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扁政府深諳個中三昧。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公開宣佈三個可以談後,扁政府的行政院院長,如本期所刊中國統一聯盟聲明指出的,來個「只要不預設政治前提」的「前提」,用的還是當年李登輝「台灣地位未定論」的伎倆。

錢其琛公開說出「兩岸航線」,解決扁政府口口聲聲的「不對等」「矮化」問題後,陳水扁如本期華成韶先生大作中所說,來了個「三通不是萬靈丹」,結果是反三通言論紛紛出籠;到了本期雜誌付印前的十一月二十四日,當道喉舌《自由時報》的版面上,連「中國經濟霸權引發亞洲國家憂慮」的標題都出現了。真可謂欲拒一中,何患無辭。中國連經濟都不能發展啦。

其實今年江澤民、錢其琛的公開說法提出之前,對岸這種務實的作法已經醞釀相當一段時日了,請看本期特載當年負責兩岸交涉的前海協會秘書長唐樹備先生在舊金山的一篇講演紀錄。李扁再怎麼硬拗,拗不掉歷史的記載。

扁政府反一中,套句兩岸經貿往來的話是「負面表列」,為什麼要「負面表列」,請看本期陳毓鈞與孫揚明兩位先生分析江澤民美國行的大作,一句話,在今天的世局裡,說是主觀的「善良願望」也好,說是客觀形勢所迫也罷,都看不到陳水扁的「穩固靠山」美國要改變「一個中國」的政策,因此扁政府只能關起門來「負面表列」,騙騙台獨的選票。

對外要走出去的扁政府走不出去,轉而對內進行台獨法西斯,搞起「認同台灣」與《忠誠查核辦法》。本期社論澄清「認同」這一概念,據此,李扁兩人「認同台灣」的政治立場與動機,洞若觀火。

中共十六大舉世矚目,大眾媒體喜在人事、權力鬥爭上作文章,本期熊玠、張麟徵、楊開煌三位教授分別從中共對外關係、兩岸以及制度等方面分析這次大會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