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未過萬重山

美國大選評述
花俊雄
(旅美政論家)


 二○○○年的美國大選已經結束,但第四十三任總統卻並未順利誕生。

佛羅里達州成全美焦點

 二○○○年十一月七日晚是美國近幾十年來的大選最長的一夜!小布什與高爾勢均力敵,選情緊繃,結果的揭曉將是漫漫長夜,人們心裡早有準備,但誰也沒有想到一直到隔天的清晨,白宮的寶座誰屬仍在未定之天。開票過程跌宕起伏亦早在意料之中,但誰也沒有料到竟然如此玄乎。

 七日晚上八時,各大主流電視網開始播報開票情況,不久即宣佈佛羅里達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高爾以些微的差距領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小布什而取得該州二十五張選舉人票。開票前,各大主流電視網主播和選情分析專家預斷,如果高爾能夠在密西根州、伊利諾州、佛羅里達州獲勝,就能順利入主白宮。開票不久,這幾個州果然一個一個落入高爾的手中,選情頓時顯得非常明朗。不料到了九點四十五分各大主流電視網又紛紛收回成命,承認預報有誤,重新將佛羅里達州歸回未決一類,選情重新陷入渾沌狀態。到了深夜十二點兩黨候選人在全國得票態勢已經明朗,除新罕布什爾州以外,東北及新英格蘭其餘各州,大湖區周圍各州,西海岸除奧勒岡州外,華盛頓州和加州歸入高爾的「版圖」。而中間地帶除新墨西哥州外儘是小布什的天下(經過重新點票,新墨西哥州幾經易手,十一日小布什反以四票領先高爾,十四日高爾又以領先四百九十六票再次奪回該州的五張選舉人票)。十一月八日凌晨二點,還有威斯康辛、艾俄華、奧勒岡、佛羅里達等州勝負未決,小布什和高爾各得二四六和二四二張選舉人票,佛羅里達的二十五張選舉人票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到八日凌晨二點三十五分,各大主流電視網先後宣佈小布什在佛羅里達州以一個百分點領先,當選為美國第四十三任總統,但一小時之後又宣佈差距太微小,鹿死誰手猶未可知。高爾在媒體宣佈小布什獲勝之後,隨即致電小布什認輸,但一小時之後,也因差距只有一千七百八十四票過於微小又撤回。到了凌晨四點左右,威斯康新和艾俄華高爾領先累計選舉人票達二百六十張,奧勒岡州小布什獲勝累計選舉人票達二百五十三張(幾天之後,經過重新計票,高爾反而領先小布什)。全國的焦點集中在佛羅里達,而且決定勝負恐怕不會超過一兩千票。由於差距微小不到百分之零點三,根據佛州法律必須重新點票,共和黨選派老布什總統的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民主黨選派前國務卿沃倫‧克裡斯托弗監督清點。由於民主黨的重鎮棕櫚灘發生許多選舉糾紛,如由於選票設計的缺陷有許多選民誤投布坎南(布坎南自己也承認按照正常情況他不可能獲得三千四百張選票),更因此產生了多達一萬九千張的廢票。共和黨方面認識到重新點票很可能對小布什不利,果不其然,到十一月十日早晨清點的結果小布什領先的幅度縮小到只有三百二十七票。他們知道如果民主黨要求在棕櫚灘等四個郡進行人工清點,高爾很可能反敗為勝,因此不得不自食其言,入稟聯邦巡迴法院,要求法官發出禁制令,停止人工重新點票,但被法官駁回。到十一月十五日下午二時為止,小布什只領先三百票。十一月十八日經過驗點於十七日午夜十二時寄到的海外選票後,小布什領先九百三十票。隨著人工點票持續下去,情況還會變化,海外選票會不會穩定小布什的領先,人工重新驗票所得票數能否計入,仍有待十一月二十日下午二時佛州最高法院聽證裁決。高爾與小布什誰勝誰負仍在未定之天。

綠黨攪民主黨的局

 選前有人預測,高爾可能在全民投票的票數上落敗,但由於在各大州領先,反而以選舉人票超前而險勝。孰料結果剛好相反,即使經過清點,判定佛羅里達州小布什獲勝,小布什在全民投票的票數上仍落後高爾二十萬多票,卻以選舉人票多高爾十八票而當選。這在美國兩百多年的選舉史上僅有三個先例(分別發生在一八二四年傑克遜與亞當斯,一八七六年海斯與提爾登和一八八八年克裡夫蘭與哈里遜的競選,亞當斯、海斯和哈里遜均在全民投票的票數上落後,卻以選舉人票超前而當選)。即使小布什最終以歷史上最微小的普選票數在佛州領先而取得佛州的二十五張選舉人票,他也是以自一九一六年以來選舉人票相差最少入主白宮的總統。一般選民對於選舉人團的歷史及其功能均不甚了了,對於何以不以全民投票的票數為準,而以選舉人票決勝負,也大惑不解,不少人主張廢除選舉人制。如果此次選舉又重蹈覆轍,不免此議重起。

