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美關係的選擇

劉吉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10月29日江澤民與克林頓在華盛頓簽署《中美聯合聲明》,其中規範21世紀的中美關係為「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什麼是「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頗費思量。但在江澤民訪美之前,今年5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吉,在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表了《21世紀中美關係的選擇》之演講。其第一部分指出中美兩國是當今世界最容易犯錯誤的兩個國家;第二部分追溯了中美關係史上錯誤的選擇;第三部分分析兩國合作的基礎。第四、五、七、八部分,比較了中美兩國在下一世紀的戰略利益,以此作為結成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礎。最後回答了美國人普遍擔心的兩個問題。第六部分為台灣問題。
劉吉,現年62歲,畢業於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曾任上海市科協副主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1993年後任社科院副院長,1995年,劉吉在江澤民授意下公開發表《政企分開,政企分開,政企分開》一文,反映了江澤民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現已成為中共十五大確定的經改路線。他組織的《與總書記談心》一書亦引起廣泛爭論。劉吉是海外媒體公認的江澤民主要智囊人物。因此,這次在哈佛大學的演講可以視為江澤民給華盛頓的說帖,也可以視為中美「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的註解。故本刊特予轉載第四、五、七、八等五個部分,以饗讀者。編者

實現中美友好合作必須有歷史的機遇,要在歷史過程中找到雙方強有力的結合點。21世紀是不是這個歷史機遇?結合點又何在?這就要看在21世紀中美雙方的戰略利益所在。

兩國的最根本戰略利益

(一)美國在21世紀最根本的戰略利益是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

在人類歷史上保持一個世紀以上強國地位是不多見的。歷史的辯證法是各領風騷一百年。美國能不能在21世紀繼續保持第一強國,開創歷史的先例?

冷戰之後,美國雖然仍然強大,但畢竟創傷巨大,相對而言,國際地位衰落了。日本、歐洲正在崛起,開始以實力為後盾說「不」。雖然美國軍事力量在世界上仍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打海灣戰爭卻要靠日本、歐洲出錢。最重要的是炮艦外交時代一去不復返了,21世紀誰是世界第一強國將取決於經濟實力。在這個經濟競爭空前激烈的世紀裡,美國能夠在競爭中獲勝嗎?

(二)中國在21世紀最根本的戰略利益是實現現代化。

具有五千年獨特文明和12億人口的中國不是超級大國,但確實是獨一無二的超級社會。就經濟水平而言,中國與美國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美國先進得多﹔就社會發展而言,也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中國要複雜很多,中國實現現代化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

中國真誠的願望:和平與友好合作國際環境

雖然近20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道路還十分遙遠。按照鄧小平理論和戰略部署,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把這場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進行到底,專心致志進行經濟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和文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這是中國21世紀最根本的戰略利益所在。為此,中國真誠地希望存在一個和平與友好合作的國際環境。

世界上最強大的發達國家——美國,與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友好合作,怎樣估量它的意義都不會過分。鄧小平曾經指出:「中美關係一定要搞好。」是十分深刻的富有遠見的判斷。我認為,正是在21世紀最根本的戰略利益上,使兩國具有強勁的友好合作的結合點。

美國的機遇:資金技術與中國市場結合

美國要在21世紀繼續保持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首先要問美國是如何為世界第一的?原因當然很多。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自然資源、移民國家的特殊優勢等等,但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本土無戰爭,成為世界優秀人才彙集地,成為世界武器和產品的供應商也是一個不爭的基本事實。這一情況將不會重演了,這種機遇將不會再有了。

還有另一個被忽略的事實和情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世界都遭受戰爭創傷,經濟要恢復和發展需要資金和技術,當時只有美國具有。但美國自己也面臨著恢復和發展,美國面臨著多種選擇。回顧歷史,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馬歇爾計畫。美國用五百億美元援助歐洲,歐洲用它購買美國先進技術、設備和產品,又反過來促進美國經濟恢復和發展﹔歐洲發展了,就有更大的能力來購買美國的先進產品,形成了整整一個歷史時期的互補性經濟良性循環,美國與日本也有類似情況,並因此促進了美國戰後經濟持續發展與高漲。這個歷史經驗是﹕美國巨大的資金和技術,與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相結合,是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之途。

12億人口儼如超級市場 歷史又翻開新的一頁

今天,一個迫切需求資金技術而又蓬勃發展的市場在哪裡?毫無疑問在中國,中國12億多人口的超級社會同時也是一個天然的超級市場。如果中國有10%的人口達到日本富裕程度,就是一個日本市場﹗如果中國有20%人口達到美國富裕程度,就是一個美國市場﹗而且,中國這個市場不是潛在的,她的經濟近20年名列世界前茅的持續增長,使她成為21世紀一個實實在在的市場。另一方面,中國要在21世紀實現現代化,最需要的仍是資金和技術。因此,誰與之友好合作,形成互補性良性經濟循環,就將取得21世紀第一的經濟實力。現在能夠提供資金和技術的國家已不是只有一個美國了。我們希望美國作出正確的選擇,並在競爭中獲勝。

誰是今天的馬歇爾?

