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民仍不忘謳歌老主子

評日帝據台時期總督明石卜葬三芝

李壽林
(大學教師)


皇民作家歌頌明石以邀寵當道

所謂「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近十餘年來,台灣既有一老皇民,恬不知恥,猶以自己仍為日本人而沾沾自喜,豈22歲之前為然?於是上有好之者,下必有甚焉者,仇視中華迷戀日帝之怪象,駸且成為台島一切價值意識之主流,舉凡政治、文化、教育各界,但見閹然媚俗之徒,競以扭曲是非、顛倒黑白為能事,察言觀色、希意承旨,藉以表態邀寵,於是積非成是、久假不歸,儼然日據台灣,復見於今日矣。盜憎主人,入室操戈,已非一朝一夕之故。

近有一二事,不過千百怪亂之一二而已。

今年1月28日《自由時報》刊載前中原大學教授黃守禮《文學家王昶雄與明石總督》一文,記日據時代台灣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遺骨自台北第14、15公園挖出後,骨灰改葬台北三芝鄉,並由日前逝世、曾有作品歌頌「大東亞戰爭」的日據時期皇民作家王昶雄為撰墓碑詞的消息。

碑辭略謂:「明公槃槃大才,聲望卓著,極如炬之目光,洞機先於未然,政治清明,人心依歸,為台灣總督,在任期間僅一年四個月,不幸積勞病逝,惟在其規劃下之諸多鴻猷,諸如嘉南水利、台電、華銀、谷關水庫、西海岸鐵路等水電、交通、金融建設均嗣後逐一完成。生平對台灣始終抱持深情與讚許。葬體於台灣,亦其眷戀之地也。公始葬於台北三板橋墓地,歷經七十八寒暑,在市長陳水扁寬厚措置下,重新治喪,遷於三芝墓園。故人已逝,古道可風。遙思公扶危助弱,義無反顧,真情抒發,情緣永存……」云云。

誠如碑詞所言,明石元二郎:「日俄戰爭中,曾於歐洲,達成擾攘俄帝后方任務,居功厥偉」,然豈特如此,明石元二郎更且曾於1895年《馬關條約》後隨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征台,任近衛軍上尉參謀,屠殺台灣抗日軍民無數,積功升任至第六師團長,1918年更被任命為日帝治台第七任總督。對於此一強硬凶悍的日帝軍人,以原意台灣將永為日本國土的日本言,可謂功臣;然以台島人民言,則是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聲望卓著」。問題是,台灣已經脫離日帝殖民統治55年了,請問今夕何夕,如何碑辭一片歌功頌德,尚以被殖民者的心態來看待與衡量此一問題?

豈只明石「深情」「愛」台灣

並且,明石治台一年四個月病逝,「遺命葬體於台灣」,此究竟是其「對台灣始終抱持深情」?台灣是其「眷戀之地」,明石有愛於台灣?抑或他是對其母國日本帝國懷抱深情,其所愛者乃日本所統治之下的殖民地?此既關事實,亦關係我輩究竟以什麼立場來做出判斷了。其實,如此「深情」、如此「愛」台灣的,豈只明石一人?亦曾於1895年征台,從高雄登陸,後亦曾任日本據台總督的乃木希典之母亦死於台灣、葬於台灣的,能說死葬於台灣的統治者皆是有愛於台灣嗎?再者,明石治台僅一年有餘,復能做出多少「貢獻」?而必須侈言什麼水電、交通、金融建設「諸多鴻猷」,「嗣後逐一完成」?明石有何「古道可風」可言?究竟其「永存」的是什麼「情」什麼「緣」?

十餘年來,我們已經看夠了台灣皇民化階級強力在扭曲台灣民意,誤導台灣人民的價值取向。李登輝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日本的報章雜誌發表一些仇華的荒言謬論固無論矣,中學教科書亦可以絕口不提中國二字,年輕人更競以「哈日」為時髦,而老一輩奴才皇民,便不掩其對舊主子日本的一片「深情」了。一醜陋日本人、悍然否認南京大屠殺、蠻橫霸氣的妄以釣魚台為日本領土的東京市長石原慎太郎,前不久方以李登輝的上賓被邀來台,激起中國統盟愛國朋友的義憤與示威抗議;隨台北市長馬英九與石原會面的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女士,當場贈送一本新著《百年思索》予石原,知者謂龍應台的書中正有一篇精華《你是否看見歷史裡的「人」──對李登輝史觀的質疑》,就李登輝於1999年1月接受日本軍國意識作家深田佑介專訪,刊載於《文藝春秋》系《諸君》雜誌並轉載於《自由時報》中的一段對話,所作反映。

