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準備向和平開戰

日本修憲意欲何為

韓江
(旅加拿大作家)


日本是當今第二大軍費支出國

日本國會近日成立了一個統籌修改憲法小組,進行日本國憲法的修改工作,這是日本戰後的重大歷史性行動。日本右派勢力對此十分雀躍;而反對修憲的政黨和民眾則擔心憲法中非戰的重要內容一旦被修改或廢除,日本將蹈舊帝國覆轍;亞洲鄰國對日本修憲之舉,均存憂慮,並注意著日本的動向。

20世紀是日本軍國主義為禍亞洲,使千百萬人死於日軍屠刀之下的世紀,也是日本軍國主義在反侵略同盟的打擊下覆滅的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基本被解除了武裝,740萬日軍被遣散,收繳並銷毀了大量武器彈藥。但種種事實表明,日本侵略擴張的皇國思維仍在某些人中根深柢固存在,隨著經濟上成為大國,他們再也不甘蟄伏,自80年代確立做世界政治大國,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後,便千方百計要突破《和平憲法》之圍而出,為政治大國的確立建立軍事實力後盾。

日本置和平憲法於不顧,已從一個被解除了武裝的戰敗國,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的昨天變成了陸海空種俱全,裝備一流的世界上第二軍費大國的今天。

日本於1958年開始實施的為期近20年的四次《防衛力量發展計畫》和從1977年實施的《防衛計畫大綱》,便將起初僅是警察隊伍發展到一支海軍居世界第三位和擁有遠程空中運載能力的現代化軍隊。日本通過實施募兵制,訓練儲備兵源,大幅度提高軍費支出(軍費支出約占政府年預算的6%),大力更新武器裝備,使日本自衛隊從國內型部隊轉化為國際型部隊。更令人不能掉以輕心的是,日本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就曾極其秘密地研製原子彈。現在他僅僅是一個尚未裝備有核彈頭的核國家,據美國核專家威廉和伯魯斯的研究結果,以日本擁有的技術和核材料,只需一個星期時間,就可組裝一顆原子彈。

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一直信奉「強兵」為「富國之本」。強兵目的是通過軍國主義機制,運用武裝侵略、掠奪別國「物產」、「富源」以富日本。1987年日本政府第一次發表了國家防衛政策的《防衛白皮書》就露骨地明確提出:「軍事力量的作用或機能,歸根結蒂就是要以實力來迫使對方滿足要求。」這也是日本謀求軍事大國的目的所在。

日本軍刀舐吸多少亞洲人鮮血

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也是日本經濟和軍事力量膨脹時候,日本把修憲付諸行動,不能不引起中國人民和亞洲各國的警惕。

戰後,日本一些政客和右派勢力一再要求突破禁區,是有緣由的。

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有如下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這部戰後制訂的憲法,所以被稱為和平憲法,就因為在第九條中列明瞭放棄戰爭、否認交戰權、不再建立軍隊等這些重要規定,同時也是右派勢力為翻案復辟務必去之的障礙。

在這裡,簡要回顧這部和平憲法的來由不會是多餘的。

眾所周知,日本從1876年以武力侵略朝鮮,1894年發動甲午戰爭,半個多世紀以來,四出侵略鄰國。在中國、朝鮮、緬甸、菲律賓、新加坡、香港、東印度群島、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各島,日本軍刀舐吸了千千萬萬亞洲各國人民的鮮血,日軍鐵蹄蹂躪之處,山河變色,屍骨成堆……

日本戰敗投降,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在日本國內外愛好和平的民眾強烈要求下,由盟軍總部惠特尼少將領導的憲法起草委員會草擬了《憲法修改草案綱要》,交國民自由討論和國會審議通過,於1947年生效的現行日本國憲法。

日本憲法有第九條的規定,應該說,是中國人民、亞洲人民和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流血犧牲、艱苦奮鬥的結果,也是正義戰勝邪惡,反侵略戰爭戰勝侵略者的結果。也正因有了這部憲法,才使日本在戰後能夠擺脫軍國主義的統治,在安定環境下重建日本經濟,成為今天的經濟大國。

但戰後的日本歷屆政府,除了寥寥數人外,大多數內閣成員,對過去侵略中國均無悔罪之意,許多人以「需要反省」、「是政治上判斷錯誤」、「是一場不該進行的戰爭」、「給外國添了麻煩」等等遁辭有意不承認「侵略」兩字。

裕仁赤裸裸的強盜邏輯

需要指出,從日本明治時代以來,由於相當多日本人深受:擺脫島國,成為大陸國家,吞併中國是為了自我生存的侵略擴張思想的影響和鄙視中國落後,應由日本統治中國的「民族優越感」毒素的灌注,使時到今日,是日本不肯向中國低頭認罪的原因之一。

日本這一擴張侵略軍國主義思想,還可以從日本接受中美英蘇四國的波茨坦公告時,日皇裕仁向國民頒布的《終戰詔書》中看得清楚。

《終戰詔書》強調「當初開戰是為了自存與東亞之穩定」。換一句話說,日本如不侵略中國、侵略朝鮮,不霸佔別國土地就不能生存,這是赤裸裸的強盜邏輯。所以在整篇詔書中,只有「終戰」而不提投降。並對日本國民隱瞞投降事實。直到九月二日要簽署投降書時,才接受盟軍命令,頒布投降詔書。

日本為自己生存必須侵略鄰國的強盜邏輯直到今日,仍像夢魘一樣使日本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躁動不已。

日本侵略別國是鐵的事實,也是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簽署投降書所公開承認的,日本憲法的非戰條款也是針對日本近半個多世紀中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戰爭,禍害亞洲而做出的。

波茨坦公告最重要內容是:《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現。

軍國主義陰魂正在某些人身上復活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在開羅會議宣佈: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和懲罰日本的侵略。必須剝奪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土地,把日本侵佔中國的領土,如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把日本從用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驅逐出去,使朝鮮自由獨立、三國會議堅持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

歷史已進入新的千年,但以侵略鄰國,擴張領土為宗旨的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並未因日本戰敗和歲月流逝而消失。他們叫嚷寧願玉碎,也不接受喪失「皇土」的恥辱,至今仍霸佔著中國領土釣魚島、和日韓關於獨島主權之爭,他們耐不住坐守日本孤島的寂寞。

日本右派勢力企圖通過修憲廢除非戰條款,就是對侵略歷史的否認,為侵略歷史翻案,必須提醒日本國民,歷史是公正的,也是無情的。要警惕軍國主義陰魂正在某些人身上復活,一旦向和平憲法的非戰條款開刀,就是他們準備向亞洲人民再次進攻發出信號!

日本要珍惜今天,就應謹記二次世界大戰歷史!◆

社論

百年回顧與展望

日本軍國主義批判

石原與皇民化批判

中美關係與兩岸

總統大選

江八點與白皮書

兩岸關係討論

學術與出版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