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陳水扁當選至今已一個多月,人事布局大致底定,大陸政策底線也逐漸浮現。事關兩岸的人事,如本期社論與郭承啟先生大作所指出的,基本上是李登輝人馬全翻上陣,陸委會主委更由「兩國論」策士蔡英文出任,這樣的人事佈局,無異用行動說明李摩西沒選錯他的「約書亞」。至於台海一個和平的未來,阿扁全推給跨黨派小組召集人李遠哲。選前曾許選民一個要向阿扁推介最好內閣人選的李遠哲,人事還沒定案,他已落跑,解散了「國政顧問團」;兩岸和平的希望,能不能再寄託於他?我們不敢說期待,只能「拭目以待」,請看本期社論。

不可否認,阿扁當選後的身段,與過去高喊「台獨萬歲萬萬歲」判若兩人。他充份利用當選後頭頂上的光環,在朝野間極力營造對彼岸最大「善意」的形象。至於「一個中國」,始則避而不談,繼而提出要將「一個中國」當議題來談,最後故意將「一個中國」的「中國」刻意解說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拒予接受。「善意」成了分裂國家主權、領土的「手段」。主權當然可以當作議題,正如本期徐博東先生大作中所說,鴉片與甲午兩次戰爭後,中國的主權成了列強的「議題」,因此才有香港與台灣的割讓,但阿扁莫忘了,那是清廷兩次戰敗的結果,而阿扁的後台美國,今天雖獨霸全球,從本期韓江先生由美國襲擊中共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屆滿周年之際對中美關係的發展所作剖析來看,對抗固然於中方不利,美方也撈不到什麼好處。務實不下於阿扁的美方會為他的「一個中國」「議題」背書,與中共到抗嗎?

經過李登輝12年來的皇民化運動,台灣一般人無法理解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對飽受列強欺壓之中華民族的意義。張光華先生是二十幾年前在美的保釣運動健將,近年來頗為關注兩岸形勢發展,在國民黨下台後投稿本刊,檢討李登輝12年來的兩岸政策,對一些「本土化」領袖一再挑戰大陸統一祖國決心的作法,難掩戰爭有一觸即發的深憂。

石之瑜先生本著維護兩岸和平的用心,在本期刊出的大作中設想了一個由唐飛出面堅持「一個中國」而為阿扁解套的辦法。

中國國民黨在蔣介石父子時代,始終堅持與中共「漢賊不兩立」的「一個中國」政策,表現在教育上是以全中國為「本國」的教育;到了李登輝,政策調整到要分裂中國主權,表現在教育上,「本國」已不再涵蓋中國,原來的「本國史」現在成了「中國史」,欲割斷下一代人的歷史劑帶,徹底掃除他們對中國的記憶與感情。劉廣定先生深以為憂,在唐飛即將上任前夕,特就國民教育改革藉本刊向唐院長進一言,疾呼「救救下代」。本期稿擠,胡易水、楊志誠兩位先生的大作移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