 高爾以八年副總統的經歷,又正逢美國經濟持續多年的榮景卻輸得可惜或贏得辛苦,除了他個人的因素以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克林頓的影響。儘管高爾盡力保持與克林頓的距離,甚至有意識地挑選參議院率先譴責克林頓行為不檢的民主黨參議員利伯曼作為競選搭檔,但始終擺不脫克林頓緋聞案的陰影。美國選民普遍認為克林頓使經濟步入正軌,但他在道德上卻誤入歧途。從東岸到西岸有百分之六十的選民不喜歡克林頓的為人。高爾既然與克林頓保持距離,就不能堂而皇之地為經濟一片好景分享功勞。而在社會承平,經濟繁榮的大環境下,大選找不到令人動心的重大議題,政治人物的道德表率就顯得比治國能力更為重要。小布什就是藉此揚長避短迎戰高爾,而使得高爾不免被動。

 在兩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容不得任何第三者介入。此次大選共和黨固然有布坎南的改革黨掣肘,民主黨有拉爾夫‧納德的綠黨攪局。但布坎南屢戰屢敗,已成強弩之末,對共和黨小布什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布坎南在全國的獲票率不到百分之一。而拉爾夫‧納德的綠黨卻是一股新興的力量。固然綠黨在此次大選中並沒有在全國達到獲票率百分之五的門檻,但在幾個關鍵的決戰州如新罕布什爾、奧勒岡和佛羅里達,卻舉足輕重。根據民調,投票給拉爾夫‧納德的選民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會投票給高爾,納德在全國獲得二百七十萬票,以此比例計算,如果將納德的一半票數歸入高爾,高爾即穩操勝券。以有爭議的佛羅里達州為例,納德獲九萬五千餘票,只要撥個零頭給高爾,形勢立即改觀,勝敗立判。對民主黨和高爾而言,拉爾夫‧納德不啻是落入一鍋粥中的老鼠屎,但這種不幸並非僅落在民主黨和高爾身上。一九九二年老布什競選連任,如果不是佩羅特攪局並獲得百分之十九的選票,老布什(獲得百分之三十八選票,落後於克林頓百分之五)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

 當然假如高爾能夠贏得他的本州田納西和克林頓的本州阿肯色他也能以全民投票多數和二百七十七張選舉人票脫穎而出,無奈他在以上兩州均以四個百分點落敗,並且創下一九七二年麥高文輸掉他的本州南達科大州以來,第一個總統候選人在他的本州落敗的例子。高爾在田納西落敗的主要原因是,這十年來高爾對田納西州疏於經營,民眾已經不把他當作田納西人。其次是,十年來高爾向左走,而田納西向右轉,如今田納西的州長席位及參議員的席位,均為共和黨所把持,這就是為何小布什在選前滿懷信心宣佈﹕「Tennessee is Bush country ! Gore is not going to win in Tennessee, he is not going to win in Washington, D.C.!」(田納西是小布什的,高爾贏不了田納西,贏不了華盛頓特區)同樣道理,阿肯色州老百姓對克林頓也日漸疏離,更何況高爾並沒有讓克林頓到阿肯色為他積極拉票。高爾在田納西和阿肯色的落敗正應了流行美國的政治名言﹕「All politics is local politics !」(政治全是地方政治!)「沒錢萬萬不能」

 小布什在八日凌晨曾經享受過不到一個小時勝利的喜悅,隨即又陷入焦灼的等待。但即使小布什以選舉人票領先入主白宮,他今後四年的日子也不好過。參議院目前兩黨可能平分秋色,而眾議院共和黨佔二百二十席,民主黨佔二百一十一席,共和黨只有九席微小的多數。小布什可能以百年來最微小的差距入主白宮,以一個極端弱勢的總統,而又缺乏中央政治經驗,如何運籌帷幄折衝樽俎,是他必須面臨的重大挑戰和考驗。

