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局勢探討」座談會記錄摘要
「台灣局勢探討」座談會記錄摘要
編按:島內台獨的囂聲已驚動了全球華人。釣運之後,一群紐約地區的朋友,繼續關心國事,而有「關心台灣委員會」,並於去年10月22日開了一個「台灣局勢探討」的座談會,他們憂心國事之情是可感的,也有許多寶貴的意見。我們也認為在蘇聯瓦解之後,美國獨霸全球,台獨的形勢是嚴峻的。但是,我們從台灣歷史來看,台灣問題從來都是中國勢力與外國勢力鬥爭的焦點,首先是荷蘭、西班牙,其次是日本殖民地,戰後是美國的半殖民地。所以,從本質來看,島內根本沒有所謂的「統獨之爭」,而只有中國民族主義與外國殖民主義之爭。統獨問題其實是取決於中國的興衰。只要中國不瓦解,台灣是獨立不了的。在物質上,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中國的復興只有依賴炎黃子孫有更大的主觀能動性的精神力量,這就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未來中國統一的精神力量必將是民族主義,我們完全贊同座談會的這項主要的主張。
紐約「關心台灣委員會」於去年10月22日舉辦了一次座談會,有二、三十人與會。比較深入地研討了當前的世局和台灣局勢與中國統一的關係。出席者皆為當年保釣運動及統一運動的朋友。這些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專業人士,分別任職於學術界、企業界、科技界和國際機構。座談會歷時四個多小時,大家針對當前形勢,作出了分析和提出了建議。以下是座談會記要。
應有國家統一的立法
第一位發言者林國炯博士就國際形勢和統一問題作了分析。他指出,中、美、蘇三角國際戰略關係起自70年代,中美關係解凍,在戰略上共同對付擴張勢力的蘇聯。進入80年代,美國在戰略上有求於中國,至為明顯,但到90年代,國際局勢起了急劇變化,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隨即而來的是蘇聯在短短一年內起了令人驚愕的變化,美蘇冷戰對峙數十年的局面,突然結束,「三角」戰略關係也告終止。也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台灣島內台獨囂張,國民黨在縱容台獨之際,在外交上大搞「雙重承認」以試探中國的態度。中國處在這樣的客觀現實中,應表示強硬態度,不惜考慮使用武力,完成祖國統一。
這位發言者表示,北京方面應有具體的步驟。他作出建議:一、中國立法機構人民代表大會應考慮通過嚴正法案,召告天下,若台灣出現獨立,即行動武。二、北京同時應就統一問題,制訂一個時間表,以壓迫台灣方面,不讓其永無止境地拖下去。三、北京也應明確立法,在法律上保障台灣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不改變,現行社會制度不改變,以安定島內廣大老百姓及各行各業人心。四、北京宜對台採取信任措施,在科技上、資源上主動協助台灣。這位發言者強調:北京過去多年來的對台政策皆以領導人旨意頒布,包括「葉九條」、「鄧六條」,台灣島內和海外人士都提出疑問,如果這些領導人不在位,對台政策是否會改變?有沒有可能改變?為何中國方面不以立法程序頒布對台政策?現在是法治社會,不應是人治社會,所以關係國家民族統一大業這般重要的事情,應該進行立法。當然,在立法之前,宜作周詳研究。
他一再強調:立法足以粉碎台灣方面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包括獨台和台獨。
同時,他認為現在是統一問題至為迫切的時刻,在緊要關頭,不惜以武力解決,而最壞的情況,乃美國干涉的因素,而所謂「美國干涉」,也不過是在經濟上制裁中國,中國在對外經濟上有一定的損失。至於美國是否會為台灣問題與中國打一仗,此問題的答案是「零」,美國決不可能為了台灣而與中國打起來。華盛頓的殺手鐧可能是聯合西方國家,在經濟上孤立北京,但中國可以開展多元性外交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關係。這位發言者預測,90年代的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逐漸孤立,這有利於中國的統一。
他建議北京加強與鄰近地區國家的關係,例如積極發展與日本關係,進一步加強與東歐及第三世界國家的關係,作為在台灣問題上與美國攤牌的重要部署,以抵消美國的經濟制裁。
建立中國統一的理論
第二位發言者龔忠武博士以「中國歷史上有利於統一的宏觀力量」為題,從歷史角度剖析統一問題。他開宗明義指出,台灣問題在客觀上已經提到日程表上來,中國歷史分分合合,現在已屆收尾的一章。香港、澳門回歸中國已經有了明確的日程表,台灣則不那麼好訂,最後一章也不那麼容易寫,因台灣問題確實比較複雜。他指出,中國歷史上有幾十個朝代,主要的就有二十四個,這些朝代的循環都有規律。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觀念根深柢固,這種思想最早源自孔、孟。儒家贊成和平統一,孟子見梁襄王有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即是和平一統之意,唯德者居之。但是,歷史事實卻證明,在二十幾次的朝代更替中,沒有一次不是靠武力的。