友好合作可以只是一種良好願望,關鍵在於實際的行動。一個可能的友好合作行動是﹕類似當年給歐洲的馬歇爾計畫,21世紀開始向中國提供一千億美元或者更多的援助計畫。中國用這筆錢購買美國的技術和先進產品,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又促進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發展了中國市場就可以有更大的能力和容量吸收更多的美國資金、技術和產品,從而保證美國在21世紀經濟持續繁榮和保持世界第一經濟實力。

問題是﹕誰是今日美國的馬歇爾?

問題一﹕意識形態文化差異

中美之間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差異,常常成為那些認為中美兩國注定要發生衝突的理論依據。其實,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踐講,都是站不住腳的。

(一)意識形態和文化是多元化好,還是一元好?人類歷史實踐證明是多元好。各種意識形態和文化互相競爭與借鑒,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意識形態和文化傾向的國家,為什麼唯獨容不得一個中國文化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呢?

(二)不同文化包括意識形態固然有衝突的一面,但是也還有互相融合的一面,融合會產生「雜交優勢」,這正是我們所應選擇的。中國五千年文化不知融合了多少不同的文化,「兼容並蓄」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和一大傳統,所以才具有五千年興旺不衰的生命力。而人類文化史證明,文化排他的異端縱使顯赫一時,都是短命的。

(三)文化和意識形態都屬於精神思想範疇。思想無國界,革命卻不可輸出。人類歷史表明,先進思想的傳播、真理的傳播是任何國界和力量都擋不住的。同時,企圖用革命的手段、暴力的手段、強制的手段、行政的手段,輸出自己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即使是先進的文化和意識形態都是錯誤的,且必將以失敗而告終。人民有選擇的權利,各國人民有同等的選擇權利。即使人民選錯了,也應該由人民自己重新選擇。誰也不應也不可能強制包辦。這難道不是真正的民主精神?不是對真正民主精神的一種社會檢驗?

中國要走自己現代化之路

(四)中國人民為什麼選擇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毛澤東在1949年總結道,中國人民曾經向西方學習,選擇走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道路,但是先生老是欺侮和壓迫學生,不讓中國學習。中國人民才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革命成功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之所以在中國大地上成功,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她始終與共產國際和蘇聯共產黨不一樣,走中國自己的路。中國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中國一掃百年積弱,富強起來、現代化起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就是從中國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對外國的東西,學習一切優秀的為中國所用,從不照抄照搬。總之,什麼辦法能使中國實現現代化,能使中國人民真正共同富裕起來,我們就採用。這就是我們理解的社會主義。

只要不懷著意識形態的偏見和冷戰的思維定勢,都可以看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都會對她給予理解、同情和支持。

(五)美國對自己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充滿自信,對此我們十分讚賞和尊重。一個沒有自信力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當然「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美國也有自己各色各樣的社會問題,美國還遠不是人類理想的社會。美國的最佳選擇應該是專心致志地努力自我完善。如果美國真正好,應該相信真理的力量,中國人民會自動學習的。中國人是一個好學的民族。當代中國,幾乎世界各國稍有影響的思潮都已轉了一圈﹔今日中國,稍有影響的理論著作都已或正在出版。中國人會擇其善而從之。但是,如果美國不致力於完善自己,卻要強迫中國接受一切,中國人自然會問﹕「難道這就是美國的人權和民主?」那就只會衝突。

問題二﹕中國富強威脅美國?

