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為什麼敗選

興票案顛覆了總統大選結果

邱毅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2000年總統大選的態勢,原本是宋楚瑜遙遙超前,但在李登輝巧妙設計「興票案」後,於1999年12月9日上午10時,由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楊吉雄引爆。興票案爆發後,不僅擊垮宋楚瑜的清廉品牌形象,還反映出他有缺陷的危機處理能力,結果使宋楚瑜的民意支持度大跌,由原本「一大二中」的領先局勢轉變成三強鼎立對峙。

興票案本質上涉及李宋關係與國民黨的財務黑洞,本就不易說得清楚,加上李登輝不惜玉石俱焚,宋楚瑜則瞻前顧後、拖泥帶水,李宋角力的結果,宋落居下風,最後輸掉總統大選。李登輝曾預言他若出手,將使宋「一招斃命」,由事後的結果來看,興票案應該就是李登輝所指的策略,而這個策略也確實達到一招斃命的預期效果。

一、前 言

危機管理大師布瑞歇爾(Brecher)曾將危機明確定義為「內外環境發生變化,而且該變化已經影響到組織體基本目標的達成。就其本質而言,變化所造成之衝擊具有連動性,常一波波來襲,或由小而大地擴散其影響。對當事人而言,針對變化作反應處理的時間非常的有限而緊迫。」

從上述的定義內涵來考量,「興票案」是2000年總統大選裡最引人矚目的危機事件。因為在1999年12月9日,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楊吉雄引爆興票案之前,獨立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可說是遙遙領先,甚至被認為已篤定當選新總統。然而興票案甫出現,宋楚瑜在初期即對危機處理失當,致使危機擴散,並強烈衝擊其原本「清廉」之品牌形象,造成民意支持度大幅滑落,最後使選情出現逆轉,反由原不被看好的陳水扁拔得頭籌。

若依照菲克(Fink)的定義,危機發展的階段可分為潛伏期、爆發期、擴散期、慢性化期。在以下各節裡,將陸續針對興票案的過程進行深入之剖析,做為社會各界在危機管理作業的警惕和參考。

二、危機潛伏期為何沒有預警機制?

依照邱毅(1999)所建立的危機管理動態模式,危機潛伏期應有完整的預警機制,並對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事前的有效矯治。至於依「最糟劇本(設想最糟糕的情況作為危機處理的決策依據)」原則,模擬演練危機爆發時的可能情境,並補強在處理程序中的弱項,也是必要之工作內涵。宋楚瑜及省府團隊一向被稱許為有優秀的危機處理能力,從過去在賀伯颱風、大園空難、口蹄疫、汐止水災、黃義交誹聞案等各項事件裡,都獲得社會的廣泛肯定。既然如此,為何宋團隊未能在興票案發生前即進行事前的預防呢?

宋楚瑜的競選團隊大概分成三種人,一是從國民黨中央黨部一路跟隨的老班底。二是在省長期間招攬或任用的傑出幹才。三是宋決心投入參選後,透過訪才或主動靠攏的各界人仕。在這三種成員裡,知道興票案部分內情者應該只有第一類成員,至於第二、三類成員,壓根不知道存在興票案,而遑論對內情的認識。說得更清楚一些,團隊大多數成員甚至不熟悉宋楚瑜在擔任國民黨秘書長期間的各種作為。他們所認識的宋楚瑜,只是在省長任內勤政愛民,以清廉著稱的「宋省長」,而非有爭議的「宋秘書長」。所以若是宋楚瑜本人不願主動告知,老班底又三緘其口的情況下,即使宋團隊存在危機管理的預警機制,亦無法在事前針對興票案做出任何有效的預防動作。

令人疑惑的是,宋楚瑜既明知興票案潛伏在那裡,為什麼不積極地去遏制或預防呢?如果事前就楬櫫「昨是今非」之品牌策略,而非一味強調「昨是今也是」的神格化品牌形象,興票案所造成的殺傷力是否會大幅降低呢?針對這些疑問,我試圖提出四個可能的解釋:

第一是宋楚瑜認為興票案涉及國民黨高層的黑幕,而且牽涉範圍極廣,李登輝絕不致采玉石俱焚策略,做出「損宋卻傷李連」的行為。如果上述的推斷果真,則宋楚瑜顯然違反危機管理中的「最糟劇本原則」,同時也未服膺兵法「料敵從寬」之鐵律,他既錯估李登輝的鬥爭決心,也高估了李登輝對連戰的感情。

