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將中國民族主義當作「紙老虎」

對陳水扁當選後兩岸關係的觀察與思考

徐博東
(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室教授兼主任)


李遠哲發揮關鍵作用

這次「總統」選舉陳水扁當選,既有內因,亦有外因;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從內因和必然性方面來說:一是由於國民黨長期執政,特別是李登輝主政以來,造成嚴重的黑金政治、治安敗壞,使島內民眾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要求改革弊端,換黨、換人做做看。二是由於國民黨中生代嚴重分裂,使民進黨有可乘之機。

從外因和偶然性來說:美國方面若隱若現地插手台灣選舉也起了重要作用。在「興票案」爆發之前,美國方面很明顯地是支持宋楚瑜;在「興票案」發生之後,特別是選戰後期的關鍵時刻,美國方面表示只要是經由「民主程序」選舉出來的台灣領導者,它都會接受,這也說明了美國實際上轉而支持陳水扁。

最終影響台灣選情的主要因素是李遠哲、許文龍等所謂「清流」人士,公開在關鍵時刻挺扁,對選情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事後民進黨人士評估,由於李遠哲等人的公開支持陳水扁,至少使陳、呂配增加了5-8%的選票。李遠哲在選前去了一趟美國,選舉後又立即赴美,這些舉動很難使人相信與選舉毫無關聯。

由於陳水扁的當選,傳統上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取代國民黨而走上執政,使得島內的台獨勢力全面掌控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執政權,而這也使得兩岸關係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或者說:兩岸關係的發展,已面臨到一個關鍵的新的十字路口。

眾所周知,在陳水扁當選之前,執政的國民黨儘管在李登輝的主導下拖延統一談判,實行保守、僵化的大陸政策,甚至在去年7月公開拋出「兩國論」造成台海局勢的動盪不安……但是國民黨畢竟還有一個《國統綱領》,畢竟還有一部以包括台、澎、金、馬和整個中國大陸為其領土範圍的所謂「中華民國憲法」;因此中共方面始終堅持「和平統一」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但是新上台的民進黨,其所推舉出來的「總統」當選人陳水扁,仍然標舉《台獨黨綱》,在競選過程中,陳水扁所拋出來的所謂《憲政白皮書》和《跨世紀中國政策白皮書》,在在都表明其依舊堅持其台獨理念和主張。

例如在《憲政白皮書》中公開主張要在未來的「憲法」中明確台灣主權獨立地位,要將「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界定在台、澎、金、馬及其所屬島嶼,以及任何改變台灣獨立的現狀都必須經由全體台灣人民公開投票來決定等等。對於這樣的訴求與宣示,大陸方面認為這無異於「台獨宣言書」。

另外在《中國政策白皮書》中儘管提出許多所謂的善意與創意,例如主張兩岸對話談判,甚至簽定和平協議或基礎條約等等……,但卻又提出了三個前提條件:一、承認台灣的對等國家地位;二、遵守聯合國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三、不預設兩岸未來走向。顯然這些訴求比「兩國論」還「兩國論」。

是「留校察看」非示弱

在整個競選過程中陳水扁大玩「兩面手法」:一方面向大陸頻頻示好,宣稱要與大陸「善意和解、互信合作、永久和平」,並公開在香港媒體上刊出政治性廣告,宣稱兩岸「競爭不鬥爭、打拚不打仗、開放不開戰」;但是卻又在「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場合高喊「台獨萬歲萬萬歲」,聲稱「我和你們的理想目標是一致的,只不過是達到目標的方法不太一樣」,並勸他們要「忍耐」,「等民進黨執政後才有可能達到理想與目標」。

大陸對李登輝與陳水扁的認知是有很大的差異與區別的。如果說當年李登輝剛上台執政之際,中共方面對其曾一度存有過幻想與期待的話;那麼可以說中共對陳水扁從未曾抱存過任何冀望,有的只是高度的警惕與不信任,兩者在起點上可謂相距甚遠,不可同日而語。

選後中共方面提出對陳水扁「聽其言,觀其行」,對他將要把兩岸關係引向何方「拭目以待」,有人認為這是中共方面示弱,但我更願意將其解讀為給一個壞學生「留校察看」,在正式開除校籍前做到「仁至義盡」。當然這並不等於說中共方面對陳水扁存有期待或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基於以下幾方面的基本認識與考量:

