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終於看到了窮國
今年的八大工業國家高峰會議(G8)於7月21日在日本琉球的名護市正式召開,為期三天的會期中,八國領袖就全球經濟、社會、以及政治領域的議題,諸如貿易自由化、資訊科技的發展、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減免窮國債務、環保、防治愛滋病、人類基因、衝突預防、禁止核武擴散,以及區域和平等進行面對面的討論與交換意見。這個名為「21世紀開發中世界的挑戰與機會」(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in the 21th Century)的第二十六屆七大工業國家(加俄羅斯)領袖高峰會議中,通過了《G8共同宣言》,強調國際社會的所有成員皆要遵守聯合國憲章,努力以和平的手段來解決紛爭,促進WTO新回合多邊談判於今年內展開,並歡迎中共入會,至於有關限武議題,G8也將檢討設立全球性的飛彈監視系統。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此次高峰會中各國領袖所共同簽署的一份名為《全球資訊社會琉球憲章》(Okinawa Charter on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的文件,不但推崇資訊科技是「形塑21世紀最具潛力的力量之一」,更強調建立網際網路以利諸如電子商務(e-commerce)等活動乃當務之急。
然而在這個耗資7.5億美元的高峰會中(含事前的外長、與財政部長會議),全世界最有錢的七大工業國家真能為21世紀的人類社會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願景?或者只是再一次的證明這七大工業國只是企圖透過某種機制的建立,利用全球化的結構網路,來合理化其「核心」剝削「邊陲」的一貫伎倆?事實上,雖然高峰會承諾要減免或抵銷負債沉重的窮國(Heavily Indebted Poor Countries, HIPC)債務,要協助窮國對抗疾病、援助開發中國家發展資訊科技以跨越科技鴻溝等,但這些遠大的目標是否有後續的具體行動跟進,值得觀察。然而,對於做為一個非七大工業國的世界公民而言,我們不禁要問,這七大工業國的領袖真的是在以天下蒼生的發展為出發,或是他們企圖再次的展現出無與倫比的知識、技術、與財務上的「軟性實力」(soft power)來征服全球?在全球化浪潮高漲的時刻,這個問題確實有進一步深思的必要。
對窮國還是口惠實不至
1975年,當時主要的工業化民主國家為了處理它們國內與國際社會所面臨的主要經濟與政治議題,在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號召下,邀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六國,於11月5-17日在法國的Rambouillet召開第一次工業大國高峰會。隔年6月27、28兩天在波多黎各San Juan召開的第二次高峰會時又有加拿大加入,再一年的倫敦高峰會,歐洲共同體加入,從此G7的成員正式確立。1994年的拿波裡斯(Naples)高峰會,G7與俄羅斯正式會面而形成所謂的P8(Political 8)。直至1998年的伯明罕(Birmingham)高峰會,俄羅斯才正式的加入此一具排他性的高峰會,從此G7就便成G8。當初高峰會的召開其主要目的在於:(一) 對於世界經濟提供集體管理(to provide collective management);(二) 化解互賴關係所產生的緊張狀態(to reconcile the tensions of interdependence);以及(三) 建立一個政治領導以進行國際合作(to generate political leadership)。至於G7/G8的歷史發展過程則可以區分四個階級:1975-1982的創新階段,1982-1988的確立階段、1988-1994的成熟階段、以及1994延續至今的換新階段。