第二是宋楚瑜認為去處理尚未爆發的興票案,可能造成之成本(包含對品牌形象之損害)超過不處理的風險預估,所以最後選擇「不處理」。這種思維見諸於國內外各式危機案例的通病,許多當事人常覺得「處理潛伏危機可能造成更糟結果,甚至於是自曝其短」,於是便以掩耳盜鈴的鴕鳥心態,對危機症兆視而不見。

第三是宋楚瑜囿於長期擔任高官的「習慣領域」,認為危機發生只要弄出個說詞,模糊以對,很快就會雨過天晴,何況以當時他超高的民意支持度,應該耐得住危機的衝擊,充其量只是支持度略降而已,並不足以改變領先之地位。

第四是宋楚瑜過度高估省長期間的治績表現,認為勤政愛民之形象,在民眾心中的份量不會受到某特定事件的衝擊。既然如此,何必去主動處理高爭議性的興票案呢?

不管四項解釋的正確度如何,宋楚瑜終究未在事前對潛伏之興票案作有效處理,而在大選活動歷經「九二一震災」、「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省府統籌分配款風波」、「推出張昭雄為副手」等事件後,宋楚瑜之民調支持度逼近四成,並開始進行連署造勢活動。依當時的情況預估,連署人數必然突破二百萬,而最後應該會以大幅領先差距,贏得總統大選。

三、李登輝憑什麼有信心「一招斃命」

自從「凍省風波」,使李宋的革命情感生變以後,雖然宋楚瑜仍保持一貫的「尊李策略」,但李登輝對宋楚瑜的火氣似乎越來越大。面對宋楚瑜的超人氣表現,一般人認為欽定接班人連戰絕對不是宋楚瑜的對手,但李登輝卻始終保持高度的自信,他甚至透過心腹蘇志誠對外宣稱:「只要李登輝出手,宋楚瑜就會一招斃命」。

就事後的結果來觀察,李登輝的「一招斃命」,所指的應該就是「興票案」。李登輝為什麼會對興票案抱持高度的信心,我判斷應有如下之理由:

第一是興票案內情複雜,既牽涉到國民黨的財務黑洞,又涉及流派鬥爭時黨政運作的內幕,與台美之間的檯面下外交運作。李登輝熟諳宋楚瑜的性格,宋極珍惜自己的形象,外省族群又是他的基本票源,李登輝看準宋絕不敢將真相和盤托出。而台美之間檯面下的外交運作,牽涉到違反美國「政治獻金法」的規範,甚至可能衝擊台美的正式外交關係,宋楚瑜既然選上總統的希望極濃,自然不敢講出內情,以免造成日後尾大不掉的困擾。

第二是興票案涉及的人物眾多,其中有暗挺宋楚瑜的郝柏村、李煥,也有已表態公開挺宋的非主流大老或新黨人仕,更包含在策略上結盟的許信良,及同為總統候選人的陳水扁。就因為如此複雜,一旦盡吐實情,恐怕將把政壇震得東倒西歪,對宋楚瑜選情是否正面有待評估。李登輝摸準宋楚瑜的性格,往往過度小心謹慎,缺乏在野人仕孤注一擲的狠勁,只怕興票案引爆,想必是一副欲言又止,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曖昧模樣。上述經事後結果的證明,李登輝可說是完全猜對了!

第三是宋楚瑜的優點是「有情有義」,但另一面卻形成在感情拖拖拉拉,當斷不斷,不乾脆的弱點,所以面對顧及蔣家的聲譽,李宋的革命情誼,以及政界友人的面子,甚至為了保護某些親人或舊屬,李登輝斷定宋楚瑜面對興票案的處理,必然是欲蓋彌彰,只要宋果然如此,就可將興票案擴大羅織,成為讓宋楚瑜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污點。

李登輝對興票案的一招斃命效果是充滿信心的,但是由誰來啟動?由何人接手?在那個時點引爆?這些都必須有慎密的策略規劃。啟動人選由形象一向不佳,不引人注意的楊吉雄率先發難,容易使宋楚瑜一開始就掉以輕心,只要宋因疏忽而犯了錯,就可以由代表公權力的政府部門接手扮演攻擊者,財政部、調查局、監察院、司法院,其實是早安排好的一序列執行「打宋策略」的人選。

