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思想的架構下完成中國統一大業

序王曉波著《孫中山思想研究》

關中
(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一、前 言

SARS正在流行,星期天不得不躲在家進行自我隔離,突然接到曉波兄的電話,要我為他的大作寫序。一時之間彷彿對我來說發生兩件怪事,一是今日居然還有人寫中山思想這樣的書!好像有點時光錯置,回到民國四十~五十年代。二是作者好像有點老眼昏花,竟然找到我來寫序,似乎不甚恰當。我相信至少有些人會懷疑曉波兄與我到底有什麼關係,以及我為什麼有勇氣來為他的大作寫序。

其實,曉波兄和我有一段少為人知的際遇,說起來還要感謝李登輝的「引見」。當年曉波兄因為看不慣李登輝搞「台獨」,出賣國民黨,憤而到國民黨中央黨部抗議並且退黨,當時身為組工會主任的我,奉命出面接待。經過一番溝通與各自表述,雙方皆大歡喜,他接受我的忠告,可以不喜歡國民黨,但不要放棄為國民黨的理想而奮鬥;我則肯定他的愛國熱誠,同意為他保留黨證。如今一幌十幾年過去了,國民黨終於被李登輝搞垮了,中山思想已快被皇民化思想取代了,但曉波兄仍然不屈不撓的為中國國民黨的理想在奮鬥,今天這本大作的出版就是最佳的寫照。這種精神和志節是令人欽佩的,我除了以行動來支持曉波兄,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

為了表達對中山思想的信仰以及對曉波兄的鼓勵,我將分別就中山思想的目地、內容、實踐和意義,提出個人的一點心得和感想,同時對如何正確看待中山思想,也提出一些個人的建議和看法。

二、中山思想的目的

國父遺囑的第一句話便是「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國父臨終時的交代也是「和平,奮鬥,救中國。」國父不僅從事革命,推翻專制,建立民國;並且好學深思,演講三民主義,手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以及實業計劃。我們可以說國父畢生的志業便是救國和愛國,研究中山思想必須先要能體會國父的這種精神和情懷。

三、中山思想的內容

中山思想的內容很豐富,一般人多用「博大精深」來形容。

從小到大,我們念三民主義,讀國父思想,一再考試可說都能耳熟能詳,但正因如此,可能大家反而日久玩生,習焉不察;生吞活剝,填鴨式教學的結果不但不能消化,而且大為降低了對中山思想的興趣和信仰。每次看到坊間各式各樣的三民主義課本和汗牛充棟的中山思想論述,我都有很大的感慨。這幾年來,更有一股反對中山思想的逆流,他們不僅輕視,而且刻意的醜化和詆毀中山先生的努力和貢獻。這當然是「台獨」人士「去中國化」的一種作法。遺憾的是,他們迄今提不出什麼可以代替中山思想的主張和理論,至多只是指責把中山思想教條化和八股化,希望給人一種印象,好像三民主義是過去國民黨執政時,用來箝制人民思想的工具,所以他們要把中山思想從課程上,從考試中排除。這實在是一件不幸的事。為了反對國民黨而去否定中山思想是本末倒置的。換言之,人們可以批評國民黨對中山思想實行的不力,但卻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的去醜化中山思想。

本人不擬在此介紹和討論中山思想的內容,我只願指出中山思想在本質上是一個多面向、開放性、可以討論和試驗的思想。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它有十分完整的架構。在價值體繫上,它融合中西文化,肯定與追求民主;在分析體繫上,它的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提供了建國和治國的宏規;在計劃體繫上,它強調權能區分,中央和地方的均權,重視地方自治和社會福利;在願景體繫上,它追求的是王道的民族主義、中道的民權主義和均富的民生主義。中山先生的終極理想是中國文化中的大同世界。身為中國人,你能不為中山先生思想的博大精深感動嗎?!你能不為中山先生的溫和寬厚折服嗎?!你能不為中山先生的高瞻遠矚而稱讚他的偉大嗎?!

