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必須為「和平統一」做最大的努力
兩岸必須為「和平統一」做最大的努力
世紀之交的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跑線上。
中國已定下50年的經濟發展方略,50年後,中國將以二倍於美國的生產總值列身世界強國之林。
中國西部大開發藍圖的展開和參加WTO,中國成了全球最熱門的新興市場和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這樣評價:中國大陸已是世界上第三經濟體,超過了德國,僅次於美、日,而且以某些標準衡量已超過日本。總有一天,中國大陸的經濟力量,可能超過今天世界上所有富裕工業國的總和。
和平與發展是大趨勢 中國面臨極好的建設機會和挑戰
儘管中國歷史上有過輝煌,但百多年來的中國近代史卻是一幅飽嘗列強侵略、掠奪,國衰民窮、滿目瘡痍的圖像。差不多二百年以前,拿破侖所預見的「中國──那裡躺著一個沈睡的巨人,讓他睡吧,因為一旦他醒來,他將改變世界。」
中國,當他醒了過來時,面臨著極好的機遇和挑戰。
全球在向多極化發展,和平與發展是大趨勢,在一個相當長時間裡,存在著一個有利於中國繼續開放改革,進行經濟建設的國際環境。
二十多年來的開放改革,中國已是世界第十貿易大國,是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的直接投資接受國,中國擁有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二,國民生產總值位列世界第七。中國逐步走向經濟大國的地位,不僅僅反映在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的比重在整個國際經濟比重的提高這一方面,而且中國的經濟發展動向已對國際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近代中國發展的歷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殷實,前景如此明朗、樂觀。
但中國仍是一個在發展中的國家,總體經濟規模雖已居世界第七位,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較低,內部各項改革任務還相當繁重,遇到的困難也不少,無論是經濟改革、政治改革,陣痛無可迴避。貪污、失業、貧富差距等等都有待解決。
中國還將面對一個複雜、充滿變數的國際環境。還有一些人把中國經濟的增長和中國的崛起看成是對別國的威脅,而對中國處處予以圍堵和遏制。
爭取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以實現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標,成為北京極其重要的課題和艱巨的挑戰。
睦鄰合作關係是中國經濟建設的必需
中國是一個擁有綿長邊界線和多鄰國的國家,陸上鄰國有15個,海上鄰國有7個。
它同世界上有數的具有核武能力的俄羅斯和印度接壤,與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有第一流海空軍技術裝備的日本隔海相望,中亞幾個國家不僅中國西部一線相連,而且還有民族的、宗教的關係。移民、社會變革、列強入侵、民族宗教的等等原因,中國邊境在歷史上從來就不平靜,尤其當中國國力孱弱時。
50年代初,中國便提出了和平共處的睦鄰政策,雖然在這之中,因領土糾紛而和某些鄰國發生過不幸衝突,現已得到較妥善的解決。
中國和越南在一千二百多公里長的陸地邊界存在的問題,終於全部劃定,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三國的邊界已完成劃定或基本得到解決。
今天的中國同鄰國已建立了良好的經濟貿易關係,中國出口量的一半被周邊鄰國所吸納。
保持和發展與眾多鄰國,特別是接壤鄰國,共同構築起穩定的和平共處的鄰國關係,依然是北京進入新世紀之際的重要方面。
中國和東盟已確立了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中國並成為東盟經濟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亞州的金融風暴,一些國家遭遇困難,中國在信貸上予以支持,並在自己也有困難情況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
中國和日本建立的面向21世紀的中日睦鄰友好合作關係,標誌著這兩個在亞洲的重要國家,一旦進入新階段,它對穩定亞太地區的局勢和對亞洲經濟發展前景的影響的重要性,應是無人懷疑。
中國西部對於中國來說,是中國構築穩定周邊環境的重要方面。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的三角關係,境內宗教、民族的複雜因素和外部勢力的滲透,使北京對此不敢掉以輕心。北京施行的西部大開發和密切同中亞鄰國的友好合作以及改善同印度的關係,相信它對穩定這一地區所作的努力不會是徒勞的。
穩定的中美關係是中國構築穩定建設環境的重要基體
美國,由於它所處的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地位,對21世紀的國際秩序所產生的影響依然巨大,亞太地區的安全穩定與否,美國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主導因素。對於中國而言,一個良好合作的中美關係,對中國順利完成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價值自不待言。
