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大江澤民在政治報告中針對台灣問題提出了「三個可以談」;在「一中」前提下,兩岸可以坐下來談(一)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問題;(二)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三)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問題。
很早以來,中共當局即一再表示,祇要認同「一個中國」,大陸就願意坐下來同台灣談,什麼都可以談。從來就說「什麼都可以談」,至於究竟「什麼」是什麼,也從來沒有具體的提示過。這次,列舉出了可以談的三個具體的方向,應該說是一種進步。
但有了三個可以談的內容後,卻不禁為中共當局雖有善意但仍始終搔不到台灣問題的癢處,抓不住台灣問題的要領而感到可惜。
一位大陸研究台灣問題的學者最近表示,大陸對台灣問題研究最大的「誤區」是,一直以為兩岸的統派是一樣的。沒想到,事實上,台灣大多數的統派主張的卻是「一中各表」,即認同一個中國原則,但關於一個中國的內涵,兩岸各有不同的認知,說白了,台灣多數統派認同的是中華民國,也自認為是中國人,甚至也能理解並尊重大陸同胞認同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兩岸對一個中國內涵的認知不同完全無損於大陸對一個中國的堅持。
在兩蔣教育下的多數台灣同胞,不僅自認自己是中國人,而且往往(至少一度,特別是大陸搞文革,台灣搞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時候)自認比大陸的中國人更中國人,自己才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比大陸政權更有資格代表中國。
顯然這樣的心態情愫,大陸當局是認知不足的,所以才會一再地否定中華民國的說法,一再地強調中華民國已不存在,現在祇是中國的一個地方當局,才會一再地對台灣「示惠」,說注意到並完全尊重台灣人民「當家做主」的意願,才會一再地說統一後台灣領導人可以做國家副主席。這些話,對為數不少自認是中國人,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台灣同胞而言,聽起來,多少覺得有點怪怪的。台灣不像香港過去是殖民地,本來就當家做主了,還希罕什麼「當家做主」,再說,最多做是副主,憑什麼不能做個正主?台灣人難道是中國的二等國民嗎?依此類推,為什麼台灣的政治地位要跟大陸談,而不是談兩岸的政治關係?在這些質疑下,自然會有不少人被台獨主義者蠱惑,認同中華民國有什麼用,還不是處處被打壓?從而從認同中華民國漸漸地轉向認同台灣。所謂「為淵驅魚」此之謂也!
「三個可以談」固然用意良善,但也反映出中共當局的基本心態,這樣的心態來處理台灣問題,恐怕是值得商榷的。◆
社論
國際政治
美國與台灣問題
中共十六大
兩岸關係
台獨法西斯
皇民化批判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