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柯會談」送出的大禮

中共裁軍訊息顯示的意義

葉白成


營造有利氣氛

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雖在「十五大」開幕致詞時宣佈,將在三年內裁減人民解放軍50萬人,但並未宣佈放棄武力犯台,且中共並未說明,這50萬解放軍在裁減後的去向,因此這可能是中共為了營造「柯江會談」有利氣氛的策略運用。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中共近年的軍備人數,一直維持在一個不是十分穩定的數目,1985年時,中共主力的陸軍曾達390萬人,但次年則裁軍近95萬人,隨後的幾年,中共兵員波動的幅度均在30萬人左右,近兩年中共的陸軍人員則維持在293萬左右。所以「十五大」宣佈裁減的兵員,很可能比照近年中共裁軍比率下,必須裁減的50萬員額,數目上雖然高,但不致影響其作戰能力,所以中共主動公佈裁軍五十萬人,其目的究竟是意圖玩軍備數字遊戲,還是真的有意向國際示好的表態,自己心裡很清楚。

事實上,中共在1978年鄧小平時代便已有約一百萬人的裁軍規模,1980年時,中共也有裁員百萬的水準,所以這次50萬員額的裁軍,數目雖是近年罕見,但以中共解放軍平均290萬人的軍力來看,裁掉50萬仍然綽綽有餘。並且以1980年裁軍的結果為例,被裁掉的人數也只是變相的轉入武警部隊的行列,所以嚴格來講,若要認為中共裁軍就象徵中共政策轉向,未免太過簡單化了。

仍受武力威脅

江澤民在「十五大」的裁軍宣示,主要目的在於達到中共「愛好和平」,減少「中國威脅論」的國際宣傳作用,並有利於「柯江會談」。而在達成國際宣傳之後,中共對台的策略,「和平統一」仍是大原則,但「十五大」中共未宣示「不對台用武」,但很明白顯示,我方仍舊未脫離中共武力的威脅。

中共這次裁軍的幅度雖然相當大,然而就整體來說,中共的軍事能力,仍然足以威脅亞太地區的安定,尤其是對於目前還存有敵對狀態的我方,中共的一兵一卒還是不容忽視的。在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的前提下,對岸軍事武力的削減,我們固然歡迎,但不容視為中共改變對台策略的判斷依據,否則,將有可能產生落差極大的誤判。而在兩岸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之前,中共的對台政策主軸仍將維持「和平統戰為主、軍事威脅為輔」的策略方針。

目前兩岸在武器裝備上,均經過長時間的更新汰換,中共解放軍在經過18年的整軍經武,已具備了打局部高科技戰的能力,而我方也正計畫以「精實案」來建立一支小而精的國軍部隊,因此,共軍如果此時貿然犯台,必定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且雖然蘇聯已瓦解,對其北方的威脅或許減少,但並不代表蘇聯就不會對中共產生威脅,況且兩岸現在均以經濟發展為主,所以就目前階段而言,兩岸都沒有動武的本錢。雖然如此,這並不表示中共就不會對台用武,各種可能的情況都可能出現,我們必須隨時提高警覺。

國際宣傳手段

西方社會對於中共的瞭解,仍然存在許多偏見,包括時間、空間、文化、歷史各種角度,我們若要認清中共解放軍的面貌,就必須拋除觀察的迷思與盲點,方能獲致正確的結論。

江澤民自1995年起即有計畫的將被裁減的解放軍轉移到武警部隊,江澤民此番宣示將裁減的50萬兵力,也將循該途徑改制,「而且這是原封不動的」。今日中共的武警部隊,已擁有裝甲和火炮的武裝,必要時,武警部隊仍可投入戰場,協助野戰部隊作戰,外界切不可因中共領導人承諾裁減武力,就掉以輕心。

許多西方的軍事家在訪問中國大陸之後,往往認為中共的軍事設備及部隊訓練水準低落,其實,中共極有可能在不展示最新武器的考量下,寧願讓外界參觀較老舊的武器,因而誤導西方軍事家的看法,從中國文化的角度解讀,古諺云:「國之兵器,不可示人」,孫子兵法之「兵者,詭吊也」,這是中國在軍事上的作風。

