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不再是美國的情人

關佐治
(旅維也納評論家)


最近美歐之間重新發生的不和諧是現在許多社交活動中討論的題目。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現在也在公開的正式場合講出明確的語言,不再用外交的客氣詞令掩飾。所以,華麗的外交詞藻與照顧顏面的時代已一去不復反了。

六月十二日,美國駐維也納大使館在此地外交學院舉行了一次稱為「美國與歐盟安全系列」的討論會。在這次活動中,美國外交代表不再用花言巧語,把華府今後的態度坦誠公佈出來。

本來,美國駐奧地利大使布朗(Lyons Brown)是相當矜持的,特別是在進行外交聲明時,但這回他也不再繞圈子,明言對歐洲人的不滿,指後者對國際恐怖主義不夠重視,不知其危險程度。

他說:「我覺得某些奧地利人認為基地組織並不怎樣,這是特別令人沮喪的。」他提出最近在峇裡島、利雅得以及卡薩布蘭加等地的恐怖事件,都是上述恐怖網路搞出來的。

布朗說:「這些殺人的行為向我們指出,下一個未受到保護的目標到處都有。」他認為民主世界根本就不能希望國際恐怖主義的問題會慢慢自我消失。然後布朗大使逐步指出,歐洲人如何使美國人不悅之處:

很多歐洲國家現在已無能力提高軍事力量。它們財政上在這方面支出太少,在安全方面作不出什麼貢獻,這些歐洲國家對實際威脅的估計也異於美國。

布朗也警告說,不僅是小布希政府有這種態度,「美國大部份人民的看法」也如此。當然,人們並不能期待歐洲人會支出像美國那樣多的安全費用。「總之十分明顯的是,歐洲必須在這方面多作一點事。」

紐約的極有勢力的「對外關係理事會」(Councilon Foreign Relations)代表米德(Walter Russel Mead)接著在會上發表的言論比布朗尖銳得多。他指出在目前美國外交政策思維中,歐洲的意義已經愈來愈小。他說:「歐洲人必須認識到,他們已經不是美國在世界上的情人了。中國與印度現在對美國來說比歐洲重要得多。他又說:「歐洲人必須知道,美國人的世界觀與歐洲人的完全不同。」

自從911事件之後,美國外交戰略重心已經轉移。米德說這是從歐洲轉移到中東。他又明確指出,華盛頓根本沒有興趣看到歐盟模式從歐洲推銷到歐洲以外的地區。他說歐盟這種自願放棄主權的模式牴觸美國的歷史經驗,又不符今日的全球利益。

米德說:今天美國針對那些積重難返,不像過去那樣,對那些不喜改革的國際組織美國不再容忍。米德此話系指聯合國。華府今天已把聯合國視為無用的「空話場所」。

早在六月十一日,維也納工業協會大慶中也舉行了一次類似的演講討論會。大家認為冷戰結束,因為共同的外來威脅經已消失,因此出現一個共同的危機景觀。德國薩克森邦前總理畢登科夫(Kurt Biedenkopf)與美國《外交雜誌》(Foreign Affairs)總編輯候格(James Hoge)都有類似看法,有的直接,有的間接。題目是「美國政策與歐洲統一」。

畢登科夫自然代表歐洲政界的一般看法:他很沒耐性地說:美國的霸權架勢只是軍事上的,而不是經濟上的。今日美國若沒有歐洲、日本與中國就無法應付了。

候格則對歐洲的恐懼與美國對歐洲的淡漠都無法理解。由於美國無法獨自解決一切問題,所以才有上述那種心態。然而這並非美國的首要問題。總之,美國的「新保守主義者」已不再把歐洲視為重要對象,而是把中國視為未來在太平洋區域中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