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困境與生機

蔣欽堯
(桃園縣新屋國中教師)


大選選完後,國民黨陷入內亂當中,種種特殊現象也一一浮現。首先,在大選前,就為了要不要把中國國民黨,改成台灣國民黨,就先引起黨內的論爭;之後,又為了要不要進行抗爭,害怕抗爭太大嚇跑中間溫和選民,又是一番折衝;接著世代交替問題又浮出了檯面,在一片保障現任立委優先提名的呼聲下,得不到政治發展空間的中青代,為了要發展政治生涯,也紛紛嗆聲;最後在某些急於掌權的人士鼓動之下,又喊出了王馬共治的的口號。一時之間,國民黨好像山頭四起,雖然馬英九喊出了團結的口號,但是要求某些負責人下台的聲音始終不絕於媒體之間;在一片混沌中,似乎惟有親民黨的宋先生才是黑夜的明燈,種種重要的方向和決策好像全要親民黨來支持發起。然而,國民黨真的沒有英才嗎?國民黨真的走不出自己的路來嗎?

自從大選以後,馬英九秉持著法律人的素養,在追尋民主與法治的真正體現中,一再呼籲泛藍必須從法律司法的途徑,去進行真理與公道的爭取與實踐。然而曲高和寡,親民黨不支持,泛藍的本土派也不領情。這裡面當然充斥著爭權奪利的血腥鬥爭:本土派為了日後的選舉,原則上是應該積極挺馬,把街頭抗爭導向司法正義的追求,以爭取溫和的國民黨支持者,但是他們能奉馬英九為共主嗎?而街頭抗爭派,為了搶奪總統敗選後殘存的政治舞台,勢必要以更盛大的行動來激發選民的熱情以掌握所剩無幾的政治資源,在立委選舉的血腥割喉戰中,他們能認同馬英九的理性嗎?馬英九真像孤臣孽子,操心也危,卻得不到共鳴,慮患也深,卻得不到諒解。那馬英九又該何去何從呢?

四寸之木,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今天馬英九能不能帶領國民黨走出困境的因素,不在於他哈佛法學博士的學歷,也不在於他打贏阿扁當了台北的市長的經歷,而是在於馬英九有沒有站上有利的位置,有沒有能力創造出有利的局勢?兵法上說: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這不是說佔到了亡地死地就能起死回生,而是要看,這種亡地死地的情境是主動激發創造領悟出來的,還是被迫陷入的;所以兵法才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弗責於民,故能釋民而任勢。情況類似,但是主被動不同、認識判斷不同,結局決不相像。那麼馬英九應該主動創造領悟什麼局勢呢?馬英九的致勝條件又在哪裡呢?

大選過後,雖有美國眾議院亞太小組主席的支持,雖然阿扁的就職演說沒有明白主張台獨,但是台灣的發展和安全卻沒有得到保障,台海的和平仍難開展。台灣仍然必須就統一與獨立,和平與戰爭,交流與隔離之間作出明確的抉擇。在歷經五十幾年的兩岸對立,台灣海峽並沒有加寬, 而大陸的渡海攻擊作戰能力卻日益加強;阿扁所說的境外決戰,不但是夢想,連首都的防衛戰都可能一夕瓦解。原先台灣指望,如果大陸意圖攻台,全球的經濟制裁可以恫嚇大陸;然而在這一波經濟復甦中,大陸卻成了全球經濟的火車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制裁大陸,就連法國的領導人也必須站出來公開反對台灣公投。法國是一個老牌的民主國家,她不可能反對民主的公投,但是為了法國的利益,台灣的民主卻是可以不必理會。台灣一直認為,只要我行我素,就可以平安無事。但是,伊拉克不曾侵犯到美國,她也不是美國一直所堅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是在美國的強權之下,伊拉克房屋遭受炸毀,領土全被佔領,總統也被逮捕,人民還遭受凌虐。普世已無公理,台灣能倖免於難嗎?

台灣不但步入亡地也瀕臨死地,台灣能不能起死回生,不但考驗台灣人民的智慧,也考驗領導人的智慧。能帶領台灣走出戰爭陰霾,才是真正的台灣領導人。在這一波的選舉中,連宋在這方面的表現是毫不出色;公投綁大選雖有爭議,但是公投的這兩項議題,卻是攸關台灣的未來,而連宋卻帶領著泛藍的選民放棄了投票表達的權利。第一項的軍火議題,連宋不敢主張「不同意」,第二項的台海和平談判議題,連宋也不敢「同意」。既不敢反對向美國採買軍火,又不敢放開腳步去和大陸談判;就算連宋當選了,台灣的處境難道就比較安全嗎?如果阿扁是「A型台獨」,那連宋離「B型台獨」有多遠呢?雖然感性可以團結民眾,但是失去了理性,沒有了理想,彷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難道只被「團結」所領導的台灣就可以得到安全嗎?如果團結真的可以拯救國民黨,那國民黨何不和親民黨共同結盟,一起改名為「台灣團結聯盟」呢?政局至此,台灣不是亡地,也是死地了。

作為媒體的寵兒,馬英九有一定的優勢;作為國民黨的副主席,馬英九有一定的聲勢;作為台北市的市長,馬英九有一定的權勢。雖然這三者都無法與民進黨所掌握的資源相比,但是舉目觀之,普國民黨之下,也只有馬英九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聯合報的民調中,馬英九高居榜首,以33%的高分領先群雄。但是馬英九到底做了什麼?開出總統府的國旗罰單,雖然有助於市容美觀,但是處罰不到陳總統,總統府的機關首長是總統府秘書長蘇貞昌,不是陳水扁。而謝謝李前總統指教,謝謝陳總統指教,也不會帶來選票。雖然高喊理性,但是理性在政治上的具體實踐會是什麼,到底兩岸關係應該如何解決,台海和平要如何維持,三通要不要擴大進行,這一切都考驗著馬英九,也考驗著台灣。

馬英九領導台灣走出兩岸僵局的機會遠大於蘇貞昌、游錫坤、謝長廷,但是如果馬英九放任時間流逝,八年市長的政績也會被民眾的記憶塵封,畢竟能做好市長工作的不是只有馬英九,陳水扁也做得有聲有色。環顧島內,台灣最嚴重的問題不是族群撕裂,而是迫在眉梢的兩岸問題。真要解開兩岸的死結,確保兩岸的和平,讓台灣和大陸都免於兵災、共同繁榮,那馬英九能不振作嗎?而台灣人民又能捨馬選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