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兩岸交流全面發展

吳國禎


記得台灣當局剛開放台灣民眾前來大陸探親時,有位在台灣頗具聲名的學者在北京一次座談會上說:「兩岸交流將有三個層次,首先是親情的交流(按指探親),其次是利益的交流(按指經貿往來),再其次才是不關乎利害的文化學術交流。有關兩岸政治關係的交往,則是更靠後的問題了。」這位學者之言給我很深的印象,因為他的分析邏輯清晰、明確,很讓人信服。

就在前不久,聞台灣當局已成立「大陸委員會」,專司對大陸的交流作業。其負責人明言,對大陸的交流的層次將是,文化學術首先,經貿次之,政治層面將視未來情況再說。

除了親情交流早已成事實外,看來這位學者的預言,「幸運地」沒有言中。在學者眼中,文化學術、科技的地位在一個社會中自是屬於「執牛耳」的角色。但照這位學者早先的分析,其在政治籌碼中自無何特別利害作用可言,自然也就不容易被允許為兩岸交流的首要角色。這豈不令人心冷?然而,今日台灣當局反其道,言稱準備將文化學術交流擺在近期兩岸交流的首要地位,多少出人意料。在下不禁臆測不少學術界的朋友定不免有「喜出望外」之感!確實這陣子,台灣學者、教授來大陸講學、訪問交流者雖不至於「車如流水,馬如龍」,但亦相當可觀。美中不足的是台灣來人,心中時不免有「難色」。原來是一些早已該是歷史陳跡的「通匪」條例,尚未完全廢除,而大陸學者亦甚感去台灣訪問,真比入地獄還難呀!(這是在下的一位大陸學者朋友打的比喻)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台灣方面有關人士還表示,兩岸的文化學術交流,將具有將「台灣經驗」深植大陸的作用(大意)。文化、學術、科技本是人類共同創造的智慧結晶。如今,在文化學術科技交流中卻滲入「意識型態鬥爭」、「政治掛帥」的陰魂,實在為難兩岸學者的高尚情懷。台灣學者或難去「文化反攻尖兵」的陰影,而大陸學者或亦難洗清不被「滲透、策反」的嫌疑。這可苦了兩岸光明、正大、專心做學問、為學術而學術的學者了。

其實,照80年代形勢發展的趨勢來看,更重要的層次是「發展」的問題,海峽兩岸交流的性質也不外乎如此。撇開「敵我」、「對立」這些過時的眼光,讓海峽兩岸的交流,特別是文化、學術、科技的交流大力地發展,雙向地發展,全面地發展,才是大家所最熱切盼望的,也才是歷史的正常軌跡。

91新年將到之際,願藉新聞媒體向海外學界朋友祝賀新年,並願和大家為兩岸文化學術、科技交流而共同努力開拓,並為迎接它的全面發展的新時期的到來而歡呼。(作者係由美國回到大陸的台籍留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