在這樣的偏見下,西方人士極有可能因江澤民強調要再裁軍五十萬,便誤以為中共要走向和平化與非軍事的路線,事實上,中共的軍事傳統,向以著重「非軍事力量提升少量軍事優勢」,少部份精良部隊,即可達成必要時的決定性作用,雖無法進行長程侵略,但卻足以強烈威脅鄰國,江澤民的裁軍宣言,很可能只是要製造國際宣傳效果,因此,我們不會因中共表明有意再裁軍五十萬而減低威脅,更會認真思考中共領導人宣示後的動機。

鞏固政權工具

從純軍事戰略的角度觀之,刪減軍隊員額並不代表戰力削弱,尤其在共軍近年正致力執行「正規化、制度化、法制化、年輕化」政策,五十萬兵力應是這項政策執行後所釋放出的能量之一,且據中共以往裁軍經驗得知,這股能量將有極高比率被武警部隊所吸收,50萬員額的兵力,很可能只是「換頂帽子」,投入武警部隊以協助解除共軍的非戰鬥任務,節省軍費,以支持其高科技戰爭技術的發展,所以江澤民貌似平和所宣示的裁軍政策,卻可能同時提升了解放軍及武警部隊的戰力,對鄰近各國造成了更大的軍事威脅。

武警部隊成立於1983年,當時中共中央軍委並將解放軍原來負責內衛值勤的守衛部隊,和大陸各地的「人民武裝警察」,「人民邊防武裝警察及消防警察」等予以合併,劃歸武警部隊統一指揮。

其後由於鄧小平實行百萬裁軍,事實確把許多原屬解放軍的部隊劃歸武警,造成武警部隊的急速膨脹,加上1989年天安門民運的影響,中共再次擴充武警編製,估計目前武警人數已近百萬。先前更有消息稱,江澤民將在今後五年內,使武警人數擴充一倍。

武警的任務,依照中共有關規定,是「維護國家主權與尊嚴,維護社會治安,保衛黨政領導機關,重要目標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依照1983年武警成立以來的發展而言,武警已是一支結構嚴密,裝備逐步改善,且擁有百萬兵力的現代化部隊,從而取代民兵和部份城市駐軍的功能,成為中共鞏固政權的重要工具。

一支輕裝部隊

武警的編制十分多元化,各類不同任務的武警,多達10種,是一支任務複雜,領導多元、多功能,且分散等特色的武裝力量,過去一直是兵力整編的對象與目前發展的重點。1993年中共曾召開武警部隊首次裝備工作會議,規劃武警必須擁有海陸空三棲機動、防護、突擊、偵察、通信及後勤保障等能力,95年武警並曾以「全武裝」的態勢,接受江澤民的校閱,其中出現不少裝甲、火炮等裝備,儼然是一支輕裝部隊。

為落實軍委對武警的指揮與控制,95年4月間,中共中央軍委和國務院曾舉行聯席會議,制定武警改制計畫綱要。改制目的在於更有效的運用武警,以確保政局穩定及鞏固「江核心」的統治。在這次會議後,武警指揮、管理系統直屬中共軍委已是確定。

95年4月底,北京爆發市委書記「陳希同事件」,更進一步促使江澤民加強對武警的控制。所以江澤民的武警「改制」,實則是「江核心」入主北京後,「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掌握的一連串措施。在完成相關部署後,擴充武警可謂「水到渠成」。

事實上,中共此種裁軍與擴編武警的舉動,正顯示出「十五大」江澤民權力地位的更形鞏固,江澤民不僅透過高階軍事將領的調整,掌握中央軍委的實權,提拔年輕一輩各地軍區政委、司令員進入中央委員會,更經由擴編武警而掌握了另一武裝力量,而解放軍正減編走向高科技建軍,更能增加中共的戰力,是一種一舉兩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