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誤的弦外之音

談美中台新三邊關係

張麟徵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日前布希在美國國務院的一場演說中,把台灣和中國說成是「兩個國家」,並以「台灣共和國」稱呼台灣,引起海峽兩岸高度關切,雙方都透過外交管道尋求澄清。事後美方說明,這是「口誤」,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一場外交風波,在各方都不想將事態擴大之下,順利化解。

外交辭令雖然可以四兩撥千斤,但事實上究竟是不是「口誤」?還是很令人玩味。它可以是「口誤」:反正布希言談行事脫線很平常。但也可能是「言為心聲」:要是沒有這樣的想法,怎會脫口而出?而後一推斷的成立頗有蛛絲馬跡可循。

一 美國政策:壓制中國,以獨制華

首先,蘇聯解體後美國已經是全球獨霸,放眼世界,他日唯一可能威脅到美國獨霸地位只有中國大陸。以大陸近年崛起之勢,這種可能性越來越高。所以除了打恐,反中就成為美國當前主要外交目標。

若要反中,圍堵牽制都是不錯的策略,而不論圍堵或牽制,台灣都是絕佳王牌,這是何以布希團隊對台灣如此友善的原因。布希初上台時也曾聲稱美國將竭盡所能協助台灣自衛,當初也傳可能是口誤,但由事後發展,與副國防部長伍夫維茲在今年三月美台防禦高峰會上對此一承諾的重申,可見美國此一態度十分認真。

要圍堵牽制中共,台灣獨派政府遠較統派政府更能令美國放心。一個統派政府,利益絕不會和美國完全一致,證諸歷史,老蔣總統既拒絕從金馬撤軍,也絕不接受分裂中國圖謀的「兩個中國」建議,讓美國徒呼負負。更有進者,一個統派政府只要與大陸條件談好了,可能就會接受與大陸統一,這完全不符美國利益。相反的,一個獨派政府,既然絕對不想與大陸統一,只能完全依賴美國,美國既可放心,操控也容易。所以美國對於陳水扁政權其實青睞有加,若不是礙於公然支持台灣獨立大陸反彈太大,再加上美國此時也還不想與大陸攤牌,布希當然會支持台灣獨立,所以「台灣共和國」的「口誤」,其實很可能是心有所思,脫口而出。

其次,布希政府對台灣的少數政府、少數國會,一直憂心重重,深怕因為其太過弱勢,會使中共對收服台灣一事躍躍欲試。為了排除此一危險,布希採取了雙管齊下的作法。

其一是強化台灣軍力。在這一點上,美國表現得似乎比台灣還要急。不僅開出史無前例的清單,同意賣給台灣大批先進武器,還很著急台灣為何遲遲不付款提貨?這是美台防禦高峰會上,美國頻頻追問湯曜明的原因。除了要以硬體提升台灣軍力之外,軟體也很重要,所以美國這兩年來一再派遣軍事人員赴台,協助台灣使用購自美國的先進武器系統,並同意台灣派遣大批軍事人員赴美受訓。非僅如此,更實地參與台灣軍事演練,如美軍現役軍官全程參與了去年的漢光十七號演習,今年四月也參與了漢光十八號演習,並協助愛國者三式飛彈的試射。雙方還打算在指揮、管制、通訊、情報方面密切合作,美國國防部相關人員也為此經常密訪台灣。一種無名有實的美台軍事同盟正在形成之中。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共的針對性更為加強,三月上旬《洛杉磯時報》披露,五角大廈的「核子態勢評估」計畫,將中共列為七個美國可能動用低當量戰術核子武器的國家之一,令中共無比震驚。

其二是以政治外交作為拉抬陳水扁聲勢的手段,用以抗拒台灣內部要求加速兩岸經貿交流腳步的壓力。美國與台獨人士在這一點上的看法一致,都認為兩岸經貿交流有利於兩岸整合,乃至統一,不利於美國與台獨利益。所以,以外交支撐大幅拉高台獨政府的外交成績,壓制內部企業及專業人士要求開放兩岸交流的訴求。布希因此故意對陳水扁示好,除大筆軍售外、高規格接待陳水扁過境、訪問北京時故意突出「台灣關係法」而不提「三個公報」、對兩岸關係的解決強調要尊重台灣人民意願、破例邀訪台灣國防部長、「口誤」直稱「台灣共和國」、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大會為觀察員。