深田問:「去年11月江澤民訪問日本時,猛烈地批評過去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並且要日本認識歷史……」李登輝答:「50年前的舊事沒有必要反覆重提。我倒覺得在認識歷史上,江澤民比日本更有問題。……江澤民小時候親戚被日軍殺害,而且他被強迫學習日語,身為國家領導人,以個人的恩怨和經歷對日本的過去加以斷罪,是很危險的……」

冷眼旁觀,李登輝不知究竟以何立場發言?對日本在大陸三千萬人的血腥大屠殺可以視若無睹,對數倍於三千萬人背後連帶受影響億萬人的血淚離散家破人亡可以等同無物,任何有一絲一毫人道關懷的人類,是不會如此涼薄無情的!何況還語出輕佻,冷嘲熱諷乎?

又來個「太上皇」石原

龍應台遠嫁德國,深知德意志民族敢作敢當、痛自悔過、勇於認錯,並對以色列民族長期「謝罪」賠償的事實,以視日本居心險惡、抵死狡賴、仍以為全中國人盡可欺、全世界人盡可誣的不肯正式認錯道歉,因此不能不提出質疑了。

龍文之後且附載陳華坎先生《李登輝批江澤民,右派日本人相當窩心》、南方朔先生《台灣統治者替日本辯護,是靈魂的墮落》,以及王曉波教授《君不見長安人食人》等文的回應,可見敵愾同仇。石原來台,招搖過市,台灣固然人盡皆知,但是龍應台女士贈書石原的事,當時則所知寥寥;至於龍女士是否藉贈書以「反日」,則恐怕其本人亦不便明言了。

沒想到,石原事後接受電視「中天頻道」訪問,竟然餘怒未息,不但對龍女士口出惡言,還要馬英九好好「管教」龍應台。石原以一狀若老粗的男人,可以如此粗魯失禮的對一位海內馳名的作家、也是一介弱女子的龍應台擺出凶悍的教訓與警告口吻,令人感覺非常不舒服、厭惡痛恨不已。

我們好像看到日本似乎還在統治台灣,一個殖民統治者對被其奴役壓迫的被統治者,可以作威作福!石原為什麼似乎誤以為日本還在統治台灣?台灣為什麼有人誤以為仍為日本所統治?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所謂咎由自取,看看台灣仍有那麼多老漢奸老皇民對老主子一往情深,一味臣服諂媚、一片歌功頌德,便可知其來有自了。可憐台灣一般老百姓久矣習焉而不察,長期被誤導,便以日本為可親,自己的中國為可惡了,言之豈不痛心!

舊稱「三板橋墓地」的台北第14、15公園,在改建為公園前,長期有大陸來台老弱鰥寡居住,前台北市長陳水扁以強硬手段加以限期遷離,一日且曾發生無名大火漫燒,並有孤獨老人因走投無路而自殺,這是台北市民記憶猶新的一件事。但是對於前日帝統治者明石的遺骨,陳水扁可是「寬厚」有加的,為了遷就明石後人,其墳墓的挖掘可以一延再延,務必隆重其事,妥善處理的。

皇民哪來「獨立」的骨氣

陳水扁被以「摩西」自居的李登輝封為「約書亞」,無異明白表示陳才是真正的「接班人」,陳水扁任內台北市小學生是被教育為如以自己是中國人乃屬錯誤的。一切的一切,在在都在向我們透露了些什麼樣的訊息呢?陳水扁三天兩頭就在那邊高喊台獨萬歲萬萬歲,且莫問台灣能否真的能「台獨」,即以台獨份子入主出奴,對日本奴性深重、眷戀不已的心態論,反而應該正名為「台不獨」才對。陳水扁的副手呂秀蓮不是在《馬關條約》一百年的1995年率團前往日本「慶幸」且感激日帝對台灣的殖民統治嗎?如此匪夷所思!那麼,所謂見怪不怪,明石被如此美化,一時好像也變成理所當然了。◆

社論

百年回顧與展望

日本軍國主義批判

石原與皇民化批判

中美關係與兩岸

總統大選

江八點與白皮書

兩岸關係討論

學術與出版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