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
《新聞週刊》
所有的奧運金牌都閃閃發光,卻非面面等值。中國在2004年雅典奧運所獲32面金牌中,沒有一面比二十歲的劉翔在110公尺障礙賽拿下的金牌更閃亮,這是中國首次在田徑項目上獲得的金牌。
並非中國不重視其他項目的金牌選手,如跳水、桌球、羽球這些中國長期以來的強項。對這些項目的興趣,世人有限,將中國體育轉換成五十億美元產值的商人也有限。就像兩年前姚明成為NBA選秀狀元一樣,中國大肆慶祝劉翔的成功,因為在這個領域一向看不到中國運動員,劉翔是一大突破。
如今劉翔不敢說是最受歡迎,但毫無疑問可說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人了。雜誌封面、廣告看板、牛奶盒上,到處都看得到他那張臉。他在中國最紅火女歌手的MTV上跳跨欄,是國際贊助商代言的首選,像是耐吉(NIKE)、威士卡(VISA)等。最重要的是,劉翔現在是中國在八月北京奧運的夢想與希望。「前銳創意行銷」(ZOU Marketing)創辦人之一的泰瑞.荷斯(Terry Rhoads)說:「這裡什麼事都離不開2008。」
儘管所有的奧運主辦國都希望在競技場上有優異成績,但北京要的更多。人權議題、環境保護、食品與工業安全,北京處處成了靶子。奧運是個機會,可向全世界推銷其更正面的形象。中國人民大學奧運研究中心主任金元浦說:「我們會看到全國人民演出一場精心設計的舞蹈」、「每個運動員都深深瞭解,在面對中國努力給世人留下好印像的目標面前,一切他個人的辛苦奮鬥都顯得為不足道了。」
焦點仍在運動。中國取得主辦權後就預見這次奧運會是驚艷四方的舞台。中國的目標:奪下蘇聯解體以來美國在奧運場上長期以來的地位,成為金牌數量排行榜上的第一名。美國奧會執行長吉姆.舒爾(Jim Scherr)認為中國的挑戰確確實實是項挑戰。他說:「大家都看金牌數目,我們當然力求保持第一。」2004年雅典奧運中國派出一支非常年輕的代表隊,其中百分之八十成員是第一次參加奧運,儘管中國總獎牌少美國四十面,但金牌只比美國代表隊少三面。
儘管中國看來會拉下美國在奧運會場上的地位,即便不是在本次北京奧運,也會在2012年或2016年,但中美在體育場上的對決已不像過去美國與蘇聯之間的那樣令人熱切期待,雙方在政治或意識形態上不像過去那樣對立與仇視。再說中美兩國各有擅場,只有在少數比賽項目如跳水、女子體操以及女子足球,兩國的金牌或可能易手。
如果史可為鑒,中國的「主場」優勢起碼可多拿15%的獎牌。雖然同胞的支持和家鄉菜對於運動員幫助很大,但中國更依靠在奧運運動項目上大幅增加的支出。劉翔在雅典奧運上擊敗美國拿到冠軍,可視為「119計畫」的初步成效,這是一個國家級計畫,目的在於為奧運獎牌多的項目培養人才,在這些項目中,中國運動員一向少有斬獲。
中國的國家體育培訓計畫,不少方面羨煞許多對手,包括美國。這不僅是因為中國人才濟濟,運動尖子早在六歲就被發掘,透過省級與地方的學校專門訓練,然後挑選、拔擢進入國家代表隊。這個以往以來一直很封閉的培育系統現在也開始加入了一點國際化的味道。除了中國的運動員越來越頻繁的參加國際性比賽之外,中國也開始吸收外籍教練來補強自己的弱項。傳奇性體操人物貝拉.卡若儀(Bela Karolyi)與中國體操隊競技已數十年,他認為這樣的轉變讓中國更難對付:「他們的孩子躲在自己的天地,神色自若,可一站上世界舞台就驚惶失措。走向世界對他們有利無害。」
1990年因禁藥醜聞而何滯的田徑及游泳,現在有長足進步,中國一再宣示會堅持奧林匹克理想,遵守公平競技的國際標準。
我們有很好的理由認真看待中國的改革承諾,至少在本屆奧運幾個項目上。全球都在看,一家一家公投入了空前的資金趕搭這班列車。任何牽扯到中國人的醜聞都很可怕,這對中國而言是丟臉,是一般人無法接受的。中國人勢將獨領奧運風騷,即使這次不成,不久就也會成。中國不敢肯定的是世界會否熱情接受她。北京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教授邢悅指出:「我們希望看到自己國家的運動員獲勝,但對中國人民而言,更重要的是奧運後看到自己舉辦的奧運獲得世人肯定。」這才是競賽中最閃亮的一塊金牌。(吳宗霖譯)
(譯自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月7日)◆
社論
國際視野
中國崛起
台灣總統大選
拒領公投票
台灣史與二二八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