在時機的選擇上也須有理性的考量,一是選擇在宋楚瑜聲勢拉到最高,清廉形象被烘抬到神格化的階段,以催化支持者的挫折心理。二是選擇在宋楚瑜進行連署造勢的中段,讓宋楚瑜陷入兩難抉擇,最後宋決定繼續走造勢行程,不回總部坐鎮處理危機,已注定宋團隊會頻頻出現資訊傳遞偏差的後果。三是選擇在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拜會宋楚瑜的當日,是因為情治單位已截獲「美國官方支持宋楚瑜」的資訊,為了防止「宋卜會」後助長宋的聲勢,所以在同一時間引爆興票案,來轉移社會大眾的視聽。

興票案就在李登輝巧妙的設計與安排下,於1999年12月9日上午10時,由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楊吉雄正式引爆。

四、危機初爆發的第一步便走錯了

危機處理最關鍵是前面24小時。就機制而論,面對危機,應在第一時間成立指揮應變中心,領導者坐鎮決策核心,對危機情況進行有效、迅速、正確的及時反應。然而在12月9日上午十時,國民黨楊吉雄以中興票券內部電腦資料指控宋楚瑜兒子宋鎮遠帳戶裡有一億四千萬巨款時,宋楚瑜的反應顯得錯愕而遲緩,而在詢問家人後的第一個公開反應,就是發言人顏榮昌的「長輩說」。

顏榮昌表示有位疼愛宋鎮遠的長輩,在民國82年宋楚瑜即將卸任國民黨秘書長職位時,給了宋鎮遠這筆巨款,言明「利息可自行取用」,目的在「幫助宋鎮遠留學創業」,而經過這麼多年,宋鎮遠始終未曾動用,在不久前這位長輩已領走相關款項。顏榮昌是當時宋楚瑜的唯一發言人,他的說法自然被各界視為是宋楚瑜的正式解釋。「長輩說」引起社會嘩然、輿論抨擊,理由是說詞既不合理,又充滿違反專業的矛盾,而票券操作也非如定存有所謂利息可供提領。「長輩說」出爐後,社會各界視為笑柄,爭相找長輩,但宋楚瑜除了大聲疾呼「誠實是最佳對策」外,似乎未準備說出實情。

在社會普遍質疑「長輩說」時,我以宋幕僚身份提出揣測性說法,即「長輩就是李登輝,而這筆錢涉及李宋之間在過去流派鬥爭時的黨政運作,當然也是李登輝控制宋楚瑜的主要把柄,所以李才推斷宋絕對跳不出如來佛手掌心。」此說法被公開傳播後,才逼使宋楚瑜不再閃避問題,危機處理就此納入正軌,但在時機上也已經延宕了好幾天。

宋楚瑜一開始並未直接指出「長輩即李登輝」的可能理由,我判斷是一旦將李宋錯綜複雜的關係扯進來,可能使危機擴散,從而變得難以控制,甚至引發李登輝更強力之反擊(況且當時尊李仍是宋陣營的策略主軸)。反之,將說詞引導至「疼愛宋鎮遠的長輩」,在必要時可以將危機控制在宋妻陳萬水與宋小姨子陳碧雲的層次,或者能使宋楚瑜全身而退。這種危機處理的策略,類似於在「宋七力事件」時,謝長廷將危機控制在謝妻游芳枝;而針對「公益彩券弊案」,陳水扁也將危機控制在堂弟陳天福的範圍。

在這個階段,宋楚瑜面對危機的處理方式,至少有六點值得提出來檢討:

(一)面對社會普遍對興票案的質疑,宋楚瑜並未採取誠實應對的做法,反而在說詞上一變再變,金額也由初始的一億四千萬元不斷地膨脹,公信力隨著閃爍的處理態度快速下降。

(二)在解釋興票案的前兩次記者會,既延宕開會時間,會議又拖拉冗長。而面對記者的提問,相當程度被認定為「實問虛答」、「避重就輕」,加上宋楚瑜在記者會裡自己去解釋他並不熟悉的財務問題,喪失掉一貫的自信神采,反在肢體動作上呈現慌亂,這些狀況都被媒體詮釋為「隱瞞事實」,使記者會的效果大幅減弱。

