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的條件看中美關係

熊玠
(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系終身教授)


經過了13年斷斷續續的談判,中美終於在11月15日達成協定,使中國大陸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又跨近了一大步。雖然美國國會仍會有刁難,但總的看來,多半最後還是會通過的。中美協定的達成,也一定會促進北京與其他諸國(譬如加拿大、歐盟等)的雙邊談判,跟著這樣的發展,一般咸認台灣也一定會跟進入關(參加世貿不牽涉主權問題,故不致因主權之爭而誤事)。

至於中美協定的主要內容,已有媒體廣為報導,本文不想炒陳飯,只想從與此有關的發展,來探討中美關係的大方針,特別是美國對兩岸關係的政策上,對吾人有何啟示。先從中美雙方的微觀角度來看。然後從世紀之交國際大氣候的宏觀來看中美未來關係。

協定代表了什麼?

一般媒體雖說是中美簽訂了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但這說法並不準確,應該說是中美達成了一個他們間改變雙邊經貿關係的協定,換取了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不反對中國大陸加入。這個協定,全是有關中美兩國之間今後的雙邊經貿關係。在形式上是對等,由於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要各會員經濟對外開放,所以中美經貿協定同樣要求雙方經濟對彼此開放,但事實上,仔細比較一下,中國須對美國開放的更多。譬如中國須在九個領域對美國投資者開放(包括通訊、網路、零售推銷、服務行業、娛樂、銀行/金融服務、汽車、關稅,及農產品),為了防範中國廉價進口貨充斥美國市場,美國還保留了反傾銷之權力,可以在未來12年內對中國採取必要的反傾銷措施(什麼是「必要」,則決定於美國)。相反的,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呢?按協定規定,美國只須在紡織業上,於五年之內放棄現有對中國的限額(quota),相較之下,這個協定幾乎完全一面倒,美國佔盡便宜。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美國人不甘心。譬如美國最大的工會(AFL-CIO),擔心今後中國進口猛增,會造成美國失業率大幅上漲,已經表示要去國會遊說反對。當然,以上九大領域中多數均與工會無直接關係,所以支援的人也會不少。

這對我們的一個啟示是,美國有很多不同的利益團體,如能抓住其多數,大概就可以行得通了。其實,朱鎔基總理4月訪美時,中美協定本來就可以定案。但當時柯林頓總統甫經國會醞釀彈劾之風波,驚魂甫定,誤以為如果當時簽訂了中美協定,一定會觸怒國會,故而談判臨時告吹。沒想到在他拒絕後48小時之內,惹起了兩百多家美國最大公司的總裁們聯袂往白宮抗議與請願,令柯林頓後悔無已。這點是很多人知道的。另外一則較少人知道的事件,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赫姆斯(Jesse Helms,此人以反對北京著名),曾在3月裡提出一項議案,要美國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附加苛刻條件。結果在參院以60對29票橫遭封殺。以上兩件事,可以證明美國要與中國發展正常貿易關係的成員與力量,並不一定輸予反對中國的勢力。所以儘管五月初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導致中美關係跌入谷底,而柯林頓總統卻鍥而不捨地要積極恢復中美談判,派代表赴北京繼續夜以繼日地會談,終於達成了11月15日的協定。

總的來說,這個協定對中國的好處,主要是象徵上的,表示第一,中國已被世界上承認為一個經濟大國。第二,中國自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的成果,由計畫經濟轉形為市場經濟,也已為世人所公認,正式肯定中國市場之大,已不能排除在世界貿易組織以外了。

另外,由於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的經濟更需要與全球經濟掛鉤,表示中國改革開放路線只能更向前發展,絕不能回頭,白宮的中國通,據知亦曾放言,認為此時達成協定,可望鞏固中國內部的開明派,以促進中國開放政策之持續與更張。據說,內圈人將此次協定之簽定,比作中美間繼1972年尼克森訪華及1979年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後的第三部佳曲。如果屬實,這更證明了我以上所說,這個協定主要是調節中美雙邊經貿關係的協定。只不過美國以不反對中國申請加入世貿組織為交換條件而已。

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我們從美國與中國大陸談判的戰略技巧上,不難看出美國人的用心。譬如,協定中,除了紡織業一項以外,美國人幾乎通吃。單拿電話業(即通訊領域)來說,美國人已有統計,知道中國大陸迄今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電話。所以,10億人口中還剩九億人口沒有電話,可對美國電話業提供莫大市場。僅此一例,就可知21世紀,美國是要吃定中國大陸的了。中國的唯一有效制衡措施,乃在還須與其他各國(譬如加拿大及歐盟等國)簽署類似的入關前的協定。據媒體報導,其他這些國家,個個具想傚法美國的先例,希望能在中國也分得一杯羹。所以,中國可以在美國與其他諸貿易大國間有所取捨,這樣才不至於被美國(或任何他國)單方牽著鼻子走。

再者,美國貿易稱霸,可說對大陸與台灣,一視同仁,台灣雖然限於小島,市場不如大陸那樣壯觀。但是,美國深知台灣有國防安全恐慌症候群。所以,一再掀起「中國威脅論」。如此就可以大搞對台灣軍售貿易,讓美國軍火商有賺大錢的機會。美國對大陸與台灣策略的運用雖不盡一樣,但其最後目的完全一樣,即要讓美國商人賺兩岸中國人的錢。所以,美國一再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並非沒有道理的。因為其賺兩岸中國人的錢,一也。

如果兩岸間不是一個中國,變成兵刃見相,血染台灣海峽的話,那美國要同時兼賺兩岸中國人的錢,希望將成泡影了。不但如此,美國因有《台灣關係法》,恐怕也會不自覺地捲入了兩岸因台獨引起的戰爭之中,對美國何苦來哉。這可以說很簡單地刻畫了美國對華(包括大陸與台灣)政策的秘密所在。