四、中山思想的實踐

如果今天中山思想不被重視,如果今天有人誤解中山思想,我認為這不是中山思想本身的錯,而是可能由於兩個原因:一是我們未能真正實行中山思想,或者只實行了一部份,使我們無法以中山思想來解釋我們的政策和作為。二是過份把中山思想神化了,搞出一大堆不相干的理論和說法,使得中山思想不易被瞭解,被認識,被接受。這兩種原因不外乎「過」和「不及」,但基本上是造成對中山思想傷害的主要原因。

中山思想未能充份實踐與中國近代歷史發展有關,尤其國共內戰及兩岸的分裂使國家長期處於高度動員和過度緊張的狀況之下,非但不能按部就班的去依照國父的理想去實施,反而因政局之動盪與政策之搖擺,造成一些對中山思想的誤解。尤其中共佔領中國大陸後的種種倒行逆施,一時之間,研究中國問題的西方學者以成王敗寇的態度,幾乎把中國自國父革命以來的近代歷史做出了定論。一九六○年代,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美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分為兩派,大多數的「當權派」,如費正清(John k. Fairbank),認為共產主義在中國的成功是歷史的必然;但也有一些學者,如史華滋(Benjamin Schwartz)認為共產主義與中國文化相悖,只是歷史的「脫軌」(aberration)。

毛澤東晚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共產主義在中國的盛極而衰,也是他個人的最後掙扎。從一九八○年代,中共的改革與開放,改採市場經濟以來,中共事實上已開始放棄了共產主義。今日中共的「三個代表」以及爭取外資全力建設中國的作法,不正是國父三民主義和實業計劃的翻版嗎?

相形之下,中華民國在台灣這五十多年雖然形格勢禁、內外交迫,但卻始終以國父思想為其中心思想。在民生主義上,從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開始;在民權主義上,從地方自治,全面選舉開始;在民族主義上,以文化復興,謀求族群和諧開始。不僅是打下了三民主義治國的基礎,並且還有遠見和非常有志氣的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治號召。只可惜在李登輝主政的十二年期間,幾乎全面從中山思想上退卻。例如:在民生主義上,縱容黑金,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在民權主義上,以六次修憲,形成總統有權無責,破壞權能區分;在民族主義上,以皇民化日本浪人主義的思想代替中國的文化,並費盡心機的企圖「去中國化」。這一過程,足以說明了為什麼今日中山思想「沒落」的原因。

大體而言,中山思想在台灣是成功的,台灣的經濟奇跡和政治發展已為舉世所肯定,也為大陸所稱羨。所以我們切不可貶低中山思想在我們國家發展上的貢獻和成就。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往往不能體會自己有多麼幸運,世界上許多開發中國家在建國及發展過程之中,因為缺乏一套建國的思想指導,不知遭受多少的困擾和挫折,甚至付出慘重的犧牲和代價。我們因為有中山思想的指導,儘管有風有雨,但一路走來,卻能穩定成長,真正走向「民有、民治、民享」的境界。

五、中山思想的意義

從台灣和大陸發展的經驗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中山思想不僅是一個思想,一種學說,而且也是一套建國和治國的藍圖。美國以世界超強,為了推銷其價值和文化,非常熱中幫助其他國家「建國」(nation-building),但由於美國的種族優越感和帝國主義心態,往往使其他國家亡國或國破家亡,如一九七○年代的越南,以及今日的南斯拉夫、阿富汗和伊拉克。中山思想最偉大的地方便是國父對民族主義的看法,國父推翻滿清是為了以民主共和代替專制極權。他要以四萬萬中國人民當皇帝來代替一個人當皇帝。國父反對帝國主義欺侮中國,他要取消不平等條約,爭取其他國家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國父主張濟弱扶傾,當日本興起之時,他告誡日本人,要做「東方王道的干城,勿做西方帝國主義的鷹犬」。在《中國存亡問題》一書中,國父反對當時北洋政府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他認為那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