(一)富強就注定是一種威脅嗎?美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強國,是否意味著她今日威脅著全世界?日本、歐洲現在都很富強,是否威脅著美國?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這已為上千年的歷史所證實。中華民族是一個善良的民族,她的數以千萬計的人民走向世界,都與各國人民友好相處,誠實勞動,從未建立過任何殖民地。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特別珍惜世界和平友誼。霸權是與社會主義本質不相關的,搞霸權的假社會主義已自食其果了,這就是中國已公開宣佈永遠不稱霸的道理。

不妨列舉一個數字,如果中國有10%的人口,即一億兩千萬人富裕到有經濟能力前往美國和世界旅遊,那不就成為美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火車頭?反之,如果中國貧困與動亂,有10%的人口成為難民流向世界,則將是對全世界一項難以估價的威脅。

(二)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並不豐富,歷史負擔與欠債太多,因此,今日中國雖有巨大發展,但仍然是一個十分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用中國貧窮的標準計算,仍有六、七千萬人未得溫飽。中國要專心致志於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到下世紀中葉才能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雖然美國蘭德公司1995年預測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在2006年超過美國,但中國人口是美國人口的五倍,人均水平達到美國的水平,恐怕至少一百年。更重要的是,中國清醒地認識到,不僅是量的差距,更有質的差距。我們高速發展的產值基本上還是「工業化」的產值,而美國是高新技術「消息化」的產值,這是一個歷史時代的差距﹗

所以,鄧小平說,中國人要作好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持續努力的準備。至於軍事力量,中國只有有限的自衛能力。無論熱核武器,還是激光制導和電子武器或是航空母艦……都不是可以與美國比擬的。中國軍事絕對值只有美國的三十分之一,人均值就更少了。任何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誰能相信中國軍事力量會威脅到強大的美國。

希望給子孫們怎樣的遺產?

退一萬步說,中國要具有威脅美國的力量也要在22世紀以後。那已是我們孫子、曾孫子的事情了。我們應該相信我們一百年後的子孫,將具有更高的智慧和更深刻的理性,他們將會找到更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美兩國和平友好合作的途徑和措施來。

問題在於我們留給他們一份什麼遺產。這是真正的歷史性選擇﹗如果我們跨世紀的這代人留給我們子孫一份中美友好合作的堅實基礎,那麼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在前輩的基礎上建立起宏偉的中美友好合作大廈。

綜合以上,我的結論是﹕21世紀中美關係應該選擇友好合作,全面友好合作。這是兩國21世紀根本的戰略利益之所在。同時,這個選擇是建立在充分理性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因而也是可行的,甚至可以說是最可行的,只要有足夠的政治遠見和政治魄力。

事實上,中美關係友好合作的勢頭一直在進行著。例如雙邊貿易額從1990年的兩百億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573億美元,五年內增長了將近一倍半。如果政治家們順從歷史潮流前進,中美友好合作的前景,不是可以期待的嗎?

如果政治家們非理性地選擇對抗,那無論對於中國,還是美國,都是不利的,甚至是一場災難。

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迎接一個中美友好合作的新世紀,一個中國和美國都繁榮和進步的新世紀。

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一個敏感的問題,成為中美友好合作的巨大障礙,也往往成為「中美衝突論」的一個依據。在這個問題上,我以為首先要明確幾個基本觀念,才能找到中美關係的出路。

(一)中國統一是一個沒有任何討價還價餘地的命題。稍有中國文化知識的人都知道,統一始終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根本傳統和立國之基。一部中國歷史就是反對分裂﹑增進統一的歷史。任何維護中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個人和政治集團,就受到人民擁護和歷史讚揚﹔任何製造中國分裂﹑出賣祖國領土完整的個人和政治集團,就受到人民唾棄,留下千古罵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堅持統一國策是理所當然的事,誰也不要指望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政府會後退半步。

(二)中國政府對歷史遺留的台灣問題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無條件談判」的方針和主張。和平統一,當然就是不訴諸武力,這就必須「一國兩制」。反對「一國兩制」意味什麼?或者台灣當局用資本主義統一大陸,或者中國大陸用社會主義統一台灣,就必然要發生軍事衝突。所以「一國兩制」是和平統一的唯一現實的途徑。至於如何實現「一國兩制」,實行怎樣的「一國兩制」等等具體問題,只能通過談判來增進瞭解,求得共識,公平地照顧雙方利益,達到必要的妥協。

大陸寬容度已達極限

鑒於台灣當局害怕談判「大吃小」,中國政府提出「無條件談判」。「無條件」,在人類歷史活動上,恐怕再也沒有比它更公平合理態度了吧。所以,任何不懷偏見的人都可以看到,就「和平統一」而言,中國政府主張的寬容度﹑已經達到最大限度了。現在就在台灣當局一方面。台灣當局之所以始終沒有給予真誠的回應,是因為台灣有人企圖分裂中國,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這是中國政府絕對無法接受的。