中國的統一,在歷史上有其文化因素,例如儒家的世界秩序思想,在種族方面,一統的中國有賴於邊陲民族的不斷加入和融合,使中國不斷擴大,到後期是「滿漢共流」。傳統中國的政府(government),被費正清譽為了不起的成就。正是中國人有管理才能,建立龐大的官僚體系,使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綿延不斷。在文化方面,自古以來,中國就有一些神秘的民族象徵,例如對龍、長城、黃河等的認同,有助於維繫國家、民族的團結和統一。
他在發言中論及地理因素,古代認為長江是天險,如赤壁之戰,阻擋曹軍南下,但到後來長江再不是天險,地理不再是阻礙統一的因素,1949年中共百萬雄師過大江,完成大陸上的統一。此外,在經濟因素方面,南北經濟的相互依存,例如隋唐大運河的完成,有助於中國長期以來保持統一。在歷史因素方面,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開頭就明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回顧歷史,二十幾個朝代的循環規律,不也正是如此。
這位專研中國歷史的發言者在結論時,突出下列幾點:一、在歷史上,軍事和政治是西強東弱,北強南弱。在經濟和文化上,卻又正好相反。二、朝代的分分合合,都免不了使用武力。合時,國家大治,分時,國家大亂,民不聊生。三、19世紀以前,挑戰來自北方和中亞邊陲民族,但鴉片戰爭之後,壓力和侵略來自東南沿海。四、至今台灣尚未與大陸統一,顯示中華民族面臨的挑戰是何等艱巨。
在解決台灣問題上,一、他認為北京應考慮到全面解決的因素,並要提出解決辦法,例如理論界、文化界要給一個恰當的安排,從各方面考慮到台灣可以扮演的角色。二、他認為北京過去一段時間對美國太過軟弱,在現代化與中國統一兩件大事上,孰輕孰重,還是並重?只要大陸對台灣稍為封鎖一下,島內就會受到很大衝擊,如果美國出面制裁,在魚與熊掌之間,北京如何取捨?今日台獨在台灣敢於鬧事,主因他們下了賭注,認為北京礙於美國壓力不敢輕舉妄動。國民黨和台獨均私下認為中國的現代化有求於美國,故對美態度軟弱。三、中國曾為北朝鮮和自己安全,與美國打了一仗,後來又為越南,間接與美國打了十年。中國現在是否有決心,為了領土完整,不惜與美國對抗?四、香港、澳門居民瞭解到經濟繁榮的重要性,一國兩制是否可以保持這二個地方的繁榮安定,台灣朝野顯然在密切注視。
北京決策者不懂社會科學
第三位發言者蘇文亞先生就當前海峽兩岸形勢和統一進行了具體分析。他肯定了大陸提出的三通政策,特別在吸引台資方面方針正確,已有初步成果。另在主動促進兩岸交往和互訪事上,逐漸打破僵局。北京最近嚴厲譴責台獨,間接指斥李登輝等人姑息台獨,甚有必要。但他同時也批評北京的一些做法,特別是80年代以來把希望偏重於寄托在國民黨高層的政策,實在有所偏差。這種押寶式的政治手腕,漠視島內政治、經濟、社會客觀情況的變化,明顯地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他特別強調,北京高層向來重視權術,而輕視社會力量,因此部份人以為拉攏某某高官要員,就可解決問題,這是大錯特錯。50年前的統戰手法,在90年代根本不起作用。他措辭尖銳地批評北京的決策者根本不懂社會科學,以人事派系的單一觀念掩蓋人民群眾、社會階層的要求。
他進而指出,北京根本不懂現在的國民黨。今天的國民黨已不是蔣家時代的國民黨,嚴格地說,已是黨不成黨,誰也不能控制大局,即使北京拉攏了李登輝、郝柏村等權勢之士,也不能解決統一問題。
他認為即使沒有美國直接插手,台灣的局勢發展下去,在五年之內,台灣甚有可能獨立。李登輝一夥人可以和台獨合流,即獨台與台獨合成一體。北京有人稱沒有外力直接插手,台灣不可能獨立,這是對形勢估計錯誤。
他分析台灣當局與美國關係時指出,李登輝政府最希望美國搞「二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使台灣重返國際社會。最低的期望則是美國協助台灣保持現狀。在島內因素方面,台灣當局賴以生存的有二個要素:一是經濟繼續繁榮,這是生存條件。二是民主改革因素,以「民主」為名,改變法統,一來順應島內社會力量的要求,二則認同美國期望,繼續倚靠美國。李登輝出任總統以來,明顯地推行這一套政策。
他又指出,在大陸因素方面,台灣當局寄望於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變天,配合美國和平演變政策,從中撈取政治利益,一旦大陸出現東歐蘇聯式變化,則可以在「自由、民主、均富」前題下統一中國。
台灣國民黨根本沒有和談的意願,所以提出所謂「文化先行,通商其次,政治最後」的方針,其目的不外力保現況,化解北京和平統一攻勢。
台灣當權派最害怕的是「武力攻台」,早在七年前就有國民黨中人士在美國向北京方面進行試探,希望北京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以換取台北開放三通。這位發言者一再強調,如果北京放棄武力,則統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觀察指出,國民黨內對三通問題沒有共識,他們並不知道一旦開展三通帶來怎樣的後果,是促進台獨的步伐?還是助長大陸「一國兩制」的條件?所以,在沒有共識情況下,國民黨只施「拖」字計。
他對於統一並不悲觀,因為只要大陸奉行社會主義,繼續獨立外交,強調國家和民族意識,在統一問題上,台灣將長期處於被動。但如果中國大陸屈服於美國強權壓力,或自身演變為東歐國家,則統一無望,台灣將自中國獨立出去。萬一出現如此情況,「民族罪人」一詞,應加在中國現今領導人頭上!
