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官失守 道術為裂

三民主義廢考,豈宿命乎?

李壽林
(大學教師)


李登輝切斷下一代的中國文化臍帶

繼前考試院長王作榮堅持高普考廢考「國父思想」後,今年大學聯考亦正式廢考三民主義。三民主義在台灣大有漸行漸遠,芳蹤已渺之感。此標示著一個時代的逐漸結束,亦預示著一個不可測的未來。

其實,三民主義的廢考,不過是台灣近十餘年來在李登輝台獨皇民路線主導下諸多「去中國化」的政治陰謀之一環而已,環環相扣的。自1949年以來,教育部為「發揚民族精神」而規定各大學需開授包含多種文史課程的「共同必修科」,此一教育措施,至1995年民進黨立委謝長廷等人為此聲請大法官會議解釋,而有不可強迫開授共同必修科之結論;其實大法官解釋意在賦予各大學以更多自主權,並未說明須要停開共同必修科的。然在台獨「本土化」勢力猖獗下的台灣,與「中國」有關的國文、國父思想、憲法、中國近代史及中國通史等必修課程,遂在各大學被逐漸刪減,乃甚至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所謂「通識教育」課程,什麼「兩性關係」、「心理衛生」等等,為新世代青年所樂於「必修」矣。至於中學,則將「中國」與「台灣」歷史二分,有所謂《認識台灣》教材通篇不見中國及中國人之怪事現象,此事海內諸多學人鹹有深沈痛切批判,《海峽評論》雜誌社且結集出版以警世。至於行將推行的小學國中九年一貫課程,中國歷史課程亦將全面取消,改之以所謂「鄉土教學」,新生童蒙,將唯我獨尊,以為世界只有台灣、台灣等於世界,從此將不知自更不認同中國及中華民族矣!所謂亡人之國先亡其史,所謂「寧靜革命」,其禍延子孫之烈,將更甚於大陸十年動亂之「文化大革命」,可預卜也。然則三民主義之廢考,豈非勢所必然?

負責推動「教改」的中研院長李遠哲說過,他兩小時即可讀完《三民主義》,意者何須學子經年累月研讀學習邪?主張廢考三民主義。其出語輕佻,意存不屑,對大學聯考三民主義終於廢考,不能說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且考試影響教學,廢考形同廢教。為此廢考,中正大學黃瑞明教授以為「一個桎梏人心的時代正式告終」,在7月1日《中國時報》發表《歷史洪流考驗三民主義》,並有二日台大歷史所博士生李君山《三民主義廢考 政治宿命》以為迴響。彼愛其羊,我惜其禮,兩文諸多論點,唯恐似是而非,不能無評。

「中國」的三民主義

首先,黃文以三民主義為「學術的研究」,李文說「三民主義的困境,毋寧在於它本身似乎始終無法形成一種學術上的典範」、「一旦政治上的尊榮逝去了,連學術界也都視如敝屣……這是三民主義做為純粹政治上的意識型態,所必然面對的宿命」。黃李兩人所見略同,皆以「學術」兩字看待三民主義,這便不免太小看亦太錯看孫中山、且亦錯看三民主義了。三民主義豈純學術論著哉?正好相反,三民主義具有強烈的目的性和政策性,它是孫中山挽救中國和建設中國的一套革命實踐方略的,黃文說「畢生致力於『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孫中山在中國現代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就民國初年的環境來說,他為了救國救民而提出的三民主義也確實是博學多聞與殫精竭慮之後的結晶。」此意允是,則徒然以「學術」兩字衡量孫中山,只能說是無聊。此其一。

其次,李文以「意識型態」界定三民主義、黃文說三民主義「桎梏人心」,似乎一套上意識型態,便罪大惡極。殊不知,三民主義教學正是意識型態的灌輸,其目的正是為求取國民的愛國共識,尤其是各級公職人員,更需知道國家之有以立於世界之上,是有其立國精神的。中華民國的立國精神,載在中華民國憲法;而中華民國憲法,是以三民主義為意識型態的。所以文官高普考試和大學考試要考三民主義,最重要理由當然是為了培養公職人員與接受高等教育之知識份子共同的意識型態。需知知識可分為兩種,一為「規範知識」,一為「專業知識」,不可混為一談。三民主義關係意識型態,屬於「規範知識」,自然不可簡單視為一般「專業知識」、或「學術」。北宋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亦是指「規範知識」;歐美民主國家皆以憲法為其意識型態規範。只要是有法律、有社會的地方,不可能沒有「規範」,亦即不可能沒有「意識型態」的。培養共識,凝聚力量,豈可說成「桎梏人心」?

因此,此中即有一極嚴肅關鍵問題──三民主義是以奮鬥、救中國為目的的,此救中國的意識型態,自是所有中國人的共識。但你要不是中國人,或你是反中國的人,自然不會認同救中國的共識,三民主義便不能形成你的價值標準,此所以在台灣為台獨所反對乎!

