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遷都側記
哈薩克斯坦遷都側記
議論多年的哈薩克遷都案,終於在日前拍板敲定,並由其總統納扎拜耶夫宣佈自10月21日起分兩階段實施。自該日到明年5月以前,位於北方的小城阿克莫拉將與現今中央政府所在阿拉木圖並立為首都,而在過渡期屆滿後,阿克莫拉將完全取代後者,成為單一的政治中心。
遷都的幾項理由
納扎拜耶夫執意將既存的建制連根拔起,並在荒寒的草原上另起爐灶,自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特別是從城市的基本設施、施政便利、及圖安逸的角度衡量,擁有百多萬人口,居全國工商文教中心的阿拉木圖,在哈薩克斯坦實無它地可取代,但為現實政治及國家長程發展計,遷都之舉確也不會讓人感到太意外。
根據多方面的消息來源,哈政府決定改換行政中樞地點的理由大致可歸納為以下數點:其一,阿拉木圖正好座落在中亞細亞活躍的地震帶上,毀滅性的天災何時爆發,實難預料;其二,由於該市外圍環山的盆地之形,空氣不流暢,加之近年汽車增多,廢氣量大增,生活環境品質下降,故要遷地為良;其三,以哈薩克斯坦版圖之遼闊,但其國都卻困居其東南一隅,距中哈邊界不到三百公里,無論從免於暴露在較敏感的政治氣流著想,或自身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的要求考慮,均欠理想,其四,北哈薩克以俄羅斯人口為主的地區,在前蘇聯解體後頓成為境外居民,為增強其向心力,將首府搬入該區應屬最有力的政策宣誓。
相對於右陳的情況,位於全國幾何中心的阿克莫拉自有其優勢,但這種優勢卻不能掩蓋人力難以克服的另類匱乏。首先,如論自然環境,這座以產鈾和生產拖拉機為主業的小城的人口僅九萬餘,它週遭的地勢平坦,四處一無遮攔,屬於風疾而秋冬漫長的大陸草原性氣候,同樣不適於人居,不過如認真考量這個新興的共和國所需面對種種發展的難題,及動靜之間的損益得失,選擇出走,如俄諺語所指稱:「把頭擱在寒冷的地方」,讓浮動的情緒得以在北方的冷空氣中沉靜下來,似是應擇的道路。
東疆寧靜重心內移
從遷都推力的來源者,近數年來中哈關係快速改善,使得哈政府當局降低了防禦戒心,應為其中首要的因素。
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哈薩克,與中國新疆共有三、四千公里的邊界線,兩者除在60年代末期爆發了短暫的邊境衝突,後中蘇雙方進行了多輪談判,對未定界重新勘劃,北京得以順利收回爭議中的巴爾魯克山;其後經80年代末期雙方開放邊貿,歐亞大陸橋經霍爾果斯通車,雙方領袖多次互訪,至新近中方國家石油公司成功的贏得西哈薩克斯坦一最大鑽油公司獨家組織私有化的競標後,兩國已邁入互惠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的新階段。
在雙方合作加強的同時,過去一些有礙關係發展的負面因素則已完全或在逐步消失中。如北京於年初宣佈中止影響哈薩克生態環境的核試爆;哈政府不支持新疆少數民族分離份子利用阿拉木圖為境外基地,伺機越境進行破壞和顛覆活動等;凡此,都有助於雙方裁減軍費,將資源移作經建,而納托拜耶夫也可藉此釋出力量,並致力於處理其與莫斯科間諸多不搭調的政策立場。並此,移都阿克莫拉,將發展重心轉向內地,併圖穩定疏離感日增的北疆,俄裔居民,無疑是在兩強之間尋求生存與發展一項可解的試探。
促進和諧捍衛北疆