(三)由於宋楚瑜方面未提供正確訊息給發言人顏榮昌,使顏榮昌在面對興票案的發言一再出錯,既使他個人的聲譽受損,也使宋團隊的發言系統之代表性日後普遍受到質疑。

(四)國民黨透過財政部、調查局、監察院、司法院等公權力機構,連番上陣的接力動作相當程度強化了興票案中的A錢嫌疑,而這個印象恰與原來宋的清廉品牌相悖。加上宋楚瑜在面對支持度驟降的情勢,仍不願傾吐事件全貌,故使危機在謠言耳語推波助瀾下迅速擴散。

(五)曾任法官的立法委員謝啟大針對興票案組織調查小組,雖然對宋楚瑜構成有利的澄清效果,在危機處理上應算「加分」。但謝啟大在調查過程裡,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讓社會認為有偏袒宋楚瑜之嫌,使其澄清效果減弱。

(六)前法務部長廖正豪與前財政部長王建火宣 都具有不錯的社會聲望,倆人出面為宋楚瑜在興票案裡的角色說項,可稱為危機處理上極高明的做法,也因此使宋的支持度能在監察院報告出爐前,能再度上升至領先局面。

五、危機連續來襲使損害加成

危機爆發後,組織體的體質難免脆弱,這時最怕另一波危機接踵來襲,如果處置不當,將造成毀滅性損害。國民黨對興票案所採取的策略是將手裡掌握的證據分批釋放,配合媒體的傳播效果,製造出連續性的危機狀態,既強化民眾對宋楚瑜的負面形象,也使宋陣營的資訊傳遞屢屢出錯。

興票案對宋楚瑜的選情造成重創,好不容易在連串的危機處理後,將局面逐漸地穩定下來,但在農曆年前,2000年1月31日,無黨籍立委林瑞圖,驚人地揭發宋楚瑜兒子宋鎮遠在美國舊金山有五棟房子。這若是個獨立事件,本不會造成嚴重負面衝擊,但由於不久前宋楚瑜因不滿自由時報誣指他在夏威夷購置豪宅,所以向法院具狀控告,還公開宣稱如家人在夏威夷置產,願退出選舉。這番誓詞言猶在耳,許多民眾反感地認定為「夏威夷沒有,舊金山卻有」的政治謊言,林瑞圖的指控當然又造成另一波危機,使宋的支持度再下挫,領先局面不保,此時陳水扁已躍居首位。

按照合理的危機處理模式,宋楚瑜應將危機予以隔離、控制,即將購屋事件歸於宋鎮遠的個人理財,與宋楚瑜無關,然後再由宋鎮遠回國或在美國召開記者會,提列繳稅單,說明自己赴美10年的經濟狀況,以證明確有購屋置產的能力。若上述的動作能在三天內 完成,林瑞圖的「海外置產案」便不致形成明顯傷害。然而宋楚瑜對此危機的處理仍然顯得拖泥帶水,宋妻陳萬水在媒體前傷心落淚,固然引起許多支持者同情,但反對兒子回國澄清疑點的說法,卻遭致社會普遍質疑,甚至引發相當程度反感。結果在農曆年後,監察院的調查報告出爐,報告內若干匯出海外的款項,又被指與宋鎮遠之購屋有直接關聯,興票案與海外置產案二合一,形成加成的擴散效果。

綜合這個階段,可稱為「危機擴散期」,至少有三點值得檢討:

(一)危機往往具有「連動性」,興票案發生後,國民黨雖然重創卻未打垮宋楚瑜,合理懷疑必然還有後著。此時宋應深刻檢討還存在那些潛伏危機,及早做好因應準備,而公開發言更需謹慎小心。但真實狀況是,宋僅被動消極地去彌補興票案的危機損害,卻未主動去對海外置產案做出事前的積極準備。

(二)在海外置產案出現時,宋楚瑜未採取果斷的隔離策略,讓宋鎮遠回國澄清社會的疑慮,反而任憑事件拖延發酵,在謠言滿天飛的情況裡,監院報告出爐,兩個危機自然合而為一。

(三)「悲情牌」在危機處理中有一定效果,但前提是必須對事件做清楚的交待,使社會大眾覺得當事人受了冤屈,而寄予同情,於是不忍再做苛責。然而陳萬水的悲情卻未遵守「說明事實為主,傷心落淚為輔」的處理原則,所以也就無法收到預期效果。