民權主義當然不是黑金政治

這便不能不客觀檢討三民主義的實踐與價值。

第一,民族主義,李文以三民主義見廢為「宿命」,不免太過悲觀,不符事實。中國以民族主義贏得八年抗戰的最後勝利,東西德以民族主義而統一,韓國、越南以民族主義打贏韓戰與越戰,南北韓且將以民族主義共創統一,多少第三世界國家更以民族主義反抗霸權主義,《海峽評論》2000年2月號旅美孟德聲教授《21世紀仍將是民族主義世紀 民族主義是全球化浪潮中的主流》一文,說民族主義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正方興而未艾,既然民族主義於今世界方興未艾,以為主流,三民主義的精神何曾淪於被廢的「宿命」?除非台灣區區一島即等於全世界。

第二,黃文以「國民大會」淪為「憲政怪獸」責民權主義破綻百出。不知民權主義是為預防大資本家專政形成金權政治,又為反對「天賦人權」之說而成立的。「天賦人權」是先驗論,沒有經驗根據。且民權主義有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論,亦符合現實。落後國家或缺訓政,逕行憲政,便致政治一片混亂,無法發展建設。民權主義何落後之有,只是台灣拾資本主義牙慧而搞出「黑金政治」,並未真正實踐民權主義。「黑金」正是反民權的大資本外加非法惡勢力的綜合體;又得票不及百分之四十亦可以代表「全民」,此所以大陸總理朱鎔基說台灣之選舉只是笑話一場。如此,豈可倒末為本,以「黑金」或少數代「民權」,再責民權主義為「破綻百出」乎?

民生主義當然反對貧富懸殊

第三,黃文說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社會貧富差距卻日益懸殊,責台灣表面上說的是三民主義,骨子裡卻是資本主義,怪民生主義經不起時間考驗。此亦反證真正民生主義之價值,台灣如能真正實踐民生主義,一切的不公自將減至最低。蓋民生主義即是溫和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精神不在是否過時,而在是否實現。事實是從國際共產以來,許多社會主義的高度理想已化為歐美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福利、醫療、保險、退休、教育、失業救濟等政策,反而譬如大陸奉行社會主義,仍只能算是達到初級階段的理想。社會的公平、人間的平等、人民的幸福,永遠是人類追求的理想,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是謂「止於至善」。只有無限提升,不斷追求,何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亦因此,台灣打著民生主義的招牌,行資本主義或「黑金」之實,背叛了民生主義於先,焉可反咬一口於後?

進一步說,大陸鄧小平的改革路線,正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路線。反對以美國為首的霸權,固是民族主義;為維護民族之生存與尊嚴,堅持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亦是民族主義。「穩定壓倒一切」,是由下而上的訓政民主;反對西方的「天賦人權」,維護中國的集體人權,亦以維護中國的主權,此即大陸的民權主義。反對階級鬥爭,主張階級合作,堅持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路線,此即大陸之民生主義。三民主義在台灣被棄如敝屣,三民主義的精神在大陸卻鞏固了民族的尊嚴、維繫了社會的安定、創造了經濟的奇蹟。三民主義何嘗過時?孫中山生平理想在大陸被認真實踐,此與黃文所說台灣「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早已銷聲匿跡」又有何絲毫關係?

黃文說:「國民黨統治結束之後,孫中山所創立的三民主義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教條八股的教育與宣傳,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桎梏了三個世代人民的思想」,李文亦以為「三民主義早已成為枯槁的幽靈」,這些話在台灣或許都是事實吧,但三民主義的精神是一回事,三民主義在台灣的教育教學與政治實踐之乖離又是一回事,國民黨三民主義實踐與教學皆失敗,固難逃歷史之罪責;然我輩不痛責國民黨之墮落,如何可以倒果為因,反而以國民黨之失敗為三民主義不可赦之罪過?看看大陸近20年之成功好了,看看孫中山被大陸如何高度尊崇好了,看看每年幾次重大節日天安門廣場孫中山的巨幅畫像在花團錦簇烘托下、每天幾十百萬大陸同胞及四方遊客歡天喜地滿懷崇敬的瞻仰留影好了。孫中山在台灣兩千萬人或許「失敗」了,孫中山在大陸13億同胞前卻是成功的,大陸同胞不云乎:「實踐檢驗真理」,孫中山是不朽的。

問題哪在什麼三民主義

總之,廢除三民主義考試或教學,絕不是三民主義不符合中國人的目的與共識,也不是三民主義的政策方略不能救中國;正好相反,正因為三民主義符合中國人的目的,又能救中國,所以才要廢考。也因為台灣要皇民台獨,台灣甘為美日經濟、政治及文化次殖民地,台灣有人要說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或堅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如此,何必迎合中國人的目的來救中國呢?還要三民主義或民族主義做什麼呢?三民主義此時不廢考,更待何時呢?

打開天窗說亮話,台灣只見廢考三民主義,廢教中國文史課程,絕不會廢考英文,還要從小學即加開日文課哩!為什麼?就是要「去中國化」嘛!去中國化就去中國化,但請不要誣衊孫中山和三民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