無論從宏觀戰略角度,還是從微觀的具體外交政策層次,從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到今天的江澤民,都清醒認識到,在國際諸關係中,在中國周邊的環境中,中美關係是中美外交政策的軸心,它具有廣泛而且深刻的影響。所以,他們都親自主導著這方面的關係。
中美關係,既有合作,也有衝突與對抗,睛雨相間。中國對美國的霸權主義是堅決反對的,對美國對中國懷有敵意也是深知的,但從不否認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無可代替的作用,所以一直都在尋求以穩定合作代替對抗和敵視。中國自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來,更希望有一個正常發展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
美國也明白,無視一個擁有核武力和正在崛起的亞洲大國的存在,乃至與之對抗,不僅愚蠢而且危險。正因為中國擁有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和先進軍事科學實力,使美國在「圍堵」和「遏制」之外,不得不同中國改善關係。
中美關係的正常發展符合中美雙邊利益,也使區域性和全球性事務得益。如它對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防止南亞次大陸核軍備競賽的升級和失控等等,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柯林頓政府任期將滿。但對中國採取的全面接觸,在兩岸關係上的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不支持台灣獨立的對華政策是美國兩黨的共識,預期將會延續下去。
建立中美的戰略夥伴關係是一項艱巨而是可能和必需的任務,有助於21世紀全球的穩定、發展和繁榮,它對中國的繁榮尤為重要。在美國予以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和中國參加WTO之後,中美關係可能以此為新的紐帶,把合作關係,帶進新的世紀。
兩岸和平統一有助內外環境穩定 促進中國經濟更快發展和民族復興
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由於它的歷史的、政治的和外部原因,已成為關係到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周邊環境的穩定和中華民族復興這一個既是中國之內,又涉及如美國這樣的大國介入的問題。
在新世紀,每個炎黃子孫都滿懷希望能早日實現國家統一和平,民族復興。中華民族大家庭,只剩下台灣尚未團圓,也成為影響中國早日強大的障礙。
台灣無論從它的歷史、地理位置和今天的建設成就,對於中國實現現代化、國家安全都非常重要。兩岸統一,優勢互補,必將為中華巨龍的騰飛提供強有力的動力。
今天,大陸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明顯提高有目共睹。它已和美、俄、日本、歐盟、東盟等等國際主要國家,力量中心和鄰國建立了雙邊和多邊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夥伴關係,一個中國的格局已在國際社會上得到普遍承認,「兩國論」、「一中一台」、「台灣獨立」既已為國際社會所拒絕,也違背了島內多數民眾的意願和根本利益,同時也受到海外華人、僑胞的反對。
不能不看到,某些國際勢力,不希望看到中國統一,是他們把台灣作為圍堵中國、遏制中國強大起來的政策的一部分,他們或明或暗,花樣百出支援島內分裂勢力,可惜島內有些人一心把分裂的希望寄托在外國勢力身上。
陳水扁上台,對兩岸關係表達了一定善意和和解。但北京不會允許把台灣問題無限期拖下去。當前既看到兩岸存在和平統一的契機,也不能忽視由於以台獨為綱領的民進黨執政,統一與分裂的較量將更趨激烈,台灣問題更加嚴峻和具有更大的潛在危機。
北京擔心兩岸一天不能統一,外國勢力覬覦這塊具有戰略價值的「不沉的航空母艦」和「進攻大陸的跳板」的心就一天不死,中國的安全也由於外國勢力在身旁任意游弋和可藉故干預而受到威脅,兩岸對立,內耗民族元氣,不利於民族繁榮復興。
台灣海峽是整個中國安全屏障的重要部位,中國為安心進行經濟建設,需要集兩岸力量和智慧,不會讓台灣分裂於中國之外。
台灣3月大選,大多數台灣民眾反對台灣獨立的意願已表露無遺,5月台灣在大學生進行的大學生看兩岸的民意調查,逾七成的大學生認定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大部分希望和平,不要獨立和戰爭。
潮流所向,民意所在,兩岸和平統一應是兩岸人民共同希望。
過去,相對穩定的國際局勢和周邊環境,為中國贏得了建設時間,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信北京領導人,會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建立有利於中國爭取時間,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穩定外部環境。
如無意外,在21世紀中葉,一個強大起來的中國將出現在亞洲而令世人注目。◆
社論
國際瞭望
宏觀兩岸
香港回歸
新政府的兩岸政策
跨黨派小組
西望中原
七七抗戰紀念-保釣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