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陳水扁政權面臨危機

李家泉
(北京聯大台研所名譽所長)


 近一個時期來,台灣島內風雲激盪,朝野政黨展開對決。十一月十一日,台灣三個主要在野黨,即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三黨領導人舉行圓桌會議,發表共同聲明,指出台灣島內投資環境日益惡化、人民痛苦指數上升、兩岸關係益形嚴峻惡化的亂象。並著重提出,要求台灣當局回歸「九二共識」,推動兩岸「三通」和調整「戒急用忍」政策。台在野黨相繼提出的對「行政院長」的「不信任」案和對台當局最高領導人的「罷免」案,亦仍在持續推動中。與此同時,執政黨及其影響下的部分民眾亦起而反對在野黨的做法。種種亂象,有增無已,人心浮動,其根源究竟在哪裡?其下一步趨向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又如何?本文試作如下探討。一、施展「催生術」下的「早產兒」

 陳水扁政權其實是「早產兒」,不是懷胎十月,而是懷胎最多不過六個月。它是在其「恩師」李登輝迫於形勢需要,緊急施展「催生術」下而提前誕生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三‧一八」大選前,李登輝就極力反對「連宋配」,即連戰和宋楚瑜搭配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內部及連、宋本人原本都是同意的,可就是身為黨主席的李登輝極力反對,最後並以宋楚瑜「違紀參選」罪,開除了宋的國民黨黨籍,迫使宋楚瑜只好以「超黨派」身份參選,於是一組競選人成了兩組競選人,國民黨的分裂和票源分散,造成了原本處於弱勢而忽然峰迴路轉的有利於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的形勢。

 (二)在「三‧一八」大選前,李登輝即在一個重要問題上作出了有利於陳水扁而不利於連、宋的決定,這就是,一次選舉決定勝負,票多者即使未超過半數亦仍當選。而根據西方競選規則,未超過半數者,一般都應進行第二輪選舉。而李登輝深知,第二輪選舉將是兩人對決,國民黨的票源必須集中於一人,這在當時的情況下,對陳水扁是絕對不利的。結果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陳水扁撈得好處,其得票率雖僅百分之三十九點三,仍然作為有效當選。

  (三)在「三‧一八」大選前數天,李登輝跟著形勢不利於他所「欽定」的接班人連戰,心急如焚,十分擔心自己所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出現,即讓曾「情同父子」,而後來卻視若寇仇的冤家宋楚瑜當選,於是決定「棄連保扁」,傾全力動員其親信人馬如「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工商財團張榮發、施振榮、許文龍,以及身邊大將蕭新煌、陳必照等,共同支持陳水扁,這樣的「臨門一腳」,終於促成連陳水扁自己也曾不抱希望的結果出現了。

 由此可見,民進黨的陳水扁之所以能當選,其「恩師」李登輝是立了頭功的。李登輝明定的接班人是連戰,實際暗裡支持的一直是陳水扁。台灣的朋友們告訴我,陳水扁當選後,有兩人最高興:一個是李登輝,一個是陳水扁自己。難怪陳水扁上台後,兩人仍暗中來往,秘密接觸甚多,陳水扁的班子中就有不少是李登輝的親信人員。在台灣在野黨刮起「罷免」之風後,李登輝一直為之牽腸掛肚,暗地裡在國民黨內外施加影響,阻撓在野黨的聯合,以圖為他所「催生」產下的陳水扁政權擺脫困境。二、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人所共知,陳水扁政權是「早產兒」,存在諸多「先天不足」的症狀。陳水扁的投票支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九點三,還有百分之六十點七的人並未投陳水扁的票。即使在支持的百分之三十九點三投票者中,也有一大部分只是因為不滿意國民黨的黑金政治,而不是支持其「台獨」路線。故而他的政權基礎非常薄弱。還有,我的一位台灣朋友告訴我,國民黨執政的基本隊伍有三千多人,而民進黨充其量不過三百人,僅及十分之一,這也足以說明民進黨執政的條件並不成熟,其體質虛弱是先天的。

   然而在「助產婆」玩弄的「催生術」下,嬰兒畢竟已經產下了,怎麼辦?那就只有靠後來天補養了。於是拿出兩張單方:一個是由李遠哲來組織所謂「超(跨)黨派小組」,一個是向國民黨借將由唐飛來「組閣」,兩者加起來,就是陳水扁所標榜的「全民政府」,結果如何呢?所謂「超(跨)黨派小組」,至今唱的仍是「獨腳戲」,兩大在野黨──國民黨和親民黨都未參加,一度參加的新黨亦已於最近宣佈退出,至今什麼進展都談不上,唐飛「組閣」不過四個月,就因施政意見分歧和民進黨的重炮猛轟下,不得不被迫辭退,於是,所謂「全民政府」完全破產了!所稱「核四廠」的問題,不過是「導火線」,提前引爆政壇危機而已,由於「超(跨)黨派小組」動作不靈,唐飛又被迫下台,新政權已不僅是先天不足,而且是後天失調了。其困難可想而知。