李登輝與美國政客一唱一和,堅持先搞民主改革,再論統獨問題。這位發言者一再指出,這是台灣統治當局急於建立所謂「政治遊戲規則」的手法,有了西方民主制的模式,足以抗拒北京。但在政治現實裡,每個國家有其獨特國情,跟著美國屁股走不會解決問題。
與美國攤牌的決心
民主遊戲規則在政治現實中,不過是騙人的東西。他質問,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守他們自己提出的民主規則嗎?美國在維護及擴張其國際霸權之時,又遵守了什麼民主規則?美國主流傳媒在報導第三世界新聞時,又遵守了什麼「客觀規則」?……李登輝所言之民主改革,實質上乃推行獨台,必要時與台獨結合。這位發言者還說:「如果我是忠貞國民黨員,我控告李登輝等人出賣國民黨利益!」
他希望大家深思,有那個國家的民主遊戲規則容許更改國號,分裂國土?李登輝姑息台獨,美其名為建立民主政治,或是在建立民主政治之時,姑息台獨,古今中外都沒有任何成熟的政治家會為了「民主」而分裂國土!
他最後表示,雖然北京一再強調以「一國兩制」方式完成統一,但他稱過去多年來,看不出北京致力於創造島內推行「一國兩制」的條件。香港有實行「一國兩制」的條件,但台灣目前都沒有,所以他抨擊北京推動統一不力,或是根本沒一套統一的具體計劃,甚至連周全一點的設想都可能未存在。
李登輝的如意算盤
第四位發言者是黃哲操博士,他的講題是李登輝的如意算盤。李在經過一場激烈的主流派與非主流派的國民黨內政治風暴之後,當選總統。他去年5月就職,6月召開「國是會議」,會期七天,在台北舉行。被認為是非主流的李煥、林洋港等未被邀請參加這個會議。可是李登輝卻廣泛的邀請了民進黨人士和一些海外的台獨積極份子參加。他特赦出獄的一些政治犯也被請到會,剛出獄的許信良,成了總統的客人,參加國是會議與李登輝平起平坐。
李登輝這樣做,對他來說有兩點作用,一是把民進黨和台獨人士請來談國是,就給人一種開明的形象。二是他又可依仗這些台灣人的聲音來向國民黨內的元老及非主流人士示威。因此,當這些人提議在總統府設置「憲政改革諮詢小組」時,他立即同意。因為這是「民意」要求他這樣做。
可是,李登輝企圖超越包括國民黨中常委在內的運作體系,而在總統府設立這樣一個機構時,在黨內引起強烈的反對。他以「民意」來壓制國民黨內的反對勢力的如意算盤,並未得逞,之後,國民黨設立「憲政研究小組」,由李煥、林洋港任共同主席。
憲政改革的重點在如何對待憲法這個問題,而修憲或是立憲,又直接涉及到台灣是統?是獨?還是維持現狀?在這些問題上在立法院有立委發表言論,也有立委質問國民黨執政當局。民進黨立委的質詢,其箭頭主要是指向郝柏村,不批評李登輝。這固然與台灣現行體制到底是院長還是總統負責有關,但是在對媒體發言或對群眾講話時,民進黨人士亦是依然如此。
叫一萬次「統一」的空話
在台灣問題上,民進黨人士先有台灣主權不及外蒙古、釣魚台和中國大陸,後有台獨黨綱的出現。這點與李登輝先以「來自台灣的總統」名義訪問新加坡,後有接受日本《產經新聞》訪問時表示,重返國際機構不計較名稱。兩者好像是一應一合,總的表現了台灣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的說法,而這些言論在美國、日本、歐洲也時有所聞。這種言論倡導者,有數位還是李登輝的政治謀士,有的甚至是「國家統一委員會」的研究員,為他出謀獻策。
國民黨在台灣四十多年,黨主席的言論與台獨的言論,頗多相似之處,這是第一次。黨主席禮邀素來主張台獨的人士做謀士,也是第一次。莫非是李登輝想藉這些「民意」來達到他的政治目的。
