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政權在台北市的虛實選戰

夏桐


本期本志出刊之時,十二月七日的北高兩市改選尚未及實施,具體結果自是仍待揭曉,不過,從選戰過程的觀察,特別是台北市選情,有些重點值得提出,可供較深入理解台灣政局,及其可能發展。

首先,民進黨之推出李應元角逐「首都市長」,事前曾多方評估李個人在某些條件上與馬英九的相似性,亦即有意打出一張民進黨的「馬英九牌」,並以這張牌更有執政「魄力」,且有執政的扁政府為後盾,大有利於市政支票兌現,做為競選主訴求。然如此一來,便已將李貶為台北市選舉的偏將,要為阿扁製造一個作秀舞台的故意也路人皆知了。

其次,民進黨的這一步數,不幸一開始便被馬英九(團隊)識破,乃順水推舟將計就計,不以李應元為對手,對李在熱身期的諸多造勢「攻勢」,採取「冷處理」。馬英九以市政府主管官員出面回應涉及市政實務的質問,表現出就事論事的負責態度,對針對其個人的攻訐與分化省籍的謾罵,則以低調甚至迴避處理。不久即逼使陳水扁氣急敗壞親自跳出來衝上一線擔任主帥角色,把市長選舉打成二○○四年總統大選的序戰。

第三,馬英九挾其四年前打敗陳水扁的「餘威」,氣定神閒的迎戰李應元,陳水扁卻在一旁聲嘶力竭暴跳如雷,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這裡人們當能看出扁政權的失算。推出李應元本是有意淡化與模糊化馬英九的「魅力」,藉此把馬低貶與固定為只是台北市(地方)級的人物,藉此凸顯扁的高大國家元首形象,企圖以主帥率領偏將出戰的戰術圍剿馬英九,卻未能料到馬陣營高明化解了這種進攻,讓台北市廣大選民看到李的阿斗實質與扁患得患失的二○○四情結。這是馬的民調逐級攀升與李的民調反而跌落的主因,勝敗已經分野。

第四,不論如何,二○○四年的總統選戰,已經在二○○二年年底提前開火了。必須瞭解,陳水扁是在選擇與形成其二○○四年的對手。只要「正確的」的對手能就定位,扁就穩贏不輸了。別的不談,扁是否真以馬為其二○○四年的對手?如果扁認為馬才是威脅他連任的對手,他當然會千方百計防阻馬在二○○四年參選,馬續任市長置身戰局之外是符合扁的利益的;若扁意圖在二○○四年與馬對決並打敗他以雪當年之恥,徹底粉碎「外省囝仔」在台灣的政治野心,則這次的台北市選戰,只是一場精心編劇下的前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