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用日本軍歌校閱國軍演習
李登輝用日本軍歌校閱國軍演習
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今(1997)年10月26日起的訪美之行的同時,美國駐亞洲的海軍武力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即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且規模甚大,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成軍以來之最。而台灣方面,亦在同月30舉行演習,並由李登輝總統親往校閱,發表要求「全戰備」的講話。
關於上述兩項軍事演習活動,台北的報紙有若干報導,茲引其中二則有趣的內容於下,供作歷史紀錄與吾人研究問題的佐證:
10月28日台北《自立晚報》一版刊出標題《日軍堅信三小時內清除中國潛艇》的報導文字,其內文為:
二天前日本海上自衛隊進行海空聯合軍事演習,受邀登艦訪問閱兵的台獨聯盟執行長施正鋒上午透露,日本軍方清楚表達美日安保條約適用台灣,這次演習就是針對中國先前對台的飛彈攻勢舉行,日方表示,在軍事上中國海軍很弱,有信心在三個小時內清除中國潛艇。
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黃爾璇、執行長施正鋒一行七人受日方邀請在26日登上閱兵主艦,觀看在日本橫須賀港進行的聯合防衛演習,這是日本在戰後首次舉行的海空聯合演習,受邀的還包括各國大使、武官、國會議員和外賓,而在登艦前一天一行人也和日本防衛軍方高層有過秘密的接觸,但由於日本外務省有所顧忌,要求不得對外公佈會見的官銜。
據獨盟執行長施正鋒的轉述,日本軍方要求不得對外透露官階下,向他們表達美日安保條約不便公開納入台灣海峽的確是擔心中國的反應,但事實的範圍中從印度洋到太平洋都是美日的經濟命脈,從安保條約的適用範圍和日本防衛軍的海空演習部署,都可以看出整個假想敵明顯是針對中國。
施正鋒表示,對於台灣被納入安保區域範圍,台灣卻不是很正面的回應,日方感到不解,而這可能和台灣軍方仍以日本為假想敵有關。
對於中國一直沒有放棄武力攻台,中國的武力狀況,施正鋒轉述指出,日本防衛軍方認為中國的海軍實力很弱,自衛隊透過聲納幾乎掌握住中國在沿海的潛水艇,而自衛隊演習的飛機、船艦幾乎都是針對中國的潛水艇,可以說對中國沿海的海軍一清二楚。至於台獨聯盟受邀參加日本軍事演習是不是有助長日本軍國主義再起,施正鋒強調,日本所展示的軍備都是以防衛為主,非攻擊性武器,並不是贊成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此外,台北《聯合晚報》亦在10月30日刊出標題為《受校前擺烏龍,播放日本軍歌》的報導文字,其內文為:
美國與中共進行柯江會談之際,李登輝總統今天前往陸軍湖口基地及龍潭基地,校閱陸軍遷台來首次新編的裝步旅與空騎旅。不過,陸軍卻在受校前擺了個烏龍,在現場大聲播放日本海軍軍歌。
當李總統抵達龍潭基地前,軍方播放的軍樂中,意外出現民進黨人士選舉時最愛播放的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時代的「帝國海軍進行曲」,引起在場人士的一陣議論紛紛,軍方人士對於播出日本軍歌,則毫不知情。
我們認為,在瞭解了這些報導之後,有一些看法似乎值得提出來大家討論。
其一,美國一方面接待江澤民的來訪,也發表事前經過多番磋商的《江柯共同聲明》,但另方面卻在中、日之間的相關海域大事軍演,其用意當然很清楚,也說明了美、日的假想敵是誰。玩這種胡蘿蔔與棒子的遊戲,已坦白到幼稚的程度。而美方有意向訪客展示各類示威抗議的民間活動,以及江氏甫告離美便成立「西藏事務協調辦事處」派官任命,也都透露出美國今後在對華政策上與實際做法上的意向。
其次,日本方面大致始自去(1996)年4月的不時放話,指稱將新簽的《美日安保條約》文中有涉及台海者,固然引起北京方面的注意與質疑,但也得到台北方面明白的歡迎表態。今年9月23日,美、日雙方在紐約(阿爾布萊特國務卿與橋本總理大臣)正式簽署條約,此應為美、日兩國在一些重大問題與事務上終於取得一致,而一個月之後的大規模聯合軍演,則似乎旨在向北京證明什麼。
其三,日本海上自衛隊方面招待「皇民」色彩鮮明的台獨門面人物參觀演習,並告以《美日安保條約》將台灣包括在內,甚至狂言可以三小時掃除中國潛艇,令人立刻憶及七七抗戰爆發後,日本軍閥狂言「三月亡華」的「前事」,這除了使人對日本軍方有作嘔之感外,也對這些「台獨皇民」不勝哀憫,人世間竟有這種可憐蟲!
我們簡單的結論是:當人們看到江柯之會美方建議在華盛頓與北京之間建立「熱線電話」之後,應可得到兩點認識。第一,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之後,次年華盛頓與莫斯科間即建立「熱線」,其目的乃在避免意外衝突引發大戰。而35年之後,此事重演於中、美之間,其意義究竟如何?值得我們深思。第二,美、日聯合以中國為軍事假想敵,爾後雙方軍事上的聯繫協作將更為緊密頻繁,李登輝的親閱演習部隊以日本帝國主義軍歌伴奏,不論是否「烏龍」,其象徵意義亦相當清楚。把抗戰建軍的國軍如此抹黑扭曲,誠然令人悲憤,而台灣前途究將何之,就更讓人迷惘心寒了。
世紀之交,美、日聯手對中國展開的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分頭進行的既聯合又鬥爭的大戰略,考驗著北京當局整體的在對外對內工作上的智慧與能力,也將不斷的測試中國人面對危機時的生存意志。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社論
南京大屠殺六十週年
江柯會議
中國與國際關係
兩岸關係
台獨與台灣問題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