隨後各位在座朋友表示,他們對統一並不樂觀,主要是北京並未瞭解台灣社會實況,更具體一點,就是不知道島內各階層人民所想。大多數發言者都認為,沒有兵臨城下的局面,台灣不太可能與大陸統一。
另一位省籍人士指出,早在80年初就有人指出「三合一」觀點,即美國、國民黨內的獨台派和台獨合流,把台灣自中國分離出去。十年過去了,目前形勢的發展,不幸越來越可能成為事實。
差不多所有發言的人都認為,北京如果為統一大業著想,必須有與美國攤牌較量的決心,如果連這決心都不存在,叫一萬次「統一」都僅是空話,大家不會重視。但大家也有一種分析,認為「三通」對大陸有利,包括在時間上為統一鋪路,但如果沒有與美國較量的決心,不以武力作為爭取和平統一的後盾,還是不太可能達到統一目標。
很多人發言稱,國民黨根本沒有統一意願,而在大陸方面,年紀越大者對統一越焦急,但光急並不起作用。台灣島內進步力量微弱,南韓有支持統一的學生力量,台灣則沒有,島內的老左派與進步力量並不結合。另有人認為,北京、國民黨和台獨三方都看美國而行事,視華盛頓臉色定政策,正因如此,北京、國民黨、台獨三方都正在搞些不利於統一的主張和措施。
民族主義教育的失敗
一位發言者憤慨地呼籲,大家不能再要求北京去積極推行統一(因北京已被美國牽制),而是迫北京領導人去進行統一。他相信島內可以發展進步的統一力量。他表示,眼見清華、台大等學府內台獨學生活躍,這是他過去不能想像的,台獨在大學如此猖獗,令他大吃一驚。而國民黨竟如此縱容台獨或根本已沒有任何力量與方法對付台獨,實在不可思議。
參加座談會的省籍朋友皆同意,台獨有惡毒的反華情緒在島內製造恐懼、流血事件,應受到台灣、大陸以及全體海外中國人強烈反對。任何中國人都有責任阻止台獨鬧事。
會中有人問:統一有什麼好處?有人回答說:國家統一的本身就是最大的好處,你叫我寫一本書都不一定可以講得完!統一是個現實問題,也涉及民族感情因素。當年美國為了統一,避免國家分裂而大打南北戰爭,又為了什麼好處?美國不是為了統一而流血嗎?當然動武是下策,「二二八」留下傷痕,這種教訓可免則免。不過統一與全體中國人有關,任何中國人,甚至全球華人,都有權過問,都有權反對中國分裂,反對台獨。
在談到民族主義時,有學者不滿於當前海外中國知識分子思想混亂,例如有人否定「五四」,《河殤》徹底否定中國文化等等,海外知識分子沒出面公開給予批判甚至以反共為名而推波助瀾,實在太不應該!
所有參加座談會人士,都認為大陸、台灣在提倡民族意識一事上做得甚差,或在過去一段時間根本不曾重視民族主義,這種不幸的現象與德國、韓國相去甚遠。東西德統一和南北韓和解步向統一,都由民族主義在推動。但我們海峽兩岸的民族主義在那裡?大家都質問大陸和台灣的統治者。有二人甚至發言:當你在美國看見大陸留學生那種全無民族觀念,向美國乞憐的醜相,你可知中國民族主義教育是何等徹底失敗!大家都同意,兩岸都應立即大力提倡民族主義,否則中華民族就沒有希望。甚至在座有人疾呼:不認真擁護、強調民族主義的大陸、台灣領導人,都應立即引咎辭聯,以謝國人!
在四個多小時的座談會中,不少人除了發表個人見解之外,還就如何加快統一步調,提出了不少科學而理性的具體建議。基於種種原因,這些具體建議和策略,未便成文發表。
(管建中整理)◆
社論
西方經濟衰退與東歐
美國與亞洲
中國農村
統獨問題
修憲國大與修憲
兩岸關係
出版與文化
大陸訊息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