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的定位與兩岸安全問題

扁唐「雙首長制」下的「雙認同論述」政策

石之瑜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台灣主體地位的模糊

當前兩岸關係危機的表面因素之一,是兩岸對於什麼是「台灣」,有不同的理解;但若深究起來,更根本的因素應當是大家對於回答「台灣為何」的問題,有完全不同的本體論及知識論基礎。台灣方面對於台灣主體意識的建構,缺乏一個中心思想,而且甚至對於中心思想的建立,還有一種逃避的傾向,當台灣為何無法定義時,中國為何也就跟著模糊起來。大陸上許多人就因為台灣這種不必說明白自己主體地位的漂浮性格,感到極度不安,在掌握不住「台灣」一辭所代表意義的情況下,認為台灣屬於中國絕無疑義的民族主義者,難免由衷感到恐怖。

選舉中常見「台灣優先」或「台灣第一」的口號,但始終不能解決的困惑,是誰可以有資格在哪個位置來判斷台灣有沒有優先--是長期發展的優先或眼前利益的優先?是世俗價值的優先或道德情感的優先?是台灣在大中國地理區域範圍之內獲利的優先或之外獲利的優先?是世界各地台灣人的利益優先還是住在台灣本島的人的利益優先?不僅不同的人在這些問題上的答案不同,就算是同一個人,也大有可能會隨著時空的轉移而接受迥異的答案。

多數身在台灣的政治人物在談台灣優先的時候,是以台灣地理疆域為範圍來界定台灣的,所謂優先就是與大陸相比,任何事要以台灣疆域中的人的利益為優先考量。但即使如此,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台灣疆域裡的人對台灣的意義各有體會,於是台灣優先的主張反而暴露了台灣主體地位的模糊,接著人們便自然形成對不同想法的人的憤恨,故而台灣優先的口號有製造人心不安的作用。這裡,在台灣疆域中接受台灣優先這個論述的人,被分成了兩大塊。

三黨立場都可游移變換

一塊人是認為,推動台灣優先就意味著將中國意識排出台灣疆域,或排出自己的內心,以免自己對中國的關心抑制了對台灣本土的關懷。極端時,這塊人所考慮的問題往往不是台灣的人想要追求什麼,而是不能讓心向中國的人順心,故表現台灣優先的最佳手段,是必須與中國大陸維持對立衝突。藉由衝突,台灣的人可以維繫一定強度的敵我意識,以台灣為念,形成同舟一命的共同體。這時,台灣主體意識變成為一種有待提升的集體目標,而不是指導政策的基礎前提。

另一塊人是覺得,所謂台灣優先的口號乃是要提醒政府多照顧台灣人的利益,所以凡是會引起兩岸緊張,從而影響商業投資、旅遊講學、台海和平的政策行動,都違背了台灣優先的立意。於是,人們要仔細地計算一些世俗的利害,決定到底什麼樣的兩岸關係能帶來最多好處。其中一個最受到注意的議題,就是穩定性。惟有將現狀穩定下來,人們才好做一些長遠的投資規劃,故這時通常願意強調兩岸的和諧關係。

仔細觀察台灣的政治人物或派系的話,會發現這兩塊人其實不真是兩塊,而是共同存在於多數人身上,所不同者在於,每個人浸淫於成長環境、教育背景、黨派立場、眼前壓力等方面的差異,這兩塊勢力在心中的程度與變化方向有自己的特性。所以有的人原本主體意識多一些,但可能向世俗利害的方向修正,其他人也許開始只重視世俗利害,慢慢也培養出較強的主體意識。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民進黨,黨領導階層過去強烈主張台獨,現在則不再以台獨為理想,而把台獨當成是嚇阻工具。故雲,北京以武力攻打台灣時,才會宣佈台獨。另一個是新黨,過去反對台獨,講求和平現狀,後來卻迎合民進黨與國民黨,先是推動一中兩國,後來又加入他們共謀廢國大,等於協助為公民投票催生。這兩個黨的轉變顯示,台灣這個概念裡沒有任何本質性的內容,以台灣為名義發言的人,立場都可以游移變換,所以有時候很反華,其他時候又很務實。

這種把認同問題當成是談判籌碼,滔滔不絕竟不感到空虛的現象,必定讓北京領導人感到恐怖,因為他們把台灣當成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假如這一部份如此空虛,那中國不也就跟著空虛起來了嗎?這個空虛感將使得大陸各地的分殊與差異看起來更恐怖,加上台灣的魂不守舍,中國民族主義者將因為對話對像遭到他們的自我顛覆與解構,也跟著失去根的感覺。