(三)中國人民希望早日統一,愈早愈好,愈早愈有利於中國(包括台灣)的發展和進步,但是我們也有耐心等待。幾十年的分離,當然不能指望在一早上醒來握手擁抱。兩岸經濟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使一部分台灣老百姓有顧慮,我們理解並充分諒解。但是,請注意,時間對大陸有利。中國大陸在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領導下,按照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將這場偉大社會主義改革進行到底,必將繼續保持近20年來的發展勢頭,由中國大陸經濟接近﹑達到或超過台灣水平時,統一問題就毋須談判而自然解決了。我們相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主人和創造者。所以,現在是台灣當局和平談判最好的時機,她手中還握有若干張王牌。隨著時間的推進,她的談判地位就越削弱,這是歷史的大趨勢。

台灣獨立日 戰爭開始時

(四)台灣宣佈獨立之日,就是宣告戰爭之時。只要看看1949年以來的歷史,無論是剛剛建國之初的「抗美援朝」,還是因兩個超級大國支持印度而發生的「中印邊境衝突」,還是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前蘇聯的「保衛珍寶島」之戰,還是對曾是兄弟之邦的越南的「邊境自衛戰」,凡是涉及中國領土完整,哪怕是黑龍江上荒無人煙的一個小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都決不含糊,不惜一戰來捍衛它,何況寶島台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徹底堅定的愛國者,這是用鮮血鑄成的歷史,誰也不要對此抱不切實際的幻想。這一點,我想美國人最能理解,當年南方各州鬧獨立,你們的前輩不是進行了著名的「南北戰爭」來維護國家統一嗎?

當然,「宣告戰爭」也可以有各種戰爭藝術。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鑒於台灣是彈丸一島,軍事封鎖是一個可能選擇﹔鑒於台灣經濟是資源缺乏的外貿型經濟,一宣佈戰爭狀態,其進口和出口的保險費就會飛漲。僅此一項,台灣經濟就會崩潰……最根本的,我們堅信廣大台灣人民決不會坐視一小撮台灣政客妄圖「台灣獨立」的野心。所以並不一定需要流血就可以解決問題。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流血太多了,我們再也不希望流血了。

美國的上策與下策

(五)台灣問題純粹是中國內政問題,正如夏威夷或加州,不管出現什麼事都是美國內政問題一樣。因此,從根本上講,美國不應介入台灣問題。不介入台灣問題,對美國而言,從國家利益講是最明智的,從社會道義上講,也是最符合美國的「民主精神」。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和國際政治的複雜性,美國不幸捲入這個漩渦之中。既已捲入,它就成為中美關係中一個不定的籌碼,也成為美國國內政治鬥爭和不安定的一個因素。而對21世紀這個機遇,美國可有多種選擇﹕

(1)繼續目前這種局面,一方面美國正確地宣告「一個中國」的國策﹔另一方面,不斷玩弄台灣這張牌,從而中美關係不時因它掀起一陣波瀾。好一陣,壞一陣,美國或許可以從海峽兩邊矛盾中得到某些短暫的利益。如此十年廿年過去,結果中國經濟發展了,台灣回歸了,和平統一後的中國人,將對美國扮演的角色給予什麼樣的評價呢?這是下策。

(2)明裡或暗裡堅決支持台灣當局搞「一中一台」乃至「台灣獨立」,就像當年把寶押在蔣介石集團身上一樣。甚至不惜動用武力干預,但它將會導致中美之間一場戰爭。當然,鑒於美國世界第一的軍事力量,戰爭對於中國將是一場災難。但是,中國畢竟不是巴拿馬或伊拉克,美國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已是前車之鑒。美國將在長期戰爭煎熬中經濟衰退,霸權失落。所以,這是災難性的錯誤選擇,下下策。

(3)美國斷然退出台灣問題,一切由中國人自己去解決。對此,中國當然歡迎,但這可能引起美國政壇不必要的震盪,從美國講,也非上策。

(4)既然已經介入了,美國也可以成為中國和平統一的積極因素。美國促進了中國和平統一,不僅解決了長期來在中美關係中的一個「燙土豆(山芋)」,而且為21世紀中美友好合作奠下了一塊基石。這才是上策,唯一正確的選擇。

先求合作再談台灣

(六)長期以來,人們以解決台灣問題來尋找實現中美友好之途。實踐表明,在不友好的情況下,美國怎麼肯放棄台灣這張牌?中國又怎能信任美國種種希冀合作的信號呢?人們是否可以「逆向思考」一下,雙方首先著眼於前述中美兩國21世紀最根本戰略利益,建立友好合作的戰略夥伴關係。中美友好了,台灣問題是否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