 唐飛因「核四廠」而下台,「核四廠」又引發了全島性危機。如今的陳水扁政權,將國民黨唐飛換成民進黨的張俊雄,不但沒有使矛盾緩和,反使之進一步惡化。民進黨與國民黨的「高峰會議」剛結束,張俊雄就宣佈停止興建「核四廠」,輿論即刻為之嘩然,先是「倒閣」之風勁吹,繼而「罷免」之聲四起。最近三大在野黨領袖舉行的「圓桌高峰會議」,發起了「罷免案」,與此同時,民進黨也發動所控制下的部分民眾走上街頭,高呼反對「罷免」某領導人。目前,所謂「違憲」和「護憲」、「禍台」和「救台」的一場鬥爭,其序幕已經揭幕了。

 現今的台灣,主要有三大矛盾很難解決:一是權力分配的矛盾。執政黨內部,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圍繞權力「大餅」分配的鬥爭會沒完沒了;二是政治體制的矛盾,民進黨是主張「台獨」的黨,而今接管下來的卻是原封不動的為國民黨所長期經營的政權機器,省不省,國不國,非牛非馬,不倫不類,其關於「憲政」和 「體制」之爭也會沒完沒了;三是前途走向的矛盾。統乎?獨乎?不統不獨乎?民進黨統不甘心,獨無出路,依外求存,拖中求變,所引發的矛盾和衝突更會沒完沒了。三、各種亂象的總根子何在?

 看起來是以上三大矛盾、導火線是「核四廠」,但歸根結蒂則是:台灣究竟向何處去和由誰來主控台灣未來。就這個意義上說,當前台灣諸種亂象的總根子還是台灣當局的「獨」心不死,從而引爆各方面的問題。

 說陳水扁政權「獨」心不死,有那些表現呢?

 政治上,拒修「台獨黨綱」,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拒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拒不承認台灣人是中國人,拒不承認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關於「一個中國」原則所達成的「共識」,又說什麼「統一不是唯一選項」,把台灣「光復日」說成是「終戰日」,把「九二共識」說成是「九二精神」,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而說是「華人」,把認同中國的僑胞貶為「老僑」而認同台灣的則褒為「新僑」,在慶祝紀念辛亥革命紀念的「雙十」慶典上,有意突出所謂「台灣精神」而排斥一切認同中國的口號。

 經濟上,把新台幣宣佈為「國幣」,拒絕調整對祖國大陸實行的「戒急用忍」政策,拒絕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大三通」和「小三通」,陳水扁在所著《台灣之子》一書中,當其談到台灣對大陸的經貿政策時,一味強調「單向投資、單向旅遊、單向直航」,而反對大陸對台灣投資,反對大陸同胞去台灣旅遊,反對兩岸雙向直航,一句話,反對兩岸經貿文化上的對等交流往來。

 事實上,大量採購軍備,美國防部前不久宣佈向台出售包括導彈和火炮在內的十三點○八億美元武器裝備。英國倫敦戰略研究所新近發表的二○○○年到二○○一年度「全球軍事報告」指出,「台灣仍是世界主要武器進口者」,本年度台灣編列所謂「國防支出」達二千七百一十九億元新台幣,占歲出總額百分之十五點五,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六點七。另外,其科教文支出中還「暗藏」著一些軍事科技方面的研發經費。

 文化上,一心欲割斷台灣與祖國母親的「臍帶」。陳水扁十分強調「本土文化」,認為台灣的「教育政策應以建立台灣主體性教育為首要目標」。台新當局把台灣的「閩南話」視同「國語」,把台灣的「歌仔戲」視同「國劇」。許多大專學校被通知要停止「中國史」的教學,小學則「必須修讀一種鄉土語言」。最近又醞釀要廢除已通行多年的「漢語拼音」。

 「外交」上,當民進黨處於在野黨地位時,曾拚命反對當局的「金錢外交」,而今有過之而無不及。據報導,陳水扁上台不到三個月,就迫不及的領著一幫人,帶著二點五億美元跑到中美洲和非洲的六個國家大撒金錢,充當「散財童子」。李登輝時期每年給美國卡西迪遊說公司的經費為二百五十萬美元,陳水扁上台後即提高為三百萬美元。預計台當局二○○一年的「援外預算」,將超越一百億元新台幣。

 綜上所述,正是由於陳水扁政權的「獨」心不死,社會民眾不放心,結合陳水扁主政以來的其他種種表現,在台灣社會和在野黨中引起強烈反彈是很自然的。台灣民進黨,一有「台獨」心結,二有「反商」心結。反「核四廠」及遲遲不肯實現「三通」及調整「戒急用忍」政策,都是屬於「反商」或「反統」情結的部分。所有這些統統交織一起,怎麼能不引起一系列矛盾和對抗呢?台灣島內又怎麼能不亂呢?股票又怎麼能不一跌再跌呢?根本問題是台灣新執政當局的路線和政策問題,不是「換黨」和「換人」的問題。筆者十分擔心,如果堅持錯誤路線和政策不改,更大和更嚴重的亂局還可能隱藏在後面呢!□《海峽評論》2000年12月號 第1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