哈薩克斯坦的國土總面積廣達170萬平方公里,境內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但其總人口卻僅有1,600餘萬,且分屬100多個民族;這其中允為人口構成主體的哈薩克族,只以44%的比例居相對多數;居次的俄羅斯人竟也有32%,他們之中具專業技術背景的人力資源又佔相當高的比例,對該國經濟與高階行政管理原有一定的支配力。然而在蘇聯解體哈薩克成為主權國之後,所謂境外俄人的命運即因地主國本民族優先的政策,快速逆轉;加之獨聯體全境自1991年後經濟陷於嚴重衰退,艱困的生活與次等公民的地位,對俄裔哈薩克人的打擊不可謂不深;故此,從消極的移出,自動投入俄羅斯的懷抱,到積極地尋求連土帶人一併回歸的主張,均漸次浮現。
哈薩克之所以形成今日超常複雜的族裔人口結構,固有其久遠的歷史淵源,但納扎拜耶夫力主各族和諧,用強勢總統權力維持社會穩定,實功不可沒。
此外,該國人民也深知,單一的民族意識如過份伸張,勢將催化不同族裔群體間的矛盾,形成如外高加索、塔吉克、阿富汗等地連的戰火,令生靈塗炭,故能齊心支持其總統「聯俄容俄,分而不離」的政策方針。
儘管哈政府的民族政策算是相當成功,但基於前述情況,要求將北哈薩克州併入俄國的人士,從索忍尼辛,北疆的俄裔地方勢力,到素以捍衛大俄羅斯領土完整的哥薩克武裝力量,都已將言論轉為行動,而反葉爾欽的莫斯科政治勢力則藉題發揮,致使哈內政問題升高為俄哈雙邊關係問題。在此一情勢下,納扎拜耶夫主動出擊,調整地緣政治關係,藉以捍衛北疆,其動機自是十分明顯。
政治流放斬斷黑金
政治與經濟齊頭並進的雙軌改革,是東歐與後蘇聯各地區,按西方政府配方所推行的體制轉型策略。在經濟領域內,產業民主或廣義的私有化的進程,因各相關國家的政經社會條件與作法相去甚遠,故其實施結果也有所不同。這其中與俄羅斯採用同一模式的哈薩克,因盲目接受西方策士的進言,造成經濟蕭條,民生凋敝,但黑金卻大行其道的失敗樣板。從這一角度看,藉由遷都,將中央大員集體外放,似也是釜底抽薪之計。
經濟體制轉型,不可避免會出現法制與管理的空窗期,而涉外合資事業的興辦及各類型產權交易,正適時地對不肖官員與特權份子提供了其利用職權,竊占公產、中飽私囊的肥沃土壤;不幸在哈薩克這已不是單一的個別事件。為澄清吏治,納扎拜耶夫曾不斷的更換總理及各部大員,但囿於盤根錯節的政商與外資關係,黑金的食物煉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捨用非常的手段,將主事者從其生養的場所隔離,勢難有效杜絕黑金。
遊牧──徘徊在現實與夢想間
中央政府和國會的大搬家所帶走的當然不只是作奸犯科之輩,眾多忠正賢良的文官也須要整批的移嫁,耗資費事以外,其效果究竟如何,其實很難估算。政治流放原是自16世紀末沙皇古都諾夫以降的家常便飯,為重建哈薩克的內政生態,過去常遭蒙蔽致其政策方針輒見失差的納扎拜耶夫,如不是體察事態嚴重,當也不致於出此奇招。不過綜合其它重大的緣由,移師阿克莫拉,進而按計畫將不同部會根據因地制宜的需要,再移遣到其他各個城市,所顯現的確是一個新興民族的大氣魄;在歷史上從未建立過具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的哈薩克斯坦,幸而有一位卓越的領袖,帶領其子民開始其政治版圖上的新遊牧。
10月19日於阿拉木圖旅次◆
社論
南京大屠殺六十週年
江柯會議
中國與國際關係
兩岸關係
台獨與台灣問題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