美國上述策略能否奏效呢?這又取決於三項因素,那就是中共反應、台灣能力與美國政策能否堅持。

二 中共因應:戒急用忍與突圍反制

中共對美國上述政策的因應也是雙管齊下,一方面是必須戒急用忍,另方面則是突圍反制。

面對美國一系列挑釁,中共的反應堪稱理性克制。事實上中國大陸有其不得不打落牙齒和血吞的苦衷。這是由於目前中國大陸領導人認為穩定壓倒一切,不僅內部環境要穩,外部環境也要穩。十六大舉行在即,政治接班已經啟動,此時在對外關係上不宜惹事,以免壞了政治佈局。另方面繼續發展經濟為當前要務,不能徒逞意氣,中了美國人的計,打破經濟發展的勢頭,壞了舉辦奧運、世博會的計畫,毀了帶領亞洲經濟整合的機會。因此,一定要穩住,不受美國撩撥。

因為這些考慮,在對美外交上就必須忍耐。江澤民在訪問德國期間,論及與美國的關係時,強調在原則問題上,北京會「堅決頂住」;但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會「適可而止」,不會為了枝節或細小問題「攪亂整個大局」。所以在湯曜明獲邀訪美、美國又傳出準備在台海發生戰爭時使用戰術核武、接著又發生「口誤」等一連串事件時,中共除透過外交管道,提出嚴厲抗議與交涉外,都按耐不發。並以美國聲稱對華政策並未改變,布希所言已經為鮑爾澄清為口誤為由,讓胡錦濤照原訂計畫訪美,可以說十分委曲求全。

不過中共也絕不會儘是接招挨打。為反制美國的包圍與挑釁,當然也會有所行動。因此,我們看到最近中共高層分頭出訪。江澤民訪問了德國、利比亞、奈及利亞、突尼西亞、伊朗。朱鎔基在主持完南海博鰲會議後,走訪土耳其、埃及與肯亞。胡錦濤也將在訪美之前,先行訪問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值得注意的是訪問的國家絕大多數都是回教國家,而且其中有被美國稱為「流氓國家」的利比亞,與在亞西舉足輕重,又被美國定位為「恐怖軸心」成員的伊朗。中共此舉一在凸顯其在反恐立場上與美國不同,中共是反恐而不反回;二是因為美國藉911事件,將軍事力量伸入中亞,進一步強化對中國大陸的包圍,中共高層造訪這些國家,目的當然也在突破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包抄。三是在中共反霸的政策上,聯合開發中國家是主要策略,所以眼下中共在中東以阿糾紛上,以及對伊拉克的政策上,都與美國不同調。中共顯然是在爭取回教國家與反恐議題上與美較勁,用以反制美國。另外從江澤民加強對俄關係,帶頭進行亞洲經濟整合,訪問德國,也可以看出,中共在爭取其他亞洲與歐洲國家上,也不遺餘力。

在台灣議題上,江澤民最近在內部談話中表示,不能對美國抱任何幻想。顯然大陸已經認知:得做最壞的打算。大陸對台的態度目前是軟中帶硬:原則問題,如一個中國,讓無可讓,但好話不妨多說。所以在一中前提不變之下,無論是錢其琛、朱鎔基,最近對台的談話,調子都特別軟。大陸對台灣「漸進式台獨」的作法確實憂心重重,但一則當前政策重點在搞好政治接班與經濟發展,不在馬上解決台灣問題,二則實力尚不充沛(指對抗美國而言),所以只好戒急用忍。只要台灣的行動不太出格,解決台海問題,大陸其實有耐心等。

不過大陸軍方、學界、乃至於一般百姓,也不乏人認為大陸政府在對美與對台的政策上都太過軟弱,認為應取消胡錦濤美國之行,以示抗議。但樂觀的也不乏人認為,在兩岸經濟實力消長日益明顯之時,以經濟實力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並非妄想。可以想見,中共領導人在此等問題上也承受到相當的內部壓力,如果美國對中共的底線試探再持續加溫,或台灣在漸進式台獨政策上走得更為躁進,將給大陸溫和派領導人帶來嚴峻的考驗。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沈大衛認為,中共對美台關係的「紅色底線」有二,一是陳水扁訪問華府,一是美國是否發展與台灣軍隊進行共同演習的能力。這兩點前者台灣正在努力推動中,後者似乎已經隱然啟動。這種趨勢很是危險,但台北與華府似乎都沒有多大的警覺性。從預防性外交的角度來看,北京宜於先將問題挑明,免得台北與華府玩火而不自知。

三 台灣立場:唯獨唯美、去中突獨

執政兩年,陳水扁最大的成就有二:一個是逐步落實台獨主張,一個是與美國關係大幅改善。

陳水扁當政以來,在內政上並不順遂,核四事件造成政局動盪,經濟衰退,朝野關係猶如冰炭,眼下經濟每況愈下,治安日趨敗壞。但在積極落實台獨主張上,卻成績斐然。從護照加注台灣、推動台灣正名運動、以行政手段間接承認外蒙、國歌去歌詞、新聞局局徽去中國地圖、故宮博物院去中國化,再加上試探氣球性質的台語官方化、台生總統條款等,台獨政策走向越來越清楚,引起中共高度疑慮。

