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史上的第四次大衰退

何新
(政協委員兼調研員)


1990年2月15日我曾在香港《明報》發表一組短論認為,戈爾巴喬夫所開啟的世界變革,其後果正如《天方夜譚》故事中漁夫開啟所羅門寶瓶釋放惡魔,亦如潘多拉開宙斯魔盒,除虛無飄渺的希望外,給人類所帶來的將是深不可測的大劫難。這話在當時正席捲半個世界的「民主化」浪潮中,是一種不和諧音。但是在經歷了短暫的「民主」勝利狂歡後不到兩年,環顧1991年底的整個世界,卻都已進入一片風雨飄搖,前途莫測的迷茫之中。這是很有諷刺意義的。

1987年,美國經濟學家Ravi Batra發表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90一書。書中預言美國經濟將於1990年進入衰退,這衰退將反覆發作,而在1997年前後達到最低點。他並且預言,美國的經濟衰退,將引起整個世界經濟的大動盪。包括日本和亞洲新興工業化地區,都將受到震動和影響。

我們注意到,1990年底,美國政府宣佈美國經濟進入衰退。這場衰退至今已持續一年,仍沒有復甦跡象。同時,這次經濟衰退發生在蘇聯和東歐集團已從政治到經濟全面崩潰,美國已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的背景上,就尤其引人注目。另一方面,從1991年的整個世界經濟走向看,基本可以確認,除西太平洋地區外,一場巨大的經濟蕭條,的確正在緩慢然而有力地咬嚙著以美國為首的大部分世界經濟。

康德拉季耶夫(N. Kondratiev)在本世紀初曾指出,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50-60年左右的長期波動(kondratieff longwave cycle)。我個人曾經就世界市場利潤率、製成品價值變動、農產品和原料價格變動等指數作過若干比較分析。我注意到,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經濟可以說曾經歷了1825-1873,1873-1929,1929-1990的三次長波。這種約以50-60年為週期循環的長期波動,被康德拉季耶夫看作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一個本質特點。我們注意到,從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到1989-1990,這正是約60年左右的一個週期。

在經歷了1971年國際貨幣危機和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在80年代曾進行了重大的結構調整。80年代的十年間,日本領頭的微電子應用技術革命和亞太地區工業革命(包括中國經濟改革),推動世界經濟使之在主要工業國衰退的同時,仍保持增長的勢頭。但是,多數發展中國家,包括東歐、蘇聯等工業國,都在80年代相繼成為重負債國,並由於經濟停滯和改革失敗引發社會動亂,甚至陷入社會崩潰。1985年後美國亦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1987年10月發生震撼全球的股市大風暴。西歐經濟,在這10年中則始終處在滯脹、低效率、低速增長以及短期波動的局面中。所有這些情況,實際都顯示了二次大戰後出現的第四次世界經濟長波,由繁榮頂峰在向下跌落。當前,僅亞太地區經濟仍保持增長態勢。但其面臨的阻力之大,困難之多,環境之險惡,向未來展望亦殊不容樂觀。

今年以來,海灣戰爭美國取得勝利,世界資金市場激發了熾熱的金融投機活動,再度形成股市膨脹的「金融肥皂泡」。但是,全球性的生產能力過剩,導致工業利率下降,失業率上升,正從深部損害著世界各國的產業經濟。從長遠趨勢看,在世界經濟當前的表面活力下,潛伏著最深刻的危機。美國的財政和貿易雙赤字問題,已成為不僅困惱美國而且殃及世界經濟的痼疾。一年來美國和西歐各主要工業國在經濟衰退的浪潮中苦苦掙扎。以美國為首,實施國內市場保護,以構組共同體經濟圈形式分割世界市場的努力不斷加強,國際貿易摩擦日益加劇。

實際上,蘇聯及東歐近兩年來的災難性經濟崩潰,並不僅是意識型態和政治制度失敗的問題,可以說也是這一世界性經濟衰退進程的組成部分。

當前的經濟不景氣正在從東歐擴展到西歐,從美國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瀰漫到西亞太地區。雖然我們不排除近一、兩年中,世界經濟還會有局部回升和低速增長的小幅度反彈,但考慮到世界經濟的全面態勢和近十年來的基本趨勢,有根據認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可能正在進入歷史上第四次大衰退的下降低谷。90年代可能發生全球性結構性的經濟週期,也是資本主義經濟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大危機。比照眼前正在發生的世界經濟、政治現實,讀J. Naisbitt夫婦一年前出版的Megatrends 2000中對於世界經濟未來的樂觀許諾,真未免有妄人說夢之感!世界工業經濟史上的這第四次大危機究竟會以什麼樣的幅度和強度打擊各國經濟,雖然部分地取決於各國政府的明智對策,但也有很大超越人類意志的成分。因此整個90年代,對於人類絕不會是一個輕鬆的年代。隨之而將發生的必將波及全球經濟、政治動盪,很可能要持續要到下一個世紀初,才會完全顯示出其真正意義和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