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從根掘起?

評杜正勝出任教育部長

王仲孚
(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總統大選之後,陳水扁逐漸發表新內閣名單,其中任命故宮博物院長杜正勝為教育部長,最令各方錯愕,媒體也紛紛加以報導或評論,從杜正勝以往的行事風格和嚴重的意識型態觀察,咸認為他不是一位適任的教育部長人選。

5月4日立法委員李慶華質詢杜正勝:一、撰寫的碩士論文《城邦時代的社會基礎》,有一個註釋寫道:「至於誰說的,我已經忘了,現在也沒有去尋找的必要,反正我不打誑說謊」;二、八十四年擔任中研院史語所所長時,幫助當時取得北大博士學位的李姓助理,升任助理研究員,教育部至今仍不採認大陸的學歷,杜正勝知法犯法,將來擔任教育部長是否應該調整采認大陸學歷的政策?三、杜正勝曾為李登輝代筆寫文章及講演稿,並收進自己的文集裡,是典型的御用學者;四、杜正勝曾提出「同心圓歷史教學法」,香港現代雜誌發行人侯立朝曾公開反駁杜正勝的同心圓教學法,杜曾於1997年6月7日用署有「中研院史語所」字樣的信紙,以粗鄙的語言去函罵侯立朝:「不要再亂吠亂咬人了,留一點私德好與閻羅王見面」,質疑這樣粗鄙的態度可以帶領國家的教育嗎?

李慶華委員的質詢,每一項都有憑有據,並非無的放矢,但是杜正勝完全以蠻橫無禮的態度回應,他說碩士論文是他30歲時寫的,他沒有錯,論文寫法也符合寫作要求,而且很誠實云云,這簡直是睜著眼說瞎話,擺出一付不講理的架式:老子就不按照學術論文的規範去寫,你又怎麼樣?筆者的朋友之中,未曾見過杜正勝的人,看了杜在螢光幕上的蠻橫態度,無不搖頭喟歎,認為陳水扁以這款貨色入閣,未來那千頭萬緒的教育將會有怎樣的結果,也就勿待龜蓍了。

杜正勝在任何場合,不忘強調自己是「學者」,但卻沒有一絲學者所應具有的溫文儒雅的風範,而更糟的是行事怪異,思維缺乏邏輯。御用文人替政治人物捉刀,古今中外並不稀罕,但是把捉刀代筆的文稿公然收入自己的文集中,卻是千古奇觀,再以他回答立委質詢他註釋不當之例而言,竟然辯稱「沒有錯,論文寫法也符合寫作要求」,在場的黃榮村部長回應記者詢問則表示,學術寫作應該要引述出處。其實,不要說是碩士論文,就是大學生或高中生寫的報告,也應該有引述出處的基本訓練。至於是30歲寫的或20歲寫的都不重要,更不能說以「我忘了」做註釋是「誠實」。

杜正勝用粗鄙的話罵侯立朝,辯稱「侯立朝寫了好幾斤話來罵我,我只用四句話……」也是邏輯不通的。罵人的話在於是否刻薄、狠毒、粗鄙,而不是以斤兩來衡量,如果別人用「三個字」或「一個字」罵你杜某,是否就意味比「四句話」來得輕呢?我們隨便再舉一例說明杜的思維及行事有問題:5月17日,台灣文史研究者莊永明等數十人到教育部陳情,呼籲政府將日據時代台灣「農民組合」向日本殖民地政府爭取權益的奮鬥史,列入中小學的歷史教科書中,杜正勝也在陳情書中籤名連署,造成「新教育部長向舊教育部長陳情」的現象。杜既在陳情書上簽名,就表示同意將這一日據時代的史事列入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中,但杜正勝在簽署陳情書的同時,又發表聲明說,簽署陳情書是「就歷史學者立場,他尊重此歷史事實」,但接任後是否推動其成為中小學教科書綱要,則「無政策上約束力的考量」。既然如此,試問杜某簽署陳情書,是表示「尊重此歷史事實」,還是同意把此一史實列入中小學教科書中?陳情者並不是要求政府「尊重此歷史事實」,此一歷史事實,難道須要政府「尊重」,尚未上任的杜部長連署才能成立嗎?

杜正勝最大的邏輯不通,就是他杜撰的「同心圓歷史教學法」,提出所謂「本土-中國-世界」的三環架構,先講台灣史,再講中國史,再講亞洲史及世界史,在形式上是「由近及遠」,其實是將台灣史與中國史一刀切開,造成青少年歷史認同的錯亂,以台灣史為「我們的」歷史,也就是「本國史」,中國史是「他們的」歷史,也就是「外國史」,這一歷史教學的設計,在十年前就已提出,其目的在通過教育的手段為「台灣獨立建國」奠立文化的基礎和條件,當時曾引起軒然大波,《海峽評論》曾有王曉波、潘朝陽諸教授多篇專文予以批判,收在拙編《為歷史留下見證》一書內(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初版)。按「同心圓」的理論是指課程設計要由淺入深,將教材隨著學生的年齡和心智發展,逐階段加深加廣,決非甚麼「本土-中國-世界」的順序。而且,所謂「由近及遠」,就歷史教學而言,是指時代的「由近及遠」,例如先講現代史,再依序講近代、中古及上古,而不是地理的「由近及遠」,但杜正勝以學者自居但卻完全不理會學術的真理,繼續推銷其杜撰的「同心圓理論」,十餘年來,似乎也發生了不少影響,據媒體經常公佈的民調數字稱,台灣已有約50%的人,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李登輝希望能把這百分比提升到75%,當全台75%的人都自認自己不是中國人,那時「台灣獨立建國」的思想基礎就比較鞏固了,這項工程,如透過教育行政體系加以推動,當然更容易收到效果。

近十餘年杜正勝推動文化台獨不遺餘力,1996年「台獨大老」彭明敏競選總統,杜撰文推崇彭是指示台灣前途的「先知」,其後又披著「院士」的外衣,為李登輝推銷「心靈改造」,對李的旨意心領神會,2000年出長故宮博物院,竟不斷地放話要把故宮朝向「本土化」、「世界化」方向推進,並強調故宮文物與中國沒有關係,可謂荒謬之極。但其蠻幹胡搞的動作,並不稍收斂,如今擔任教育部長,相信其對百年大計的教育政策,提不出甚麼規劃,唯一可以表現的就是推動「同心圓歷史教學」,深化青少年錯亂的歷史認同,從教育上「去中國化」,把台灣五十年來的民族精神教育從根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