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台灣的「偏視症」

檢討「兩國論」的得失

奕父
(大學教授)


自慰式的內爽口號

自從政府高層提出所謂的「兩國論」﹐迄今已經近三個月了﹐在這三個月台灣因為「兩國論」得到了什麼?我們失去什麼?先算算我們得到什麼。

首先是台灣過半的民意支持﹐幾乎所有的民意調查都顯示了相似的結果﹐因此提供了政府使用民意牌來遊說美國的本錢。

其次是美國宣佈出售5.5億美金的武器給台灣﹐這些新的武器可以使台灣在一旦受到中共武力攻擊時﹐可以自衛。

其三是美國國會的部份議員和日本部份學者在美國和台灣聲援政府的說法。

然而雖有極高的民意支持﹐是否就能形成政策?結果還是在外在環境的壓力下﹐不敢有進一步的行動﹐只能是自慰式的內爽口號。其次我們有了新武器﹐就能防衛台灣安全嗎?如果我們不是背離「一個中國」原則﹐人民又何需花這些冤枉錢給美國人去賺呢?至於幫腔的外國人﹐恐怕多一半是有償勞動﹐依價發言吧!

那麼失去什麼呢?

首先是兩岸因為汪老不能訪台﹐而失去十分重要的和平﹑平等交流的重要機會﹐取而代之是兩岸之間的緊張﹑不安和對立的氣氛。

其次是引起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國家和組織的反感﹐多次發表對台灣不友好的聲明﹐世界上有80餘國紛紛重申信守「一個中國」原則﹐這使得台灣的國際空間拓展工作更加困難﹐更加滯礙難行。

其三是坐實台灣成為亞太地區不安的根源之一﹐而台灣還是此一不安局勢的挑釁者。因而使台灣在亞太地區陷入孤立﹐橫招更多的侮辱﹐甚至連對台灣經濟有所依賴的菲律賓也可以侮辱我們!而我們那個口口聲聲喊台灣第一的領導人﹐竟然配合菲律賓打壓自己的部會和航空公司﹐看在外人眼裡﹐台灣當然是外人予取予求的殖民地。

其四最明顯的受侮就是8月12日在紐西蘭的奧克蘭所召開的亞太經合會。我們的官方發言受限﹐記者發問遭受制止﹐不能參加其他國家的外長會議﹐被地主國明言不邀請的理由是台灣不是主權國家﹐與美方的貿易談判代表層級降低﹐除了四個小國之外﹐其他國家元首均不願與我國單獨晤談﹐甚至連原先商定了在經貿部長會議後「支持我方年底入會的聲明」也都改為普遍的原則聲明。

得不償失的政治宣示

顯然地﹐台灣的「兩國論」是完全得不償失的政治宣示。我們也知道如果李登輝不提「兩國論」﹐我們的外交作為困難依舊﹐但至少我們不必遭受如此的侮辱﹐然而﹐台灣的問題還在於儘管我們是明明白白的受侮於國際社會﹐但是看在台灣人民的眼裡﹐只要我們在國際受挫折﹐則不論是政府﹑媒體和國人﹐更直接的反應就是巴布洛夫式的反射指向中國的打壓。以「兩國論」為例﹐好像肇事者完全沒有責任一樣﹐我們國家蒙受如此的損失和尊嚴﹐政府幾乎完全沒有任何反省﹐李登輝更沒有認錯(對引起後果﹐引發的不安而認錯)﹐何以如此呢?我們以為台灣社會得了一種稱為「偏視症」的毛病。所謂「偏視症」是指事情只有看一半﹐只看一邊﹐也故意只看一半﹐只看自己喜歡的一半。例如﹐台灣只看到自己的經濟實力﹐而不看自己的政治實力﹐因此我們的邏輯就是自己的經濟實力「強大」﹐因此政治上也必須如何﹑如何﹐否則就是中國打壓﹐就是國際不公。其實日本﹑新加坡﹐以至香港經濟實力都不輸台灣﹐而他們在國際間的政治地位又如何呢?一樣是極不相襯。他們也像台灣一樣﹐處處吵鬧﹑回回喊冤嗎?有人說其他國家或地區至少有座位可以坐﹐所以他們就不必喊冤;事實上有位子坐更凸顯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經地位的不相襯﹐所以本質上在於如何面對和處理問題﹐而不在於是否有位子﹐根本問題在於他人沒「悲情」﹐而台灣的一切是以「悲情」為基礎﹑為依托所致。

第二﹐只見兩岸「分治」﹐不見國際「一中」。李登輝提「兩國論」﹐據政府的解釋﹐這樣的說法只是描述事實﹐而非政策改變。但是問題是此一事實只存在於兩岸之間﹐而不存在於國際之間﹐所以國際上沒有二個中國並存在的事實。台灣的作法是希望將兩岸現況國際化﹐這就取決於台灣的綜合國力。在國力不足的情況下﹐台灣的強要﹐自然就是十分莽撞的行為﹐而國力不足﹐行動魯莽﹐自然在國際就難獲得同情﹐這在今年的亞太經合會的處境可以說是一覽無疑﹐特別是在不被視為「主權國家」這一點上﹐我們遭受的待遇更加清楚。回顧在「兩國論」不為國際接受之際﹐李登輝曾揚言「鬧越大越好」﹐面對目前的國際局勢似乎是越鬧越遭羞辱。然而高層的性格不可能﹐也不願意閱讀全局和全部的事實﹐因此﹐在明年5月台灣正式更換領導人之前﹐台灣仍將無法走出困境。

災禍來時百姓嘗

第三是只見中共打壓﹐不見國際欺侮。在台灣你可以感覺到只要在外交事務上﹐只要有任何不順﹐政府也好﹐媒體也好﹐不論是明示和暗示﹐就指向中共打壓﹐這樣的提法已成為:台灣最終有所突破時﹐表功的理由﹐無法突破時﹐卸責的良方﹐其實這也只是部份事實﹐一方面因為中共的打壓企圖﹐但是中共打壓台灣的理由﹐如果是荒謬的﹐是毫無道理﹐和其他國家的國家利益不能相容﹐則中共再強打壓也不可能成功﹐所以台灣突破國際上格局上所承受的壓力中﹐就當然有國際的部份﹐以「兩國論」為例﹐更是提供一個世界各國「口惠中共就能欺侮台灣」的絕佳機會;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在面對其他國家對我們有所打壓時﹐我們政府不是噤若寒蟬﹐就是大事化小﹐委曲求全﹐息事寧人﹐例如我們要求日本對兩邊貿易逆差作努力﹐20年了成績如何?我們捐了三億美金要援助科索沃﹐美國卻連該地區也不允許我們進去;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問題上﹐對澳洲我們抗議過嗎﹐之後呢?此次對紐西蘭﹐我們也抗議﹐之後都可能是不了了之﹐正因為我們認為只有中共打壓﹐而看不見國際欺侮﹐所以我們的對外策略就有其片面性﹐有其局限性。

坦白說﹐如果我們不從這些地方自我反省﹐自我糾偏﹐未來仍將面臨一連串的挫折﹐而且如果不知自省﹐則容易將挫折怪諸不當之處﹐再作出不當的回應﹐如此惡性循環﹐必將兩岸的仇恨越積越深﹐越是無法化解﹐則兩岸之間就出現「他日統獨終須戰﹐災禍來時百姓嘗」。台灣若想避免這一場已將即將預見的災難﹐唯一的方式是明智地更換領導人﹐選一位能以「理性反共」取代「情緒仇華」的領導人﹐才能有效地化解困境﹐展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