至於兩岸關係,如果我們把它放在這個美國戰略與策略的架構裡來看,就會有更深一層的瞭解。第一,美國對大陸與台灣,在談判分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策略上,是各個擊破;先讓大陸進,然後讓台灣進。更穿插了「中國威脅論」(以對台灣大量推銷軍火)與「中國盜竊核武秘密」(可以逼使大陸讓步)。純從這一點來看,美國與大陸及台灣維持對等關係,最富戰略價值。如果一旦大陸與台灣完成統一的話,美國這個各個擊破以便通吃的把戲就不能再玩了。可是,萬一台灣要搞獨立,惹來了大陸對台動武,那對美國也是絕對不利的。因此,美國絕不能讓台灣真搞獨立,可知。

假如這樣的分析沒有太離譜的話,那麼對兩岸的中國人,美國能允許的,只有兩條路。第一,按照目前兩岸分離狀態繼續拖下去。這樣美國可以繼續分別羈縻大陸與台灣,並先後從兩邊得到好處,已如上述。第二,就是考慮兩岸透過和平談判達成一個和平解決的答案。問題乃在用什麼模式。在最後模式找到以前,不妨先達到「臨時方案」(interim solutions)。至於模式問題,有把握的一點,即美國必須要照顧到它在大陸與台灣兩地的利益。可以用比喻辦法來揣測美國人的想法。在香港回歸前,美國人擔心他們在香港的利益(包括貿易與13億美元的投資)是否會因香港回歸後而泡湯。事後證明了沒有。原因是既然「一國兩制」下香港享受了高度自治,那麼大陸與香港狼狽為奸傷害美國利益的可能幾乎是零。所以,這個「一國兩制」模式能否為台灣所接受,是美國人殷切希望知道的。如果可能,那麼美國在大陸與台灣兩邊的利益,將來就有希望照樣兼顧無損,而且也是一勞永逸解決台海兩岸分歧數十年懸案的辦法。如這是一般美國人心理底牌的話,由這次中美協定之達成,與其對兩岸各個擊破以利通吃的用心來看,更表現得淋漓盡致。

中美協定在宏觀上顯示了什麼?

世紀之交,我們有理由相信21世紀將是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競爭(甚至於替代它)的世紀,以地緣政治來衡量,美國是個海權大國,中國則是個陸權為重的國家。所以在基本上不至發生衝突。反為日本是一個海權國,與美國發生衝突的可能要高得多(珍珠港事變最能代表兩個海權國家利益衝突的結果)。在20世紀後半段,由於地緣政治的緣故,意識形態的不同導致了1949年後中國大陸與美國間的衝突(一直維持到1979年,才有美國與北京正常化出現)。再加另一地緣政治的因素(地理),處在太平洋西岸的台灣,佔有對美國極重要的戰略價值,加上美國人對台灣的政經制度及意識形態的看法,認定它應屬於「自由世界」,故值得美國支援。因此,儘管中美建交以後,美國仍然不放棄支援台灣,在後蔣經國時代,台灣領導人的「兩國論」雖然給美國帶來了莫大麻煩。但由於本世紀的地緣政治考慮,美國僅能說搞兩個中國的台灣是個「絆腳石」或者「麻煩製造者」,還不至於拋棄台灣(尤其對台灣軍售還符合美國目前利益)。可是,到了下個世紀的地緣經濟時代,恐將有不同的後果了。

冷戰終止後,地緣經濟逐漸抬頭。這可以從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潮流中看出。也更導致了這個全球化的加深與擴散。1997年7月以後在亞太地區發生的金融風暴,雖然有內在的問題,主要還是來自外來因素具決定性,而且也由本區擴散到其他地區。這正是全球化的寫照,地緣經濟時代的到來,表示一個國家經濟安全之重要性,有時甚至超過其軍事安全。譬如在亞太金融危機中,有若干國家政治出面干涉,保護其金融之穩定,以應付外來強大對沖基金之襲擊。儘管有人批評政治干預市場違反了經濟自由化的精神,但它是地緣經濟時代政府捍衛國家經濟安全之具體表現。

21世紀中,地緣經濟考慮將蓋過地緣政治的考慮,這在中美關係上也不例外,中美在1999年11月15日簽訂的協定,除了將奠定兩國未來經濟關係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將為中美其他所有的雙邊關係(包括政治與軍事)提供了一個最高指導原則。講得更具體一點,譬如在台灣問題上,目前的意識形態及地緣政治的考慮,將愈來愈被地緣經濟的考慮腐蝕與代替,在地緣經濟時代,主要的外交考慮有二:即一個國家或個體是否有其安全的經濟根基;及其市場之大小如何(當然這又與人口及其市場是否開放有關)。

屆時美國考慮中國大陸與台灣問題時,如以這樣的準則來衡量。那麼對兩者的取捨,立即可知,這次中美的協定,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大陸的經濟更開放,與國際經濟掛鉤更密切。事實上它的最終效果也會如此。除此之外,世界銀行已預測至遲到公元2020年時,中國大陸的經濟生產總值,將是世界第二位,再如屆時中國由於其經濟札實與世界經濟掛鉤,而因此在世界總體經濟上取得更大發言權,那對中美關係勢必有極大影響,不言可喻。有一事非常明顯,即在地緣經濟時代,台灣要再想在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扮演一個「絆腳石」,恐怕已不可能了。所以,雖然以上所說,此次協定盡讓美國佔了便宜,但是,最後它的重要性,是將導致中美關係有個質上面的轉變,亦即由地緣政治時代轉變成為地緣經濟時代的產物,所以其重要性,是具高度戰略價值的,不能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