一、陳水扁和李登輝雖然都是政客,但卻是不同類型的政客。李登輝是具有強烈使命感和武士道精神的政客,而陳水扁的一切言論行動都以撈取選票、奪取政權、坐穩江山為考量。

二、他是以僅有近四成選票微弱勝選的弱勢「總統」,卻要面對六成以上並不支持其政策主張的多數台灣民眾。即使在四成投他票的選民當中,真正支持其台獨主張者,據一般評估也不過在兩成左右。也就是說台灣的絕大多數選民並不支持民進黨和陳水扁的台獨主張,他不能不考慮島內的這一政治現實。

三、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也不允許陳水扁和民進黨因為推行其台獨主張,而引起台海形勢的驟然緊張,破壞亞洲與世界和平。

四、中國大陸的強大壓力也是一項重要因素。

因此對陳水扁不抱幻想並不等於看不到他的善變性格,在各種壓力面前縮手的可能性。因此對他「聽其言,觀其行」給予其一定觀察期原因即在於此,而非大陸當局示弱。

大陸有強烈危機感

以下就三個問題談談筆者的粗淺看法:

第一個問題是:當前島內有些人有一種糊塗錯誤的認識,認為中共是一隻「紙老虎」,捨不得放棄經濟改革的成果,並懼怕美國的介入……而對台灣不敢打、不願打、不會打,因而面臨兩岸的嚴重危機而不自知,仍然歌舞昇平,我行我素,呂秀蓮等人甚至還繼續公開堅持和鼓吹台獨主張。然而美國真的會為了捍衛台灣的獨立而不惜與中國打一仗嗎?退一步說,即使美國真的會幫助台灣,那麼中國大陸也不是如南聯盟般任人宰割;亞洲也不是歐洲,不存在被美國利用、充當打手的北約。

實際上無論是大陸人民或大陸政府在「經濟建設」和「祖國統一」這兩大問題上,從來都是把「祖國統一」放在第一位,「經濟建設」放在第二位,在涉及到領土主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從來不會手軟,並不會因為時空的變化而有所動搖。如果台獨人士真的將其在野時期的台獨主張在他們上台執政之後拿出來貫徹實施;或者以種種理由和藉口拖延兩岸統一和談判,拒絕接受和承認「一個中國原則」,那麼兩岸關係的前途實在堪虞。可以預料,中共給予陳水扁的觀察期絕對不會比李登輝長。更何況由於陳水扁的當選、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上台,已使大陸方面產生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近幾日,台灣一家媒體正在組織票選所謂「兩岸和平大使」;另外「副總統」當選人呂秀蓮在前幾天口出狂言挑戰中國主權之後引起大陸的強烈反應。而近兩日,呂秀蓮又倒打一耙,說五月二十號後中共可能會有不理性的動作,要求國際社會出面化解兩岸危機,呼籲美國出面邀約兩岸領導人在華府舉行會談云云……本人認為這都是本末倒置、顛倒因果的作法和言論。

事實上,兩岸關係目前的危機能否化解就在「總統」當選人陳水扁的一念之間,只要陳水扁放棄台獨立場和主張,不僅在言論而且在行動上接受、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那麼當前海峽兩岸的危機自然煙消雲散、消弭於無形之中。既不需要美國人出面化解,而兩岸領導人也自然可以見面商談,兩岸關係必將柳暗花明、春暖花開,否則不論派什麼人到大陸去也都是枉然。

列強曾將中國主權當議題談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一個中國是「前提」還是「議題」的爭辯,雖然僅是兩字之差,但卻謬於千里。所謂「一個中國」實際上談的就是「主權」問題……也就是說中國對台灣是否擁有「主權」,或者說台灣是否已經「主權獨立」。

筆者以為,就歷史的角度和國際條約與國際社會早已認定的事實觀之,「一個中國」早已塵埃落定,不屬於「議題」範疇;既然是「主權」問題,便不可拿來談判,作為談判的標的。

就主權國家概念而言,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將「主權」做為「議題」而拿出來談判的事實呢?有!但那是在何種情況下才會發生呢?例如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主權。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澎及其附屬島嶼。這就是把一部分中國領土主權當作「議題」來進行談判,並被迫割讓。

再有就是中印邊界的談判與中蘇邊界的談判以及中越邊界的談判,而這些都是雙方歷史遺留問題、互諒互讓的談判,但實際上也是經過一場戰爭之後方才達成妥協的。是故,從未曾聽說過在中國內部可以把國家的主權當作「議題」來進行分割談判;也未曾聽聞過在非中國打敗仗、但卻把中國領土主權當作「議題」來進行分割談判。所以,把一個中國當作「議題」是不現實的,而且說白了實則為拖延統一談判的遁詞與藉口,實際上還是堅持「台灣主權已經獨立」的台獨主張。

第三個問題是:目前島內還有一部分台獨人士存在著另一種幻想,認為中國大陸富強起來之後,特別是實現了所謂「民主化」之後,其民族主義的情緒將會淡化,從而允許一個友好的台灣獨立,而這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何以言之?