六、危機已變成慢性化傷害

1997年3月,台灣爆發口蹄疫危機,當時農委會未能果斷地採取病豬撲殺,反而在防疫網不健全的情況下,想以疫苗注射的處理方式來遏制病情,結果不僅使口蹄疫快速擴散,而且還使台灣形成「疫區」,豬肉外銷受挫,口蹄疫成為長期潛伏,隨時可能引爆的危機。上述便是對危機處理不當,使之形成慢性化傷害的具體例證。

興票案對總統大選的選情發生結構性衝擊,最後使宋楚瑜落選,陳水扁成為新總統。許多人認為宋楚瑜雖敗猶勝,因為466萬選票的成績,四年後絕對有實力捲土重來,再問鼎總統寶座。這種樂觀的期待是否能成真,決定於宋楚瑜對興票案的後續處理。表面上興票案似乎隨著總統大選結果揭曉而落幕,但實際卻已蛻變成慢性化危機,對宋楚瑜之從政品牌造成長期傷害,所以如何進行完整的「形象重造計劃」,是宋楚瑜想在政壇反敗為勝的必要之舉。

根據「皮爾松那法則(The Persona Principle)」,形象重造計劃可歸納為五個步驟,即(一)誠實清楚地掌握現況,最好詳列具有資產與負債的形象清單。(二)設定未來的目標,評量各種去除污點,提升形 象的可能行動方案。(三)規劃形象拓展計劃,藉以確定改善形象的執行步驟,至於計劃的急緩,可依積極程度指數(TAAS)來判斷。(四)依訊息、衝擊、廣度、記憶、頻率、回應等指標,選擇出適當的形象武器。(五)針對形象清單裡的負債項,設計循序漸進的計劃,並運用上述指標計算出「目標總視聽率」,逐步將形象負債轉變為資產。

興票案使宋楚瑜的社會公信力受創,而在省長任內所創造的清廉形象也受折損,如果他能當選總統,當然憑藉著大量行政資源,和社會對在朝當權者的崇拜心理,興票案的慢性傷害可能會收斂,最後逐漸被大眾淡忘。然而當選總統的是陳水扁,在行政資源掌握在對手的不利情勢下,興票案的慢性傷害不僅不會收斂,還可能擴散加劇。所以如果不能痛下決心,積極面對問題,選擇適當機會,向社會完整地說明內情,並循前述之「形象改造計劃」進行品牌重塑,反敗為勝的機會,將在錯誤的方向裡很快地被消耗殆盡。

七、結 論

危機本身是一段不穩定的情境,決策者必須在很短時間內果斷地作決定,若處理得宜,傷害會降至最低,甚至可能轉危為安,更上層樓。反之,若應對失當,將導致一敗塗地,並形成慢性化傷害。

相對於興票案的危機處理,陳水扁在「證所稅復征事件」裡,雖被批評「一日三變」,並有輕慢撰寫白皮書的學者之嫌,但在「兩害相較取其輕」的抉擇下,選擇以安撫廣大投資人為目標,迅速地否決財經白皮書內容,並承諾在四年任期內絕不復征證所稅,使得危機迅速落幕,而未擴散成重大傷害。而在林瑞圖揭發「公益彩券弊案」時,陳水扁更在第一時間將危機隔離在堂弟陳天福身上,宣稱陳天福常有假冒其名義的詐財行為,並以堅定語氣表達林瑞圖提供書信證物中的簽名為「偽造」,所以雖然公益彩券引起對手攻擊與社會質疑,但危機因處理明快並未擴散,僅被控制在微量衝擊選票的層次。

宋楚瑜不論對興票案和海外置產案的危機處理都顯得拖泥帶水,這固然是受制於其性格,對常處「在朝高官」的心態,未隨著「在野身份」做調整,則有密切關係。此外,在宋團隊裡並未設置恆常性危機小組,針對隨時發生的狀況變化進行妥適因應,所以一旦出現變化情境,幕僚往往必須在「瞎子摸象」的情況,憑藉有限且不一定正確的資訊來反應社會的質疑。這種缺乏組織系統的危機處理模式,在對手高明的策略設計下,自然是漏洞百出,頻生差錯了!

相對於宋楚瑜,陳水扁在前年台北市長敗選後,即深刻檢討危機管理機制不健全與處理能力貧弱等問題。痛定思痛的結果,在這次大選裡,已明顯看出陳水扁的危機處理能力大為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