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晚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接受英國第四頻道電視台訪問時說他首次感到戰爭無法避免後不到四小時,以美英空軍為主的聯軍戰鬥和轟炸機群於倫敦時間(下同)17日零時開始轟炸科威特和巴格達,應驗季辛吉當晚答覆記者是否適宜行動的問題:「我不是軍事家,但我認為那很可能,也很適當。」
經過聯軍徹夜轟炸後,伊拉克於18日凌晨第一次用機動發射器向以色列發射八枚飛彈,聯軍隨即還擊,具稱找到機動發射器後已炸毀六輛,但伊拉克仍於19日早上二度向以色列發射八枚飛彈。在技術上講,一輛機動發射器從發射第一枚飛彈後得費兩小時才能完成發射第二枚的準備,因此19日在六輛遭聯軍摧毀後還能於不到兩小時的時間內發射八枚,至少表示目前伊拉克手中的機動發射器不下於八輛。當天西方媒體上已無17日那樣樂觀的氣氛,官員的談話也因而更加謹慎了。
西方軍事與國防分析家指出,幾天下來,「沙漠暴風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仍無法取得伊拉克的制空權,聯軍恐怕要陷入長期的戰鬥。照聯軍中法軍統帥施米提的說法,打三個月應是「不很離譜的推斷」。美國軍官也表示,他們的彈藥和補給消耗得相當快。
誠然雙方在媒體上的談話都要打個折扣,但在戰略上,伊拉克總統海珊無疑要把以色列拖下水,瓦解聯軍,孤立美英。這是伊拉克外長阿濟茲明白講過的,伊拉克駐法國大使18日晚接受訪問時也明言,如果伊拉克繼續遭到攻擊,他們會繼續攻擊以色列。一句話,一定要激以色列參戰。
美國總統布希和英國首相梅傑一直要求以色列當局自制,給以國總理謝米爾龐大壓力,結果以色列決議不予反擊,但可一可再不可三,同時謝米爾承受到國內民眾越來越大壓力,還擊大概是遲早的事。屆時美英只能希望以國出手不要太重,其餘工作交給聯軍。即使以色列不反擊,美軍的愛國防空飛彈已運到以色列,因以軍短期無法運用自如,美軍連帶送去了使用這種飛彈的軍事人員。這至少在宣傳上給海珊一個題目。
海珊強凌弱,侵吞科威特,舉世不分東西,同聲譴責,但為什麼他打以色列後就可能瓦解28國組成的聯軍呢?這當然歸因於他一直要把科威特問題連在一起的巴勒斯坦問題。海珊倒不是厚愛巴勒斯坦人,但他深知以色列長年欺壓巴勒斯坦人,是阿拉伯世界的公敵。美英不給他面子,絕不在這個時候把兩個問題連在一起,給他台階下;現在他用飛彈把兩個問題連在一起,將來即使戰敗,也是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人物!
海珊是個十分狡猾的獨裁者,深知以色列是包括埃及、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國家在內的聯軍痛腳,只要以色列還擊,這些聯軍中的阿拉伯國家就等於同以色列並肩作戰,這對任何阿拉伯國家政權而言無異自殺。這兩天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與其他幾個阿拉伯國家的廣大群眾已開始遊行支持海珊了。
海珊另外一大目標是把戰爭拖長,他很瞭解美英選民政治,只要硬挺下去,等到地面戰中造成聯軍重大傷亡,現在美英群眾的反戰運動就會蔓延開來,布希和梅傑不得不考慮他們在下屆大選的選票。當然伊拉克軍隊的傷亡會更慘重,但在海珊心目中,伊拉克人民的生命當然沒有美英值錢。
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亂源,以色列佔領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26年,巴勒斯坦人暴力抗爭不斷。而以色列小國寡民,能在敵對的阿拉伯國家環伺之下長久生存,美國對他的絕對支持是一大因素。美國這樣支持以色列,跟美國猶太人勢力龐大有關,但更主要的可以說是他對他那些阿拉伯盟國不放心,要留一個實力堅強的基地在中東,確保油源。
現在中東局勢一天天惡化,或遲或早美國非要面對巴勒斯坦問題不可。這回布希沒乘給海珊面子之勢逼以色列走上與巴勒斯坦人和談之途,等海珊捅了這個馬蜂窩,弄得以色列普通百姓飽受飛彈攻擊威脅,各阿拉伯國領袖也擔心政權不保之後,還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早知如此,當初為什麼不接受各方調停人協議,或明或暗承諾解決科威特問題後召開中東和會,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現在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一場除了重建科威特和圖利軍火傷的經濟效益外沒有任何回收的戰爭,為穩定油源結果還是非面對中東和會,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不可,付出如此大的經濟和人命代價,達成外交和平手段解決同樣可以達成的結果,所為何來?一個小霸海珊如沒有大霸美國合作,這場人類史上最激烈的戰爭是打不起來的。
難道布希真以為這場戰爭可以挽救美國衰退的經濟?其實今天美國經濟危機不在油價(海珊入侵科威特前美國經濟即呈衰退狀態,當時油價不過約15美元一桶),而在整個銀行體系出了問題,戰爭不能減少銀行的壞帳,不能讓銀行在資金緊俏的情形下放寬貸款條件。一般人無法知道的是科威特王室手上究竟有多少美元?不過從道理上看,這筆龐大資金一直是在西方金融體系中周轉,把它扣在西方儲存體系中運轉,最多只可以使目前衰退的經濟不致惡化,不可能挽救西方經濟的衰退,連強心劑的效果都不會有的。◆
社論
中東戰事
社會主義與中國改革前途
台獨批判
國際視窗
台灣事情
當代人物
兩岸之間
彼岸觀點
台灣人在大陸
連載
通訊
編輯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