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就職演說攸關兩岸和與戰的抉擇

陳水扁如何回應「一個中國」原則問題

金鴻文
(中原大學共同科講師)


3月18日台灣當局領導人的選舉結果,最後是由代表民進黨的陳水扁當選。選前中共當局研析連、宋、扁三組候選人的大陸政策均背離「一個中國」原則,才有「一中」白皮書的嚴正聲明。之後由於李遠哲挺扁效應的發揮及與李登輝關係密切的人士跳出來挺扁造成阿扁可能勝選,才有朱鎔基在全國人大記者招待會嚴厲的講話(江澤民授意的)。然而朱鎔基的講話雖在北台灣起了正面作用,卻在南台灣起了強烈的負面作用,重演96年軍演幫助李登輝勝選的狀況。使中共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大政方針以迄「江八點」主張,其對台政策的重大挫折,使中共當局面對未來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十分擔憂而不知所措。面對今日兩岸關係出現的重大變化,帶有「台獨」色彩的民進黨已取得「中央」執政權,中共當局所面對的是過去從未有交手經驗的陳水扁與民進黨,只能對陳水扁「聽其言,觀其行」,寄望陳水扁在5.20年就職演說能正面回應「一中」原則問題,使兩岸關係能向前發展而不是停滯不前,甚至嚴重倒退,恐怕中共當局的期望將會落空。筆者以為陳水扁5.20就職演說有關大陸政策部分的聲明不會著墨太多,不必抱太大的期望。陳水扁不會表態立刻接受、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恐怕只會用「模糊化」的方法來迴避中共當局所期望的兩岸關係定位,而用枝節問題如台灣民意、大陸民主化、三通、戒急用忍政策調整等來回應中共當局,繼續執行李登輝路線。

筆者以為李登輝自執政以來,從與司馬遼太郎對話中,一直視國民黨為「外來」政權,兩岸關係一直受國共兩黨內戰歷史問題所糾纏。所以,為擺脫其糾纏,透過憲改工程、本土化政策的推動,最終在卸任前完成政權的和平轉移,使「台灣必須是台灣人的國家」,以「新台灣人」的執政當局來面對中共當局,展開新世紀的兩岸關係的對話、談判。從辯證的觀點來看,陳水扁的當選不見得對今後的兩岸關係絕對不利。首先,陳水扁並無國民黨處理兩岸關係沉重的歷史包袱,台灣選民對其處理兩岸關係並無「賣台」的疑慮,加上陳水扁是律師出身,處理問題是相當務實的(或狡猾),他自稱「絕不會在5.20年就職演說中製造更多麻煩問題」。他只以近40%選票成為「弱勢」台灣地區領導人,不可能在當選後立刻從「國與國的特殊關係」一百八十度轉變為接受、承認「一個中國」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共當局必須慎重考慮給陳水扁一些時間(一至二年)去調整其大陸政策主張及修改「台獨」黨綱,一方面說服民進黨基本教義派,一方面為求連任,勢必在兩岸關係先求「穩」,爭取更多選民以便在四年後連任時求「勝」。不過,中共當局在「聽其言,觀其行」一至兩年的同時,也必須給予陳水扁適度且不斷的壓力,使其拉回到「一個中國」框架內。應記取李登輝執政十二年玩弄中共當局的教訓,時時警惕陳水扁是否傚法李登輝伎倆,製造兩岸緩和的假象以爭取多數島內選民的支持而獲得八年的執政時間,以時間換取空間,繼續以拖待變,持續執行「獨台」(或「台獨」)路線。

現階段中共當局在對待陳水扁及民進黨政策時,一方面須嚴正的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性,一方面在手段上應有靈活性,如果在一至兩年內能透過私下與民進黨重要人士(包括陳水扁身邊重要幕僚)的接觸、溝通,使陳水扁在大陸政策上能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包括「台獨」黨綱的修改、兩岸關係的定位及三通議題如兩岸「特殊」航線),則兩岸關係就有希望緩和,再逐步地讓陳水扁及民進黨最終承認、接受 「一個中國」,則兩岸關係就有光明的前景。反之,則中共當局恐怕得採取斷然措施了。

另外,筆者建議中共當局在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方面,應讓台灣百姓深深覺得沒有大陸就無法生存,生活水平不僅無法提升,甚至有嚴重倒退之切身之痛,台灣百姓才會認真、嚴肅面對兩岸統一的問題。如果中共當局能做到這一步,台灣問題就較易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