 從中央的權力分配來看,如果小布什入主白宮,他所領導的是一個分裂的國家,從選民的傾向來看美國也處於分裂狀態。根據分析在這次大選的拉鋸戰中黨派立場分明,十個選民之中有九個選給自己黨派的候選人。男性、高收入者和白人選民多投小布什﹔女性、中低收入者和少數族裔多擁護高爾。「I am a uniter,not a divider」(我要統一,不要分裂)是小布什的競選中心主題,如何兌現就要看他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技巧了。如果高爾此次不幸敗北,他的政治生命也遠遠沒有結束。根據歷史經驗,高爾捲土重來並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極高。一八四二年傑克遜以選舉人票輸給亞當斯,四年後再次參選,順利入主白宮。一八八八年克裡夫蘭以選舉人票輸給哈里遜,四年後重披戰袍,終於洗雪前恥。以高爾年方鼎盛,政治野心仍強,今後四年必然會讓小布什時時有芒刺在背之感。

 二○○○年的美國大選創下了美國選舉史上幾個第一,勢將成為歷史課和政治課的熱門主題。

 舉世矚目的克林頓總統夫人希拉蕊在紐約州以十二個百分點領先對手拉齊奧,順利當選參議員,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進入參議院的第一夫人。人們喜歡將希拉蕊與羅斯福總統夫人埃莉諾相比,埃莉諾雖然熱中政治和社會活動,卻拒絕羅斯福總統的顧問勸她競選公職,她擁有的公職是杜魯門總統任命她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一九六四年羅伯特‧肯尼迪曾經空降紐約擊敗共和黨現任參議員肯尼思‧基廷,因此希拉蕊並不是第一個空降紐約取得參議員競選成功的第一人,只是她贏得比較艱辛。一直到今年六月,接受訪談的十個人中仍有四個人說他們會投給任何候選人,但絕對不會投給希拉蕊。希拉蕊在宣佈投入選戰後到投票前的四百八十九天跑遍了全紐約州六十二個郡,磨損了六條長褲,真可謂摩頂放踵,終於獲得紐約選民的支持,創造了歷史。

 紐約參議員競選炙熱的光芒掩蓋了隔鄰新澤西州金光閃閃的參議員選舉。

 新澤西州民主黨參議員盧騰伯格宣佈退休空出來的一席,民主黨參議院競選委員會主席新澤西州參議員托裡薩利希望能夠由巨富自掏腰包競選,以免加重民主黨籌款的壓力。他們選中了華爾街證券公司戈德曼‧薩克斯共同總裁億萬富翁科爾塞因。科爾塞因從自己的金庫中取出六千萬美元,比對手多花了十倍以上的競選經費,擊敗了共和黨眾議員鮑勃‧弗蘭克。科爾塞因的財大氣粗,創下了歷史上花錢最多的參議員選舉,因此,共和黨譏諷科爾塞因參議員的寶座是用錢買來的。

 美國的選舉正應上中國的一句老話﹕「錢非萬能,但沒錢卻萬萬不能。」美國選舉史上大撒鈔票卻鎩羽而歸的大有人在,遠的不說,近年來紐約的出版界鉅子福布斯、香水大王埃斯特勞德,加州的石油大亨凱基同樣花了幾千萬,卻效果有限。今次改革黨的布坎南花了一千二百萬美元卻只獲得不到百分之一的選票,而拉爾夫‧納德只花了八百萬美元卻拿到約百分之三的選票。希拉蕊花了二千六百萬美元,而她的對手拉齊奧比她多花了近一千萬美元,卻仍然落敗。據估計這次美國大選花費大概超過三十億美元,超過歷史上最高水平。選舉是有錢人玩的政治遊戲越來越成為普遍的現實。

 在所有的選舉插曲中,最令人不解的可能是,死人竟然當選。密蘇里州州長卡納漢在競選參議員的過程中因飛機失事喪生。但他的名字仍然留在選票上,並且以領先二個百分點獲得當選。密蘇里代理州長已經宣佈將任命卡納漢的遺孀瓊‧卡納漢擔任參議員。

