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跨黨派小組」何去何從﹖

張麟徵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諍社社員)


一 跨黨派小組與國統會的角色

跨黨派小組定位為總統的諮詢機構,但總統實不乏這類機構:體制內有國安會,體制外已有國統會。再建構一個「跨黨派小組」,不過疊床架屋。更有進者,它為何不能與國統會整合?它與國統會如何分工?如與國統會的意見相左,總統又要聽那方的?這些問題,剖析起來很有意思。

既然都是針對兩岸問題向總統提供諮詢意見,理論上,這兩個位階相同的單位應該可以整合。但問題是民進黨當年就不接受「預設統一立場」的國統會,拒絕參加,今天豈有照單全收之理?但鑒於兩岸情勢嚴峻,也不能將之公開廢除。冷藏或擱著當擺飾是唯一辦法。所以5.20演說中,陳水扁只說了「四不」,另加一個「沒有廢國統綱領及國統會的問題」。不直接說「不廢」,而說沒有這個問題,用語含意,值得玩味。

如果國統會存而未廢,是為了應付大陸及台灣本地在野統派,則「跨黨派小組」的成立,自然就在取悅民進黨及建國黨這些獨派。其他在野黨派如果能「共襄盛舉」,自然求之不得,形勢大好。其實,陳水扁及李遠哲聰明如此,豈有沒算到在野政黨杯葛之理?而是基於陳的台獨立場,也迫於獨派壓力,不得不做。所以無論國親兩黨參不參與,「跨黨派小組」都會成立。如果國統會廢不了,甚至迫於情勢,也不能不新聘委員,一年一會虛應事故,則更應有與其位階相當,活力較強(每三個月集會一次,外加臨時會)的「跨黨派小組」來抵銷、制衡。

因為上述這個背景,國統會與「跨黨派小組」自然無法整合。因為要使獨派滿意,所以其成員也一定是獨派或中間偏獨的人士居絕大多數。這兩個諮詢機構如果意見相左,除非後果嚴重,無可承受,陳水扁當然會偏向「跨黨派小組」。陳水扁雖自稱是全民總統,其實當然不是,他的台獨背景、意思型態,不會因為當選總統而一夕改變。

陳水扁與李遠哲比較沒能預見的是,立法院也要成立一個「大陸政策及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來反制總統府。雖然一般說來政策的主導權都在行政體系,但是由於陳水扁政府在立法院只是少數,所以就不得不與立法院溝通。工時案與老人年金案的鎩羽而歸,已讓新政府嘗到苦頭。所以立法院此一反制總統府的小組出現,使新政府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必須知所節制,更何況這是一個體制內的機制。

二 領導人的公信力問題

李遠哲先生關心國內政治、教育、社會、乃至於兩岸關係問題,眾所周知。這種知識份子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都覺得十分感佩。但憂國憂民是一會事,是否具有能力解決問題、言行風格能否令人信服又是另外一會事。且不談教改的爭議性,救災的效益及後續作為,光是最近幾個月李遠哲先生的言談就令人愕然。

其一,是他前些年曾勸導中研院同仁不要介入政治、選舉、以免影響中研院學術中立的話,言猶在耳,李先生自己卻在大選中跳出來力挺陳水扁,他的言教身教何在呢?

其二,李先生力挺陳水扁時,自知不妥,所以宣佈辭去中研院院長一職,這應是起碼的作為。但在政府與院內若干同仁慰留下,李先生就不再言去,試問風骨何在?

其三,李先生稱陳水扁的選舉支票,不一定都要兌現,更令人錯愕。雖然「君無戲言」好像太封建了,但政治人物起碼的誠信還是應該有的。李先生此言一出,陳李兩人的信用都破產了。

其四,張昭雄先生日前訪美歸來,轉述旅美院士的話,說中研院的水準比不上美國二流大學,這話也許愛深責切,言過其實,社會也不期待李先生「聞過則喜」,但內省檢討還是有必要的。畢竟,李遠哲是應該自問,是否投注絕大部分精力於院務,問心無愧?何必反唇相機,說張先生不瞭解,應覺「羞愧」呢?

基於李遠哲以上這些作為,我們以為李先生個人的公信力已經引起質疑,他來領導跨黨派小組,想要在野政黨跨刀配合,凝聚朝野共識,無異緣木求魚。想以此組織的領導人來與中共對話,也難有可能。

三 自許的目的會實現嗎?

跨黨派小組的成立,據李遠哲自己說,目的有四:凝聚全民共識、促進族群和諧、維護台海和平及發展兩岸關係。這些目的確實宏大,但「跨黨派小組」可能實現嗎?

其實族群問題、台海安全問題何以發生?政策使然。如果政府持續違憲委託民調機構,天天問人民:「你是台灣人?中國人?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如果政府處心積慮要遠離中國,不僅政治上去中國化猶恐不及(中華民國總統及官員都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教育上也去中國化(認識台灣社會篇讓自我異化向下扎根),文化上也去中國化(突出本土文化),種族上也去中國化(自稱為有異於中華民族的新興民族),歷史上更去中國化(國史館宣稱今後不修中華民國史),在這種政策下,台灣的「族群」要和諧,兩岸關係要緩和,台海要和平,那真要等日出西方。除非「跨黨派小組」的建言能匡正上述這些錯誤的政策,一切宏遠的目的,不過徒托空言。而以「跨黨派小組」的領導人及可能的成員背景來看,能實現他們自許的目的,希望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