一、中國人民何以會有如此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其實這正是帝國主義列強一百多年來欺凌中國的結果。如今香港、澳門雖已回歸,但還剩下一個台灣問題沒有解決;而台灣問題一天不解決,祖國一天未實現完全統一,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所遭受到的屈辱就不能夠說已經得到了徹底的洗雪;中國人民的這塊心病在得不到真正徹底的醫治之前,中國的所謂「民族主義」情緒是不可能「淡化」的。

其實是中美實力較量的問題

二、眾所周知,台灣問題之所以久拖不決,是由於美國為首的國際反華勢力插手干涉的結果;台灣問題說到底,其實是中美實力較量的問題。中國富強與中華民族重新振興的標誌是什麼?其中一項重要的指標就是:中國有沒有能力排除外國勢力的干涉來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的完全統一。換言之,如果連領土主權的完整都無力捍衛,中國談何富強?在當今世界,美國算是夠「富強」了吧?但美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何來「淡化」?

三、未來世界的競爭是科學技術之爭,是廣闊的海洋資源之爭;如果台灣從中國分離出去,中國在未來世界的競爭中將會受到極大的制約,處在一種十分不利的境地。這對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華民族之生存與發展影響至鉅,因此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也絕對不會允許台灣從中國分離出去。

從上述粗略的分析,可知中國大陸的任何一個政黨和任何一屆領導人都無法承擔喪失台灣領土主權的歷史責任;也就是說誰丟掉了台灣,誰將會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他也就喪失了領導和統治中國人民的正當性與資格,這絕不是用一句所謂「鴨霸」或「霸權主義」來指責中共及其領導人就可以說明問題的。同樣的情況,台灣的任何一個政黨及其領導人如果想繼續統治台灣,維持他在島內的執政地位,就不能挑戰或迴避「一個中國」的原則,阻撓、破壞祖國的統一大業;否則他也將會江山不保,甚至成為歷史和民族的千古罪人,其中的道理實在不必贅言矣。

總之,由於陳水扁的當選、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上台執政,兩岸關係已經處在一個十分關鍵的歷史時刻。中共方面是否會全面調整「和平統一」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改而「以武促談、以武促統」,甚至下決心以非和平手段早日解決台灣問題,端看台灣新當選的領導人能否改弦更張,放棄台獨的立場與主張,轉而承認和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值此關鍵時刻,台灣方面千萬不能誤判形勢,一條道路走到底。而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至少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一、台灣民眾對新當選的領導人施加壓力,形成島內的反對台獨、要求回到一個「中國立場」的強大輿論和民意訴求,這是最主要的部分。

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政府的態度及其對台施壓的程度。

三、中國大陸的強大壓力。兩岸前景令人擔憂

從目前其將拒絕承認和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可能帶來的後果和責任推給台灣民眾「沒有共識」的情況來看,第一、第二種條件似乎都不具備;而第三個條件雖然存在,然卻又被解讀為「紙老虎」。由於島內意見紛歧,在「一個中國」的問題上,12年來已被李登輝的蓄意註解而造成嚴重的扭曲,形成了結構性的傾斜,的確一時積重難返。加之美國方面不但不施加壓力,反而加緊銷售新式武器給台灣,這實際上是給支持台獨的台灣新領導人撐腰打氣,因而台灣的新領導人陳水扁至今不肯做實質性讓步、甚至呂秀蓮等人還繼續公開鼓吹台獨。從陳水扁、呂秀蓮當選的言論行動,特別是內閣人事佈局來看,其政策走向仍將會追續李登輝的路線而不肯改弦更張。居於上述觀察分析,筆者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十分擔憂;能否峰迴路轉將考驗台灣新領導人是否具有足夠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是否真的把兩千三百萬台灣民眾的福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