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下一代

為國民教育改革向唐院長進一言

劉廣定(台大化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副總統由標榜台灣獨立黨綱的民進黨人以接近40%選民支持而當選,由於當選者在競選時曾高呼台獨萬萬歲,當選後又忽視大陸方面發佈台灣問題白皮書之嚴肅意義,一再公開讕言挑釁、大幅提升了因增加兩岸對立而引致之危機。但一向反對台獨的唐飛部長將出面組閣,似是能拯救台灣的良機。

唐飛先生向國民黨所提出的申請書中說:「……當前兩岸關係緊繃,禍機隱伏之刻,在國家安全形勢極為嚴峻狀態下,自思個人成敗利鈍,外界之毀譽已無從計慮,遂以飛之皓首頑軀慨然應諾……」,憂國愛民之心溢於言表,不計個人毀譽和所屬政黨利益,也不顧10年前郝柏村前車之鑑,毅然赴湯蹈火,令人感佩。然國事之蜩螗原不只在國防、經濟、兩岸關係等一般認為首要亟待解決之問題,教育、科技也都是影響台灣未來生存、發展之重要關鍵。謹就國民教育當前因「教改」而將導致之最重問題簡陳拙見,敬向即將就職的唐院長進一言。

民國70年代的台灣未因美國承認大陸政權而喪志懈怠。上下勵精圖治、力求生存的結果,到了70年代的後半期漸入經濟繁榮、民生寬裕之境界。民主自由之曙光已露,科技發展也略有基礎,可以說是光復以來30年教育成果之收穫。民國76年蔣經國總統宣佈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及前往大陸探親,開始兩岸交流,是在對立、隔絕近40年後向溝通、和解跨出的一大步。民國77年蔣經國逝世後李登輝繼任的前兩年,尚能蕭規曹隨,但他在當選第八任總統之後本性漸顯,惡意利用省籍情結,加深族群對立,把40年來「中國人反共產黨」的政策,巧妙地慢慢轉成號召「台灣人反中國」。其一方式即是將讚揚日本,詆毀中國的觀念納入國民教育的教科書中了。

例如:國民中學的「認識台灣」教科書中多處宣揚日據時代之「德政」,不惜掩蓋其殘民之事實。諸如讚美日本發展台灣農工業而使稻米盛產,糖業興旺,卻諱言大量米糖乃運往日本、台灣工農貧苦如故;頌揚日本在台推行醫療衛生,有效防治傳染病,而對曾採毒斃患者之政策隻字未提。另又捏造故事,如說「日治時代台灣學術研究成績卓著,奠定近代台灣人文、自然及應用科學研究的基礎。」實則光復50年來,數學、物理、化學及人文學之研究成效,幾與日人無關。

另一方面則在此教科書中強調「台灣精神」、「台灣魂」,多處使用「悲情」、「衝突」、「隔閡」、「抗爭」等負面語辭。說「居於統治地位的族群很少能平等對待台灣人民」,只說「我們都是台灣人」而不說「也是中國人」,也不說「我們都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民」。至於把原稱「本國歷史」的科目改成「中國歷史」,根本就是宣導「兩國論」。

但這樣還嫌不夠,現又藉「教育改革」為名,將國民教育的學科分成「七大領域」,倡導「合科教學」並歷史、地理、公民為一科。又以強調本土化,故在小學階段只有「台灣史」,鼓吹培養「世界公民」,故在國中階段的歷史部分大量增加「世界史」而刪減含「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中國史」。除在國中階段採「合科教學」不合教育先進國家之現行教學方法,也不符多年來我國以分科方式培育師資之事實外,盲目追求歐美霸權國家假「全球化」為名之「殖民文化」,宣傳無國界之地球村理念,更是企圖走出中國之策略。如果此一課程按計畫於一兩年後起始執行,十年後的新一代青年已無「中國」觀念,必將拒絕兩岸統一而導致災難降臨,使台灣遭殃。這樣的「教育改革」,宜於推行嗎?

再者,此項課程改革不重知識,強調「能力」,因此「自然科學」領域內容簡淺且甚落伍。又因配合上述為了淡化「中國」影響而推行的社會科合科教學,教改人士也大力宣傳英美等科學強國一度採用但現已捨棄的合科教學法,完全不顧師資來源及學生學習效果。若果然實施,則國中學生科學水準必然大幅下降,未來的高中程度也只好隨之降低。那麼,再往上的大學和研究將如何銜接?「科學」是有國際水準的,我們的下一代如不及他國,如何在科技領航,競爭劇烈的21世紀爭得一席生存之地?故無論課程內容、教學方法都應重新考慮。

中國的正統教育,首重修身,民國以來的新式教育也以「德育」為先,重視品行,國民教育階段總有「公民道德」之課,但在新推出的「九年一貫課程」七個領域中,只在社會科十幾個條目中留有「道德規範」一項,份量減少、課名又將不見,當然不為學生重視。然而,當前台灣道德淪墜,故絕不可廢除國民教育中的道德科目。

因此,筆者籲請新政府的唐內閣能慎重思考因國民教育政策錯誤所造成未來之危機,一方面修訂「認識台灣」教科書中不當內容,另一方面暫停推行原訂明年實施的「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重議其內涵及實施辦法。除了改正其他眾多教育界人士已提出之缺點外,特別應刪除社會科之媚日及反中國意識,提高自然科之知識層面,恢復並加強道德科目。希能因此沖淡或至少不再加深台灣民眾對大陸之敵意,又能維持台灣科技進步、社會安定,而在不久的將來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時能有足夠之主導力量,可向大陸方面爭取到最有利於台灣兩千多萬同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