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的呼籲

豈能坐視科學和教育的沉淪與崩解?

劉廣定
(台大化學系教授)


二十一世紀是以科技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科技進步日益快速。近年來,先進國力圖維持優勢,而有識有志的落後者則積極進取,謀求趕上。但台灣政府卻自1990年開始濫用民粹,漸將既有資源耗蝕殆盡。而教育及科學發展之政策不當,雜誌報刊中屢有建議,但在位者及有力者不納諍言,以致許多預見缺失,現已陸續浮現,令人徒呼負負。

例如今年三月間報載,由2003年TIMSS的調查結果而知台灣國中二年級學生不喜歡數學及科學的人數比1999年百分比顯著增加:「科學」由29%增到49%,「數學」從40%增加到58%;很喜歡的則各降2或3個百分點。但國際平均表現則是不喜歡科學只從22%略增至24%,不喜歡數學的從31%增到35%,都比台灣低很多;很喜歡科學的卻從30%大幅增為43%,數學也從26%增至29%。這一台灣與國際相反,且差異擴大的趨勢顯示科學與數學教育失敗。國中學生不喜歡數學及科學,高中高職階段及往後改變的機率不大。未來科技人力資源堪虞。但不聞教育當局有何補教之道。

Thomson-ISI資訊公司也於三月及四月公佈了一些有關台灣「科學論文」與國際比較的統計資料,包括1998-2002年相對影響力(簡稱RI)與1993-2003年台灣科學論文被引用次數等。因而得知除「數學」(包括純數學、應用數學和統計學)大幅進步外,許多和經濟、工業、農業發展有關的學門如計算機科學、環境與生態、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及工程等都不如1995-1999年,或未進步。尤其是農業科學,原是台灣整體研究表現唯一高於世界平均值(6%)的,如今卻低於平均值2%;其他和「生物科技」相關各學門依舊落後國際水準百分之四、五十。由於近年來國科會一直強調發表論文數而少重視品質,故自1993年三月起約十一年間,台灣發表各學門論文數居全世界第21,但受國際重視程度,即平均被引用次數很低,在149個國家中排名96,與巴西(94)差不多,落在墨西哥(84)之後。尤須警惕者,許多RI原略優於巴西、南韓的學門,現已落後或被趕上。詳細數據之比較與討論,請閱《科技報導》第268期拙作。

再者,據該統計,自1993年以來,台灣發表論文為人引用次數最多(382次)的是1994年中央大學物理系伊林教授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第72卷4009-4012頁的一篇。十年來各單位添置不少新儀器,投入許多研究經費,卻看不到重要性或原創性超越伊教授十年前的成果。似表示科學發展遭逢瓶頸,實為可慮,亟需從速調整發展策略。然只聞恢復「優等獎」等枝節建議,甚至以ISI之數據可能有誤為遁辭,如此鄉願心態,可以休矣。

雪上加霜的是堅稱教育改革成功的陳水扁獲連任,教育部隨即宣稱將推動實施十二年國教,擴增公立大學招生名額等有識者認為不可之政策。雖使不甚瞭解國際現況或利害關係的教改人士雀躍不已,然拙見以為若果真強勢推行,必將造成科學與教育急速沉淪,而引致全盤崩解!此絕非危言聳聽,請聞其詳。

台灣的教改十餘年來,不僅造成語文教育紛亂失常,國民德育教育不彰,且多項學科知識不足、程度下降,難與高中銜接。教育部不認真檢討匡正,反欲降低未來高中課程水準以求配合,並在國中、小眾多亂象未解之際,各項準備均未妥善之前,企圖推行「十二年國教」,則必蹈「九年一貫」覆轍,使高中整體水準下降,而不能維持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學、研究所。事實上,目前由於「廣設大學」,大學和研究所之水準皆已日益衰退,高等教育經費更因而嚴重不足,每學生平均單位成本比十年前還低,也不及香港五分之一,既缺妥善的大學選才制度,往後再增收學生,在國家財政衰頹,負債纍纍之現狀下,經費必將更為匱乏而教學品質亦必再繼續沉淪!恐未來失去競爭力,斷傷台灣生存發展的命脈,而各地大專學歷之菲傭,將是前車之鑒。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台的問題所在。科學與教育之高層官員及有力人士或具熱忱,但多缺宏觀遠見,又少瞭解國際發展現況,常因知識不足、觀念有偏差,以致許多辦法不切實際或不合國際趨勢,對台灣發展之影響至鉅。例如誤解延長國民教育年限之目的,不知應將原屬「菁英教育」階段之教育內含「普及化」,以求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而非降低水準以求普及。又如「廣設大學」這一美式教育政策原不適合我國,加以國家教育經費困難,而教育主管機構普查浮濫,以致多所院校師資設備皆有不足,學生程度普遍低落,教育官員卻不肯承認素質下降之事實。教育部曾有「我國高等教育素質與亞洲鄰近國家之比較」報告,以「高等教育受教人口總數所表現出來之整體成就,將大於過往」的辯辭,將「國民知識程度」與「高等教育水準」混為一談,在在皆是執政者無能之明證。

從國際水準而觀,近年來台灣的科學與教育皆明顯逐漸落後,將來更不樂觀。青年學生不喜歡數學及科學,更是莫大隱憂。蓋科學與教育不振,科技發展之根不存,倚靠知識經濟的發展必有困難。失去競爭力,未來只有任人宰割,或成為異族附庸的份。雖然執政者與推波助瀾人士將逃不過歷史的批判,但曾辛勤耕耘者,能坐視而任之崩解嗎?

謹以沉痛之心,鄭重呼籲不欲就此地入深淵,步向溣亡的科學及教育界朋友們,萬勿姑息或坐視敝政劣策之推行,若能不斷給予撻伐及匡謬,或有挽救的機會。別讓在不久之後,即興「屢回顧,最可惜一片江山」之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