外交上,對美關係被稱為是處於「前所未見的好」。從前述美國對台灣的諸多善意作為,陳水扁對他的「唯美外交」自然得意非凡。但事實上,這些表像上的成功,與其說是陳水扁對美外交策略成功,不如說是受惠於布希政府中國政策的改變。布希既視台灣為圍堵與牽制中共的絕妙好棋,自然要鼎力支持。

「唯美外交」的副作用有二。其一是不切實際的墊高了陳水扁在兩岸關係上的期待與姿態,使得他在關鍵問題上,如「一中原則」更難妥協。更有進者,還時時妄想突出兩國論,台港航權談判所以拖延經年,就是出於這個期盼,希望陸委會官員可以列名航約,作為兩岸大三通的範例。其二是引起中共強烈疑懼,中共本來就擔心台灣在分離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現在更認為台灣挾洋自重,甘為美帝馬前卒;台灣問題的解決必須要做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

「唯美外交」可以走多遠,值得觀察。眼前陳水扁雖然可以以對美外交的成功,沖銷他在經濟施政上的失敗,但外交成功的利益畢竟是虛幻的,進一步的軍購需要有財力支撐,進一步的美台無名有實同盟的推動必會激起中共的反制。即便美國政府支持台灣成為世衛組織大會觀察員,但只要中共的阻力仍在,前途仍然坎坷。而即便成為大會觀察員,也仍然距離正式成員十分遙遠。

相反的,經濟的壓力卻是現實的。經濟是陳水扁最弱的一環,上台後經濟成長率大幅下滑,由上台時的平均年成長率百分之六點三七,劇降至去年的百分之負二點一二;失業率則節節攀升,由百分之二點七八驟升至百分之五點三三。關廠歇業者不計其數,倖存者也以裁員減薪度難關。股市跌、房市疲,投資裹足,資金與人才雙雙外流。今年情況可能會略有改善,但要回復往日榮景並不容易。囿於意識型態與選票的雙重考慮,陳水扁既不能在勞工、環保、社福等政策上大幅更張,又在「有效管理」下「圈島自禁」,將大陸市場拱手讓人,逼得企業界只好陽奉陰違,紛紛另辟管道,登陸而去。在沒有直航便利下,台資西去,外資不來,台灣經濟空洞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如果短期內不能改弦易轍,扭轉頹勢,台灣在兩岸經濟競賽中將瞠乎其後。如果經濟上站不起來,外交成功的假象即便可以搪塞一時,民怨終將再起,台灣前途看壞,台獨前途也難以看好。台灣企圖藉美國的力量,完成去中國化與實現至少是實質獨立的夢想,並不容易。

四 美國政策再調整的可能

自從美國與中共建交以來,歷任政府都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與台灣維持經貿文化的實質關係、對是否介入可能的台海衝突保持「模糊」立場。但這些行之已有二十餘年的政策,在布希上台之後,面臨全面檢討的命運。首先,雖然美國口頭上仍然信誓旦旦堅持「一中」政策,但在實際的作為上顯然已有鬆動跡象,與台灣的實質關係也不限於經貿文化交流的民間往來。這可以由陳水扁兩度高規格過境美國、邀訪湯曜明、雙邊軍事互動的加強中看出。而所謂「模糊」政策,在布希與其團隊成員一再強調要盡其所能協助台灣自衛,甚至不惜動用戰術核子武器的政策談話中,也已經蕩然無存。但是這種強勢挑釁中共的政策可能持續嗎?

最近沈大衛在我駐美代表處的一場討論中聲稱,布希政府中對中共的鷹派成員,如錢尼、倫斯斐、伍夫維茲和阿米塔吉已經在政策較量上居於下風,而鴿派的鮑爾、萊斯則影響力上升。但從美國最近對中共的言行看來,此一觀察恐有問題。唯一可以成立的是,在美國外交政策的制訂過程中,確實有上述兩派不同的立場,不僅對華政策如此,對其他的重大外交議題,如中東以阿糾紛、恐怖主義問題,其實都有溫和與激進的路線之爭。鮑爾態度確實較為妥協,但影響力有限,不僅在對中共的政策上如此,對以阿糾紛上也是如此。至於布希本人,立場上顯然傾向鷹派。

