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揚明
(資深媒體工作者)
孫揚明
(資深媒體工作者)
日前報載,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曾在與陳水扁會面時,因陳水扁的偏執,起身拂袖而去。
薄的這種完全違反最基本外交禮儀的動作,絲毫不令人有任何驚奇之處,因為這代表的是美方的政策。只是,令人感慨的是,當年陳水扁上台時,薄本人正是在台協會的台北處長,號稱是和扁關係最好的人,扁本人還親自跑到薄家中去參加感恩節的火雞大餐;而薄本人也因為有了扁本人這棵大樹,凡事直接找扁,成了美國在台協會成立以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全不理會台灣媒體的處長,在他任內,沒有辦過一次記者會,也沒有和台灣媒體接觸過。
扁更是允許在台協會的官員,可以直接把電話打到台灣各大小官員的桌上,這種行徑才真是卑顏曲膝,賣台求榮。當年的李登輝起碼還維持住最基本的尊嚴,在台協會要找台灣官員,可以,但請透過外交部;絕不允許直接把電話打到台灣官員桌上。這是國格的問題。
想想兩人當年這種關係,如今卻落得這般下場,也真是令人感慨。
其實,近二年來,美國對扁政府的政策愈來愈不信任,也愈來愈沒信心。這次立法院選舉民進黨慘敗後,美方對民進黨敗選的原因與台灣未來的評估居然和北京差不多。
這次民進黨的慘敗,美方人士歸納起原因來一共是七項;分別是立法委員投票新制的影響、民進黨的候選人很差、陳水扁和民進黨的政績甚差、公投綁大選未能能動員支持者、經濟考量、貪腐、美國對公投的批判等。
其中,美方對公投的批判,無疑是充份表示了美方對民進黨政策的否定,這使得一向以為民進黨可以得到美方支持的淺綠民眾,轉而對民進黨的政策感到懷疑,近而影響到其投票行為。
美方所以對民進黨產生政策上的轉變,最主要的,其實是美方本身的主事者全部換人。前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就點名指出,在對台與中國政策上,美國國內曾經有一個和美國新保守主義掛鉤的「五人小組」,這五人小組不定期聚會,「一直是要把台灣未來的走向,推到一個新的方向」。這五人分別是副總統辦公室的葉望輝、前美國國安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格林、前美國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前美國副助理國防部長勞樂斯、以及前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夏馨。
而今,這五人早就紛紛去職,按美方人士的說法是,在美國政府中,「再沒有一個支持台灣獨立的人在任何的關鍵性的位子上」。
美國現對台政策由與國民黨蘇起相善的現任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一手主導,直接向國務卿賴斯負責。
在這樣的結構下,在台灣的這次選戰中,美方雖然並沒有偏向國民黨,但很清楚的是,也並沒有向二○○○或二○○四年時傾向民進黨。這固然是美方也瞭解到馬的領先幅度,但更清楚的是,美方瞭解到馬的政策比較容易和美方所期待未來的兩岸情勢接軌,或說是和美國的政策更吻合。一位研究戰略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就表示,「你可以說,在邏輯上,我們是傾向馬的」。
至於謝長廷方面,其實美方也在若干議題上,等著謝來表態,最近的一個,應該就是謝未來會不會參加「公投苦行」。美方對謝這種皮皮的態度,其實多少也是睜一眼閉一眼;美方人士表示,謝和扁的政策切割得不乾不淨,只要謝不搞過頭,美方也不為己甚。如果謝在當下最重要的公投議題上出來領頭,那美方就會出重手,直接敲在謝頭上。
美方目前雖在候選人上未表態,但在議題上卻是非常清楚,美方的評估是目前公投問題帶來的危機已沒有去年八月時嚴重,但美方還是盯的很緊,任何有關這個議題,都會引來美方的強烈反應。◆
社論
國際視野
中國崛起
台灣總統大選
拒領公投票
台灣史與二二八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