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思想對今日的世局和兩岸關係有極大的啟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以民族自決,作為被帝國主義控制的殖民地建立民族國家的理論依據。但在二十世紀已經歷了兩波民主化過程,一百多個國家加入國際社會後,民族主義走向了兩個極端,一是帝國主義的對外侵略,如德國、日本的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時代的長期爭霸,以及今日美國的霸權主義。二是多民族國家內之種族仇視,種族戰爭,甚至種族屠殺。一九七○年代,非洲奈及利亞的一場內戰,竟然一個種族被滅絕,死亡近千萬人。一九九○年代,南斯拉夫的種族內戰連連,終於導致南斯拉夫的解體。國父當年講民族主義時,除了強調恢復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希望國人團結,迎頭趕上西方之外。最重要的便是以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來規範民族主義,對內主張各民族地位的平等,對外主張國家之間的自由平等。套用當前的術語來說,國父主張的是「公民的民族主義」(civic-nationalism),而非「種族的民族主義」(ethnic-nationalism),以今日國際政治的狀況來看,國父當年的這種看法可說是真知灼見。

兩岸雖因內戰而分裂、分治迄今,但畢竟兩岸人民同文同種,自一九七六年蔣經國總統開放大陸探親,一九八○年代中共改革開放以來,雙方民間往來的密切,已非任何一方政府所能阻止。在兩岸交流互動日趨綿密,合作關係不斷加強,以及社會條件逐漸接近的情況下,兩岸的統合和統一將是水到渠成。由於兩岸統一最大的困難是政治談判,中山思想將是化解兩岸歧見,促成雙方達成協議的一張王牌。事實上,中山先生在兩岸及廣大海外華人之間,享有至高無上的聲望和地位。奉中山先生為共主,以中山思想為重建中國的範本,以雙方實施中山思想的成果和經驗來分享,相信歷史將會證明統一中國的大業將在中山思想的架構下完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中國的壯大和發展,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和光榮,兩岸政府和人民有什麼捨不得或放不下的呢?

六、我們如何正確看待中山思想

從以上個人的體認得知,中山思想既不是八股,也不是教條,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洗禮和衝擊,他不但證明了符合時代的潮流,也經得起時代的考驗。事實證明,當年風靡一時的馬克思主義已經退潮,代表三民主義的「亞洲價值」正在方興未艾。中山先生的中道精神源自中國的正統文化,他在傳統和西化,民族和國家,政府和人民,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找到了一個最適當的平衡點。中山思想有其理想性--愛國和救國,也有其務實性--實用和彈性。中國國民黨最大的正當性來自他對中山思想的信仰和堅持,但是當他偏離了中山思想的時候,他就會遭受重大的失敗和挫折。一九四九年失去大陸,和二○○○年輸掉總統大選便是血的教訓。一個政黨不重視思想,放棄了主義,還有什麼理想可言?!

為了愛國和救國,我們必須要重視中山思想;為了中國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我們必須研究中山思想。在某種意義上,中山思想是超越政府和政黨之上的,因為它是我們中國人民的偉大遺產,也是兩岸未來和平奮鬥的希望。為了鼓勵大家研究中山思想,以及避免過去對中山思想一些不當的作法,筆者謹建議「三不和三要」如下:

三不:

不把中山先生神格化、偶像化,講一些中山先生都不可能知道的事。

不把中山思想八股化、教條化,講出一些令人反感的話。

不要企圖壟斷或控制中山思想的解釋,限制它的發展和成長。

三要:

要深入瞭解中山先生當時的社會背景,並比較中山思想與其他思想的異同。

要把握中山思想的精神,與時俱進,不斷發揚光大。

要化為行動,把中山思想在公共政策上推陳出新,力求福國利民。

以上個人淺見,只能作為一位終身信仰中山思想者的心得與感想,不得體的地方請曉波兄指正,也請讀者原諒。

九十二年五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