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八點五週年與中共第二份對台政策白皮書

兩岸同胞團結起來制止「台獨」

毛鑄倫


今年1月28日,錢其琛在北京當局一項為紀念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即通稱的「江八點」)發表五週年的座談會上,也發表了一篇題為《祖國完全統一的偉大目標一定能夠實現》的講話。由於這除了是對「江八點」自1995年1月30日出台以來已屆滿五年的一次回顧,也是對兩岸關係即將因這個(3)月18日的台灣地區總統改選完成,進入新階段而透露的重要因應構想與展望,所以值得重視其內涵,宜作審慎理解與正確解讀。

眾所皆知,95年1月30日「江八點」正式發表,被各界認為是鄧小平先生逝世後,北京當局對鄧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周詳的詮釋並付諸具體化的綱領性文字,很明確與禮貌的敦請台北當局有所回應,希望雙方可以朝向「和平統一」更進一步。但事與願違,李登輝同年六月康乃爾之行與《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講,無異對「江八點」當頭潑下涼水,而且是騎在美國人的牆上,向中國人潑下,其象徵性意義十分清楚。斯後,人們看到的便是持續的兩岸關係倒退。非止如此,兩岸之間可能戰火復燃兵戎再啟的形勢,也因而出現,且此一形勢至今並未根本改變。這當然是嚴重的危機,應盡早化解排除。

簡要言之,「江八點」發表以來的兩岸關係,其真實面貌可以說是北京當局為達成「和平統一」而刻意向台灣示好,但台北當局卻百般運用「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當利器,企圖迫使中共接受兩岸分治的固定化與合法化。這裡面夾藏的重要關鍵是,中共堅持台北當局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主要是科以台灣不得繼續充當美、日等強權圍堵(遏制)中國棋子的義務,但是台灣分離主義勢力與其外國主子或靠山最不樂見與包藏禍心之處亦在此,在這一點上要想兩岸能達成什麼共識或協議,恐怕是談何容易。因此在現實上,一方面是台灣的傾力追求武購建軍;另方面則是一個以美、日的亞太軍事同盟為軸心新的對中國圍堵(遏制)聯盟的建構,幾乎伴隨著「江八點」的問世在逐步發展。它的弔詭在於,「江八點」的動機與目標確定是為和平解決中國統一問題,但它所啟動的連鎖效應,卻是新的對抗與軍備競賽形勢。可以認為,在「江八點」發表五週年的今天,中國已然處於一種不得不與西太平洋的美、日軍事力量作長期競賽的情況,而且此一不自然的競賽,往往又以台灣方面所表達的針對兩岸關係的態度為焦點。中國的這一處境,可以身心交迫來形容。也因此可知,敵對強權長期以來的居心與實際作為是何其險惡。

錢其琛1月28日的講話頗為簡潔,揆其重點概有以下數端:

(一)「我們希望和平,也深知台灣同胞渴望和平。而『台灣獨立』只能意味著兩岸之間的戰爭,……兩岸同胞一定要團結起來,制止『台獨』,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二)「我們將繼續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江(澤民)主席提出的八項主張。用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不僅可以避免造成兩岸同胞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而且有利於兩岸同胞感情的融合和團結,也有利於兩岸社會共同發展,……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盡一切可能,爭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和平統一、實行『一國兩制』,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意味著,台灣海峽兩岸雖然沒有統一,但都承認中國只有一個、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不容分割,海峽兩岸可以通過平等協商,找到解決分歧的辦法,實現和平統一。」

(三)「台灣同胞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力量。」「無論是在統一的過程中,還是在實現統一之後,我們都將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當家做主的願望和發展政治民主的要求,保持和維護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

(四)「實現和平統一,必須進行兩岸談判。談判能否成功,取決於雙方的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兩岸對話與談判,……可以談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的問題,談……直接『三通』問題,談雙方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經貿關係等相關問題,談台灣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也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等問題。……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內,在和平統一的過程中,一定能夠找到解決雙方政治分歧的辦法和途徑。」