創新階段主要著重於貨幣與總體經濟層面的合作;確立階段時期政治議題成為重點,反而在經濟合作的議題上較少著墨;隨著冷戰的結束,成熟階段時期對於加速前共產國家的民主化與市場經濟的努力則不遺餘力;最後,在換新階段時期,相互依賴的概念被全球化的概念取代,如何在全球化的風潮中避免國內(當然是G7諸國)人民工作機會的喪失、財務負擔的恐慌、甚至犯罪率的升高、以及愛滋病的漫延等則成為G7的主要考量。
綜觀此次的高峰會,儘管各國領袖在貿易自由化、取消窮國外債、確保區域安全等重大議題皆有宣示性的陳述,但事實上,真正對順應全球化有共識的議題僅有資訊科技。雖然在八國共同宣言中強調要在今年內召開WTO新一回合的多邊談判,但回顧去年底在西雅圖召開的WTO會議的混亂場面,以及各國在諸多議題上無法獲得共識的場景,就可以想見其難度。在取消窮國外債方面,這似乎又在欺騙貧窮國家。去年在科隆所舉行的高峰會便決議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協助全世界41個「負債沉重窮國」勾銷近千億美元的外債,但由於條件的限制及各債權國內部的歧見,至今受惠的只有九個國家,合計約150億美元,距離原有的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尤其當日本以7.5億美元舉辨今年的高峰會而不願在外債取消上再行讓步時,以鼓吹勾銷窮國外債的國際組織「公元兩千年大赦」(Jubilee 2000)才會發表聲明:「當八國集團領袖享受日本七億五千萬美元的款待時,他們糟蹋了一個歷史良機:勾銷赤貧國家根本無力負擔的外債。」
亞洲舉行的沒有亞洲視野的峰會
至於在確保區域安全的議題上,除了有關朝鮮半島的特別聲明外,實在看不出有亞洲的視野、亞洲的色彩。雖然地主國日本企圖將安保議題納入議程,甚至連會議的地點都選在具有高度政治、軍事色彩的琉球,以凸顯琉球在美日安保軍事同盟關係的重要性,但是在美國總統柯林頓無心戀戰(他遲到早退,心繫在大衛營舉行的以巴和談),而其他諸國又事不關己,再加上處理的困難度相當高,想要獲取共識實屬不易(俄羅斯總統普丁的介入、中共的干預等),因此避而不議便成為最後的結果。兩岸問題、TMD等事關東亞區域安全的重大議題沒有列入議程,雖然遭受到各方的指責,但這也是一種現實的無奈。
如果上述的各項議題均沒有獲致圓滿的結果,那G7/G8究竟要的是什麼呢?如果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趁勢而上,並且能夠維持國內社會的穩定,以及促進全球安全安定是換新階段工業大國的主要考量,則「全球資訊社會琉球憲章」的簽署則成為此次高峰會的重大成就。憲章開宗明義的指出形塑21世紀最具潛力的力量之一便是資訊科技。它具革命性的影響將會改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以及政府與民間社會互動的方式。它將會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最大動力。以資訊科技推動的經濟與社會轉變的本質乃在於它在協助個人與社會使用知識與觀念的力量。憲章中說:「資訊社會的願景在於能夠使人們完成他們的抱負與瞭解他們的潛力。」因此,我們要承諾使「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都能夠加入,而且沒有一個人應該被排除在全球資訊社會的利益之外。」總之,憲章所代表的是要喚起所有的公私部門都能夠來搭建國際資訊與知識差距的橋樑。憲章更鼓勵每個人、每個國家要抓緊數位(digital)機會,努力縮短數位差距。為了彌補開發中國家的教育、資訊流通,以及知識產業等社會基礎的不足,八大工業國將會伸出援手,協助各國發展。八大工業國也同意成立「數位機會特別任務小組」,彙集各方力量,以一年時間提出具體步驟,發展資訊科技政策及規範、降低資訊科技的成本並傳授技術,而在明年高峰會舉行時提出具體成果報告。日本也同時宣佈,在未來五年內將撥款大約15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資訊科技、訓練一萬名第三世界國家的資訊科技專家、並防範網際網路犯罪。
數位化不保證會縮小貧富差距