但這也不表示美國目前的對華政策不可能改變。變與不變,實際上取決與美國國內在野黨與媒體輿論壓力能否形成,以及力道如何而定。事實上,美國民主黨與輿論對布希政府所推行的單邊主義,以及強勢霸權外交,都不無憂慮,怕會引起舉世公憤。以打恐政策而言,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告一段落之後,布希又率爾放出「邪惡軸心」之說,矛頭瞄準伊拉克、伊朗、北韓,並對伊拉克蠢蠢欲動,其盟邦歐洲國家與日本韓國都不以為然。在以阿糾紛中,布希大力支持以色列的夏隆,任由後者對巴勒斯坦為所欲為,袖手旁觀。事態擴大後才讓鮑爾到中東斡旋,但傷害已經造成,夏隆也不配合,終至無功而返。回教世界國家對美國的不滿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對中共的敵意、撞機事件中的不友好、在台灣問題上的任意調整政策以羞辱中共,都為雙邊關係埋下不穩定的因子。

美國民主黨成員與有識之士都對當前布希外交政策憂心不已,但鑒於911事件後美國高昂的愛國主義,布希因打恐行動所得到的高支持度,目前都不敢輕率發難挫其纓。但這並不表示布希外交政策獲得美國民眾的一致支持。一旦外交上遭遇較為嚴重挫折,美國選舉期來到,外交政策勢必成為熱門辯論議題。到時候目前布希的獨霸單邊,強勢外交政策有所調整也並非不可期。

就中美關係而言,北京與華府既然互為重要市場,布希在企業界的壓力下,可能不敢率爾與中共翻牌。美國想圍堵中共,防其崛起,中共企圖打破美國一超獨霸局面,雙方外交攻防策略各有長短,籌碼各有優劣。目前美國極力撩撥,中共卻盡量克制,可見這場外交戰不僅是鬥智,也是鬥氣。中共如果執意不上當,美國如果不能一鼓作氣,後勢變化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五 台灣的出路

就台灣而言,企圖藉美國力量,完成去中國化與至少是實質獨立的夢想,並不容易。中國大陸經濟的磁石效應實在太強了,別說台灣經濟今天已經榮景不再,即便台灣經濟今天還不錯,要持續繁榮,還是得與大陸合作。美國就是眼見台灣政治日趨動盪、經濟日趨衰敗,才使出在外交與軍事上拉抬台灣的招數,現在陳水扁發出經濟呼救訊息,要求與美國、日本結成自由貿易聯盟,美國也打算在五月份派員來台瞭解。我們擔心的是:與美國、日本結成自由貿易聯盟對救台灣經濟真的有效嗎?我們的農工產品與服務業承擔得起美日產品長驅直入的衝擊嗎?這是其一。其次,即便是美國日本,他們也照樣「錢進大陸」、「人進大陸」,否則,何以經營大陸市場?我們如果想以與美日締結自由貿易聯盟,沖銷對大陸「圈島自禁」政策的不利影響,恐怕是徒然。

「圈島自禁」的經濟政策目的其實是在救台獨,因為對台獨沒有信心,才怕兩岸緊密交流,鬆動台獨支持度。但是台灣要生存,要發展,出路就在經濟,就非與大陸互動不可。陳水扁如果相信:台灣只要抓緊美日,即便自外於大陸市場,經濟還是能持續發展,如此,大陸「以經促政,以商促統」的政策就難以奏效,台獨勢力就依舊可以維持,那就太一廂情願了。此一「假設」近乎天方夜譚。大陸因為想促統,所以才會對台灣每年一兩百億的對大陸出超,睜眼閉眼。以台灣去年對大陸出超二百二十三億美元,大陸市場占台灣總體出口量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情況而言,我們在外貿上對大陸的依賴已經無可自拔。陳水扁如果執意落實台獨,與美聯手反中,誰能斷言大陸不會對台灣經濟祭出斷然措施?台灣經濟如果持續不振,或比同區其他國家地區都差,陳水扁如何爭取人民選票?放棄經濟實際上救不了台獨,如此,不如放棄台獨救經濟。

再說,美國是否絕對可以托付?答案也不一定。前文已經分析,美國內部對布希政策的質疑不是沒有,而是時機尚未成熟。一旦期中選舉或總統選舉迫近,政策就有可能變化。美國在一九四九年、一九七九年曾經兩度背棄中華民國,就是先例。布希政府今日對台獨政府信誓旦旦,誓為後盾,如果內外情勢一旦變遷,美國政府利益盤算後,認為以獨制華代價不菲,對美無利時,誰也難保台灣不會如秋扇見捐,遭遇第三次背棄。以陳水扁為首的台獨人士實應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