(五)「當前,某些外國勢力正在採取一些新的干涉台灣問題、阻撓中國和平統一的危險行動,……我們堅決反對外國勢力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或出售、轉讓所謂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相關技術,堅決反對美國國會炮製《加強台灣安全法》。」

根據上引錢其琛講話的五項重點內容,似可有以下幾點解讀意見供參考:

(一)台灣同胞應正視「台獨」即兩岸戰爭此一問題。台灣同胞如果重視自己當家做主發展民主的願望與要求,保持和維護自身的利益,在當前階段,必須清楚認識「台獨」的危險,不能被分離主義勢力迷惑或裹脅,至少可以透過民主投票行為做選擇表達立場,謀求兩岸的和平,以此為今後兩岸走向更好關係的基礎。

(二)3月18日台灣總統改選之後,海峽兩岸應可於最短期間進行正式談判。錢其琛代表北京當局明白提出雙方可以一談的五個重要題目,這其實已涵蓋邇來兩岸問題中的最主要部分,台灣新領導人與其政府似無理由繼續扭曲迴避。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與框架內,台灣應有不致吃虧的自信,也可以有拒絕吃虧的勇氣。

(三)美國干涉中國內政與阻撓中國統一的各類動作,在海峽兩岸人民的注視之下,其實已清楚到無所遁形無可粉飾的地步。中國人只有咬緊牙根做好準備,必須有志氣有方法使之知難而退。這裡面最關鍵的仍在於,如何喚醒台灣一部分人,使之恢復應有的中國認同,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來看中美關係問題,重新思考與體認台灣在大中國家庭中的責任與命運問題。

後 記

《海峽評論》截稿後,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於2月21日公開發表了第二份的對台政策白皮書,題為《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距上一份《台灣問與中國統一》白皮書已有七年時間。這也可以說是緊接著北京當局在1月28日開過「江八點」五週年的紀念座談會後,隨即正式提出的官方文件,在意義上自有與錢其琛講話相呼應的考量。台灣與西方的傳媒,以及相關學者專家、官員等,都紛紛對這份白皮書中的重點有所報導評論,《海峽》似亦不宜例外。

限於篇幅,我們只能扼要作一評論,提出看法供讀者參考。

在對照閱讀1993年的和2000年的白皮書之後,可以發現兩份文件主旨並無不同,只是新的一份文字中表達了一些較確定的意思,特別是第三部分「中國政府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的內容,明白的指出李登輝從90年代初開始的逐步對一中原則的背離,而中共當局對此則是清楚的、警愓的,同時也與其鬥爭,並更進一步的開列出對台動武的三種情況。這也是最引起台灣與西方重視的要點,但我們對此並不感意外。

基本上,兩岸關係與中美關係在95年六月李登輝訪美之後,即進入與此前大為不同的新階段,而白皮書中所說的對以李登輝為代表的台灣分裂勢力的鬥爭,實為對美鬥爭的一部分成一環。人們看到的是始於1972年《上海公報》簽訂以來的中美關係,在95年7月之後正式逆轉,第二份白皮書坦白了這種因台灣問題而衝突起來的中美關係。它一方面是正面的警告美國,另方面也是向台灣人民顯示有決心與敢於跟美國翻臉打仗的表態。其關鍵則在於台灣選民對此是否理解,而能在總統改選的時候,用「民主投票」拒絕或化解台獨,因此阻止或和緩中共真正對台動武的危機。

第二份白皮書之所以被美國主流媒體視之為「哀的美敦」書,主要還是因為它所使用的語氣措辭中,已不包含溫柔敦厚的味道。它直話直說,而且不再作規勸,的確流露出前所未見的肅殺氣氛。我們認為這是對3月18日之後任何新當選者不抱幻想的一種表示。同時也對兩岸政治談判不妥協堅持,它不是「求戰」,而恰恰是認為有必要以這種方式來防止台海戰爭的爆發。我們希望美國自制。◆

社論

百年回顧與展望

日本軍國主義批判

石原與皇民化批判

中美關係與兩岸

總統大選

江八點與白皮書

兩岸關係討論

學術與出版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