全球化資訊時代的來臨確實改變了人們生活與互動的形態,且更拉近了人們彼此之間的距離。然而全球數位化的結果,並不能保證貧富差距的縮小、社會公平正義的確保、或是有錢與沒錢國家的和平相處。相反的,它可能讓富國建立起剝削貧國的機制,而貧國則成為富國的附庸。工業大國協助開發中國家早日進入網路商業的時代故然是好事,但是這些工業大國真正所關切應是如何打開開發中國家資訊產業的大門,以便讓工業大國的資訊業能名正言順的進入各國市場,以合理化其壟斷市場的企圖。因此,在憲章中特別強調私有部門的重要,以及政府要制定一個可以預測、透明、而非歧視的政策,並且放寬管制的規定,以便提供資訊產業充分競爭的環境。換言之,憲章中明白指出資訊科技為民間角色的重要,而各國政府則不應該介入或不當管制。
從資訊產業本身的特性來看,便可以瞭解在憲章背後工業大國所展現的謀略。發展資訊產業的第一個要件便是要有良好的通訊、傳播、電力等設備以為基礎,再加上最低的生活水準,以及良好的教育環境。對於歐美等地的先進國家而言,網路的使用巳是家常便飯,但是對於生活在貧困邊緣的大部份非洲人民而言,求得溫飽已是大事,那談得上網瞭解世界大事,吸取新知呢﹖
G8面子裡子全要
如果要將資訊科技帶進這些國家,使其成為全球資訊社會的一員,首先便得協助它們完成各項基礎建設。但是問題是一旦這些落後的國家接受了先進國的奧援,並且在政策上多所配合,則它們便自然而然的掉入先進國家的陷阱,即在數位鴻溝無法抹平的情況下,對資訊先進國家只好無止境的依賴。反之,對於先進國家的資訊產業而言,它們挾著優越的科技與豐富的資金在落後國家的市場如入無人之境,更將落後國家的財富透過全球化的結構轉送到了工業先進的核心國家。因此,全球資訊市場開放的結果,反而是讓國際資本在國際市場的流動更加迅速,進入更加容易,最後的結果只是造成貧者愈貧,而富者愈富的局面而巳。
憲章中又強調資訊科技不但能夠創造經濟成長、加強公共福利、以及社會和諧,它更能促進人權、加強文化的異質性、更可以因此而促進國際安全與穩定。憲章中同時也指出促進資訊科技的具體對策包括:(一) 促進資訊技術、電子通訊相關產品,以及服務市場的競爭;(二)為使通訊、物流順利,促進運輸、關稅手續及包裝配送的自由化;(三)保護智慧財產權,制定商業模式專利的國際標準;(四)為保護消費者,應確保電子認證的安全性。上述的對策簡單的說就是要市場開放、減以干預、以及對特有技術的保護。至於一旦完成這些這些策略,則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技術先進的工業大國。因此,G8才高聲疾呼並建議有關WTO正在討論的軟體與電子傳輸不應該課徵關稅。換言之,這些工業大國一方面要求全球資訊市場的開放,另一方面更要求對於本身所輸出的軟體與電子傳輸不應該課稅,如此一來,開發中國家在這場不甚公平的資訊科技賽局中則完全不具有競爭的優勢,只得任由工業大國的擺佈。
台灣站在「核心國」立場
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逆的趨勢,而資訊產業更是下一世紀的重要產業。從台灣看天下,我們沒有理由不受到衝擊。在這個以大吃小、以強凌弱為原則的國際社會,對台灣而言,依附於工業強國之後以分一杯羹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我們也不要忘掉,一旦接受了工業大國所訂定的規範,則台灣的市場便須要開放,政府的管制措施便須要放棄,而如此一來,國際資本便可以自由的進出台灣。因此,我們要擔心的是,台灣是否巳經準備好接受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站在工業大國的一邊順勢而上,台灣將成為耀眼的明日之星。但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台灣還不具備足夠的條件以面對全球化的浪潮,則台灣將會未蒙其利先嘗其害。果真如此,身為「半邊陲」國家的我們又何須一味的站在「核心國」的立場,亳無顧忌的去追求全球化﹖從G8高峰會可以明顯的看出工業大國建立全球資訊社會的謀略,更可看出它們追逐利益的私心。當世界不再有一強獨大的霸權局面時,一種國際機制的建立或許是維持國際秩序的重要方式。但是,如果這種國際機制具有強烈的排他色彩,則其所訂定以維持國際秩序的規範究竟是否具有普世的價值,值得進一步深思。當然,對台灣而言,我們對全球化的的看法、立場,以及作為何在則更是值得深考的問題。◆
社論
國際瞭望
宏觀兩岸
香港回歸
新政府的兩岸政策
跨黨派小組
西望中原
七七抗戰紀念-保釣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