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對中美關係的憂慮與警告

陳有為


基辛格作為70年代初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多年來曾經發表過大量的文章、演說和著述,分析論述中美關係。

從戰略高度出發,他一向十分強調中美關係對兩國利益以及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即使在天安門事件之後,當美國保守派與主要媒體對中國極為敵意,橫加非難的時候,他也是力排眾議,反對僅僅從人權問題單方面來評估中美關係,和以此作為對華政策依據,而主張從長遠考慮來維護兩國關係。

然而,近年來,由於美國保守勢力抬頭,輿論不斷炒作,反對中國幾乎成為美國的流行病。在這種高壓氣氛之下,基辛格在中國問題上的聲音也不禁顯得有點軟弱。即使他還不時地從力量對比上說明中國和蘇聯不同,不會威脅美國,但與當年中美關係比較順利發展時期相比,調子已經低沉多了。

若發生對抗將難往後退

但即便如此,基辛格也從來沒有停止過為中美兩國即將發生對抗以至進行軍事衝突而發出過緊急呼籲,而這正是他日前在《華盛頓郵報》與「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簡稱CSIC)一次討論會上所表達的見解。

基辛格在郵報上的文章發表在克江峰會之前,因此也可以說是向中美兩國首腦的呼籲。文章的題目就相當觸目驚心:「暴風雨的陰雲正在集結」,而文內對當前中美關係與台海局勢的三個估計更為嚴重:

第一,認為目前是中美關係自從1971年以來「最為緊繃(strain)的時候」。

第二,認為中國威脅要使用武力,「令人回憶起1950年的朝鮮戰爭」。

第三,認為中美雙方如不當機立斷,「一旦發生對抗,就很難從懸崖絕壁上往後退」。

即使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當中美關係陷入最為困難的時刻,基辛格和中美雙方也沒有任何人擔心過兩國要打一仗。何況,剛剛結束的中美首腦會晤,即使沒有達成任何具體成果,從氣氛來看,當前中美關係也並沒有達到基辛格所擔心的地步。

有走向對抗的潛在危機

那麼基辛格為什麼要作出這樣嚴重的估計呢?

筆者認為,他是從當前形勢中看到了中美關係發展的一種勢頭,這種勢頭中包含著兩國將來要走向對抗的潛在危機。

基辛格在文章內列舉了最近的一系列事態發展,例如中國駐南使館被炸、參加世貿談判受阻、考克斯報告出籠、美國要把台灣納入戰區導彈防禦體系,以及台灣拋出「兩國論」使中美關係受到衝擊,等等。通過這些具體事實,基辛格看到了中美關係中出現的一些新的因素:中國國內的反美情緒高漲,強硬勢力在對美對台政策上佔據上風。

與此同時,美國的一些勢力則認為中國領導人故意要煽動對美國的敵意,中國正在取代蘇聯成為美國的主要敵人,中國國力增強之後必將挑戰美國在亞洲的利益。既然中美之間的攤牌注定難以避免,不如在中國還相對衰弱時就對它進行攤牌。

基辛格並不認為中國會步蘇聯的後塵威脅美國,因為中國還不具備這種力量,而且在很長時期內中美力量對比也不至於改變得使美國處於下風。因此,他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演講中,告誡美國不要用冷戰思維來看待中國,從而使新一代中國人「把美國看成是他們的敵人」。

基辛格認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具爆炸性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他首先告誡台灣「不要挑戰中美關係現有的框架,也不要製造兩岸對峙」,因為兩岸軍事衝突將「不會有贏家」。同時,基辛格也反對中國對台灣使用武力。他認為,自1971年以來,美國兩黨六屆政府都主張台灣問題「和平解決」。所謂「和平解決」,只不過是反對使用武力的「托辭」而已。

發生衝突潛在性危機未消除

實際上,正是這種以「和平解決」為一切前提的政策,成為中國與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摩擦點以至發生對抗的潛在危險。雖然江克會晤使中美關係有所修復,但是中美之間的分歧與基本矛盾,特別是未來可能發生衝突的潛在性危機並未消除。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李登輝在台灣大選之前不會放棄「兩國論」,台灣選舉結果後的局面仍難預測。北京如果施加壓力無效,就會採取軍事行動,實行「以戰逼和」,這又有可能導致美國捲入。中美台這三邊關係環環相扣,只要一邊突破,其他兩邊也必然要發生傾斜,最後使得原有的兩岸與三邊架構倒塌,而使兩岸衝突演變為中美衝突。

當然,為了台灣問題,為了急於實現中國統一,結果會使中美兩國互相打一仗,甚至進行核大戰,把紐約、洛杉磯和北京、上海變為一片廢墟,這是難以想像,也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請聽,北京軍方人士已經揚言,「戰爭離我們不遠」,中國「不怕打大仗,打惡戰」。所謂「惡戰」,不就是美國第七艦隊開過來,中美之間互扔核彈頭嗎?萬一雙方都不得已而走到這種地步,它對中國、美國與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後果,不知道要比朝鮮戰爭嚴重多少倍。

正是因為看到了局勢的潛在嚴重性,基辛格才認為有必要奉勸各方要適可而止,不要走到「懸崖絕壁」,難以回頭的地步。

在那篇文章的最後,基辛格作為一名戰略家與歷史學家,要人們記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在戰爭發生之前就要考慮到戰爭所帶來的後果。寫到這裡,筆者不禁想起了基辛格在一篇評論邱吉爾的文章中關於「政治明星」與「歷史英雄」有所區別的傑出見解。

他認為,政治明星所重視的是「在爭取(公眾)支持的技巧上尋求成功」,而真正的政治家則需要「遠見卓識與勇敢無畏的結合」,他能夠在人們還沒有理解自己的信念之前就堅持「按照信念行事」,而「軟弱的政治家則往往容易為時勢所壓倒」。

基辛格這些逆耳忠言應該說給誰聽呢?也許是白宮和中南海吧。至於那個最喜歡自我膨脹的「麻煩製造者」,基辛格連他的名字也懶得提,這裡也就不必多說了。

作者美國華府新世紀中國論壇社社長,曾於80年代出版專著《基辛格評傳》,本文轉載自9月1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