投票率百分之五十左右

 美國政客喜歡對別人說教,誇稱美國民主制度如何完美,如何放諸四海而皆准,如何值得全世界人學習,他們一向熱心要將這種制度輸出。然而這次發生百年來第一次投票結束後整整一個星期,新總統仍無法順利產生這種撲朔迷離的情況,弄得全世界各國領袖像美國主流媒體一樣,陷入發出賀電,又不得不立即收回的尷尬。美國這樣先進的國家,居然無法設計出全國格式相同、選民簡明易懂不易犯錯的選票,居然無法設計出能夠迅速無誤地算出選票的投票機﹖全國大選事關重大,競選花費驚人,而全國選舉機制和基礎設施竟然如此落後,令人大惑不解。或許經過這次的紛爭擾攘,痛定思痛,會有根本的變革。分別有六百多萬和八百多萬選票,三十三張和五十四張選舉人票的紐約州和加州都能夠迅速準確地開出選票及確定選舉人票誰屬,佛羅里達州有什麼理由辦不到﹖為什麼其他四十九州都好好的,唯獨喬治‧小布什弟弟擔任州長的佛州弄出這麼大的紕漏﹖而最有爭議的棕櫚灘郡偏偏是猶太裔老人和少數族裔集中的選區,這就更為敏感。這些疑雲如不釐清,小布什即使入主白宮,仍將是他心頭的陰影。至於如何解開目前僵局,固然有人主張循法律途徑解決,但多數人認為必須審慎,因為法律程序曠日廢時,勢將引起政局動盪安。有人認為,既然憲法賦予選舉人獨立投票的權力(雖然有二十五個州嚴格規定選舉人必須按照全民投票結果投票),不妨讓他們在十二月十八日開會時讓他們各憑良心行使他們憲法賦予的權力。也有人認為,到十二月十八日如果還無法廓清佛州的亂局,法官可以下令禁止佛州州長傑布‧布什,總統候選人喬治‧小布什的弟弟,發出選舉人證書,沒有證書,佛州的二十五個選舉人就無法投票,而讓其他四十九州的選舉人進行選舉,這當然意味著高爾就能順利當選。傾向共和黨的專家則以一九六○年總統大選為例企圖說服高爾認輸。他們認為,那次選舉,高爾競選總幹事威廉‧戴利的父親時任芝加哥市市長理查德‧戴利在芝加哥以及當時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林登‧約翰遜在德州都發生選舉舞弊事件,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松為了顧全大局,豁達大度地接受了選舉結果沒有提出任何挑戰。但是這個比喻和推論並不能讓人心服,因為此次大選的結果與一九六○年的大選截然相反。一九六○年大選肯尼迪在全民投票中固然只以近十二萬票領先對手尼克松,但在選舉人票方面卻以三百零三票對二百一十九票大幅領先,即使尼克松提出挑戰,也無法改變結局。因此尼克松這個政壇上的梟雄樂得採取高姿態,並且以此作為東山再起的資本。果然八年之後捲土重來,報了一箭之仇。

 處於這樣危疑難定的情勢之下,最好的辦法是冷靜、理智、耐心等待,美國人民大體上做到了這一點。要是發生在別的國家,說不定會發生騷亂或暴動。美國人民一般相信並尊重依法處理這樣的選舉糾紛,反對煽動情緒,這是法治深入人心的結果。這次總統大選,選民投票積極性空前熱烈,但即使如此,投票率還不超過百分之五十,而候選人勝敗的判定又如此薄弱,這不能不說是美國民主白璧上的瑕疵。或許經過這次選舉,選民能夠意識到在選舉中,每一票都不可少,從而積極參與,大大提高美國當選的投票率,以免美國式的民主在西方先進的民主國家成為笑柄。

美國政局充滿不穩定因素

 在這次的大選中,改革黨和綠黨的投票率都無法跨過百分之五的門檻(一九九二年和一九九六年佩羅特分別獲得百分之十九點零三和百分之八點五二的選票),顯示兩黨制牢不可破,但第三黨的介入仍可能產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攪局作用。從選舉結果看來,很顯然選民對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候選人都不是很滿意,也沒有明顯的偏好。因為高爾和小布什在競選過程中都沒有表現出過人的領袖氣度,而兩人的政綱並沒有顯著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差別,平分秋色似乎是合理的結果。民主政治必須是多數統治才能有效率和效力,二○○○年大選的結果將使今後的美國政局充滿不穩定因素。在經濟方面,固然目前新總統難產的僵局給股市帶來重大的震盪,但大位一定,兩黨平分秋色的結局對今後的經濟,並非壞事。由於兩黨都不具備絕對的優勢,因此經濟政策上不會有重大的改變,既不可能過度自由也不可能過度保守,有人認為,這是克林頓總統主政期間(克林頓一九九二年和一九九六年分別以百分之四十三和百分之四十九的得票率入主白宮,而國會參眾兩院均在共和黨掌控之下)美國能夠維持近十年經濟繁榮的因素之一。

 這次美國的大選固然惹來不少譏諷,但人民顯然比政客更有耐心。軍隊既沒有宣佈動員,警察也沒有實行宵禁,股市雖然震盪,但隨即回歸市場機制,並不像有些政客危言聳聽那樣,有危機降臨的恐慌。當然此次大選所暴露的種種缺陷肯定是今後一段時間的熱門話題。

 (本文自十一月八日開始起草至十一月十九日曾數易其稿並一再延宕。文中數據以至十一月十九日午夜十二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