賺大陸的錢回台鼓吹台獨

一般認為大陸的經濟發展形勢不穩,政治鬥爭暗流不止,社會動亂蔓延迅速,民族分裂危機潛藏,所以會利用兩岸關係轉移焦點,以便鞏固領導中心。這一類的考慮不能說完全沒有,但重點更在於,台灣分離主義的失魂落魄、顛三倒四,會動搖北京大員習以為常的角度。到底北京會不會在自己失去立場之前,對台灣採取強硬手段,要看北京有怎樣詮釋台灣的發展。

從選前大約一周的時間開始,北京就強調將不會受到民進黨宣傳的影響,而選後的確又要求民進黨掌握重點,對一個中國原則作出具體回應,不要再枝枝節節。至於情緒的變化上,北京方面似乎流露出值得注意的蛛絲馬跡,像選前對陳水扁的憤怒指控,到選後對呂秀蓮藐視不齒,將可能引導北京傾向衝突。多項研究顯示,大凡不齒的情緒一旦與對抗的形勢結合,感到對手令人不齒的那一方會採用極不規範的手段,來對付那些看似低賤,其實揭穿自己心虛的敵人。

很多台灣內部的發展,正在讓大陸蔓延起一股不齒之情。首先,台灣在認同問題上的搖擺不定,言不由衷,令他不齒;所以錢其琛要求整體回應,不要躲藏。台灣對美國的搖尾乞憐、百依百順,另他不齒,所以江澤民破天荒地指責美國要對兩岸關係惡化負責任。台灣廢國大、廢憲的鬧劇剝奪自己在內戰立場上平起平坐的身份,令他不齒;所以傳出汪道涵要看內閣人事名單的謠言,儼然反映了謠言背後的宗主心態。

一旦不齒情緒散播開來,北京對於台灣人民的生命財產就不會再有憐惜之心。果其然,不久前就傳出解放軍對台發動攻擊時的對象要以南部為先,一副懲罰多數南部選民投票給陳水扁的模樣。而且長遠來看,台灣人在大陸人的心中就更難得到尊重,台商與留陸學生的地位也將不保。國台辦正是在這種心態下嚴正告誡台商,別想又在台灣鼓吹台獨,又在大陸賺錢,則即使是支持統一的台商,仍將因為自己的台灣身份,而難免寒蟬效應與自卑心態。

不妨由唐飛公開宣誓堅持一個中國

為了因應台灣這種無本質的認同狀態,為陳水扁的台獨包袱解套,並幫焦慮不堪的大陸領導人釋懷,特此建議新任閣揆的唐飛應當公開宣誓,他作為政府最高行政機關首長,會在兩岸關係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並告誡自己的閣員,不可以在職務上推動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政策。如果唐飛能做到這一步,會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唐飛和陳水扁唱雙簧,利用雙首長制來表達雙認同現象,替台灣人無本質的認同政治,找一個制度上的出路。

二、陳水扁不但不必講一個中國,而且還可以在中共構不著的文化、社會領域中使勁,不但不違背自己的分離主義原則,還能信守對獨派大老的承諾,則魂不守舍的政治文化獲得安撫,起碼政治領導人不必再心口不一。

三、唐飛因為堅持了一個中國原則,使得國內反對台獨的人安心,既保留了認同,又不必擔心唐飛變成獨派御用的工具,從而有助於道德人心的提升。

四、唐飛既然主張了一個中國,陳水扁就不太方便任意免他的職,以免引起美國與彼岸的騷動,政局與兩岸形勢都得以穩定。

五、陳水扁可以不時在意識形態上糾正唐飛,使得分離主義依舊在此間的公共場域中保有較高的政治地位。

六、一個中國原則一旦在政府中確認,北京就又面臨了關於政治正當性的挑戰,因為台北的政治模式將是中國之內的一種模式,故對北京爾後政治發展形成牽制,這也是對兩岸和平的最佳保障。

七、北京開始又會對台灣的政治人物有所尊敬,因為他們理念不同,卻能始終如一,且彼此尊重,相互制衡,而一個中國原則更是這種情況所挽救的。

八、唐飛的一個中國雖然沒有總統的背書,卻可以有美國的背書,所以有利於台海穩定。

九、陳水扁對一個中國的反對雖然為北京不滿,但是北京為了保護唐飛的正當性,將寧願保持低姿態,而且美國也會欣賞雙首長制下的雙認同論述,故陳水扁仍可與分離主義過從,而不會有壓力。這時他再放手整飭黑金,使唐飛免於捲入,就不會有外省政府對付本土力量的耳語。

十、朝野政黨為證明自己是台海安定的維護者,不會合謀倒閣。如此由扁唐雙簧構成的有台灣特色的一個中國論述裡,沒有排斥台獨,甚至一個中國的論述地位還低於台獨主張,應是一種符合我們認同文化的、有大道德的權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