治選舉將廢除,行政首長改為官派(事實上,縱使不透過修憲,只要修改現有的「選罷法」,亦可達到同樣目的)。也就是說,爾後的鄉鎮市長是由縣市長任命,這等於是,誰贏得縣市長,誰就可以「通吃」境內的政治資源。衍生下去,地方派系一邊傾斜,立委、國代甚至是縣市議員,都可能是縣市長的人馬。

由是以觀,倘若有台獨基本教義派的人,取得縣市長席位,其牽動的,絕不是地方政權的問題,未來一些中央的政策,也同樣會受到衝撞,其間自然是以兩岸政策為甚。另外,像莫名其妙在地方政府升上台獨旗幟、縣府辦公室掛上台獨象徵人物的肖像、中小學教材大量放進虛構的台獨史觀……等等,就不是本文探討的主題了。

在這次的縣市長選舉中,新黨似乎快被「遺忘」了,然而,有兩個縣市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福建省的金門、連江(馬祖)兩縣。這兩個縣是新黨最具實力的縣,但是媒體的焦點始終沒有放到他們身上。其實,如果以三通這個議題來看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反而是金門、馬祖的選情,應該特別關注,因為這兩個縣受制於戰區,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台灣,縣民對於三通的渴望,絕不是居住在台灣的人可以想見的。

政府一再阻擋兩岸三通,金、馬居民則表示他們願意當作試點,先從小三通開始,即「兩門(金門、廈門)對開,兩馬(馬祖、馬尾)先行」,這麼作可以少掉所謂「國家安全」的疑慮,因為若真的有危險,也不會危及到台灣本島,而且對兩縣的經濟發展,有非常大的助益。更何況,如此一來,兩地最缺乏的水、電問題,都可以得到對岸的協助像香港一樣,得到全面的解決。

萬一縣長乘船直航對岸……

而從金門新黨候選人李柱烽,以及連江縣(馬祖)的候選人曹原彰的政見來看,若兩人當選的話,會強力去推動「小三通」。試想,倘若一位縣長,自己乘船直航對岸,結果會怎麼樣?中央派保七總隊在海上攔截?台獨群眾群起攻訐,問題是,這兩個島的居民幾乎找不到支持台獨的群眾,而小三通又可說是「全民」共識,且兩地離大陸又是那麼的近,坐船幾十分鐘就到了,政策與「台奸」(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謾罵,是擋不住想闖關的縣長,因為民意是他們最大的動力。

縣市長的選舉,僅攸關地方政權的歸屬,按理不應該涉及中央政策與政權的更替。但是,由於台灣目前刻正處於兩岸關係發展的十字路口,外有美國強力的壓力,內又須面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這個課題,絕對不是中央說了就算,地方政府或因本身的意識形態,或因經濟利益,作出逾越政策規範的動作,是可以充分理解的。

另外,由於修憲而變動了政府層級與內涵,縣市長的地位一時高漲,其未來的影響力,可能不下於當今的直轄市長,政治分貝絕對會比過去高好幾倍,用比較淺顯的說明,便是所謂的一方之霸。這些諸多過去未曾出現的變因,形成各界特別重視這次選舉的原因,至於最後的選舉結果如何?就看台灣人民怎麼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