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及其面臨的挑戰

龔忠武
(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


一序言--意識型態也有品級

其實,鄧小平理論作為專有名詞使用其本身就是新的,以前沒有這樣用過,有趣的是,為什麼不用鄧小平思想,而要用鄧小平理論?

美國有些華文報紙,自作聰明地用了鄧小平思想,但那畢竟是它的一家之言,中共官方到現在為止,仍然用鄧小平理論。有的文章裡面出現過鄧小平的思想,這一字之差卻大有學問,這與鄧小平思想完全不是一回事。

作者的淺見是,可能意識型態也有品級,乾隆時代編的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這是有品級的,一級比一級權威。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主義、思想、理論,這麼排下來,似乎也暗含品級,一級比一級權威。

二 鄧理論的重要性

中共的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20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大陸媒體一致推崇、讚譽為劃時代的重要歷史文獻,這是毛澤東逝世以來未曾有過的盛況。鄧小平理論的提法就出自這個報告。

不過,報告裡面並沒有直接用「鄧小平理論」這五個字,而是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這句話的實質就是鄧小平理論,所以一般媒體和評論家就簡稱之為鄧小平理論,把中間的字省掉了,我覺得省得好,省得妙,實質上就是這回事,這一省,水落石出,露出了鄧小平理論的五字真言,今天,我們也採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用法。

報告裡面有不少是在回顧過去,這是舊意。本文要講的是新意,所謂新意是說,以前中共意識型態裡面沒有的,現在有了;或過去是反面的,現在被平反了,變成正面的了;或過去有的,現在被放到突出的地位,也即從非主流變成主流了。

這就是我所說的新意,新意的反面是陳腔濫調,八股教條,人云亦云,報告裡面這樣的東西不多;相反的,報告裡面有不少新的思想、新的觀點、新的概念、新的方法、新的詞彙和新的用語。

同毛澤東思想相對照,鄧理論的確予人面貌一新的感覺。

本文要討論的主題是鄧理論的新意,不是鄧理論的舊意,更不是鄧理論的全部。

鄧理論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鄧理論頭一次從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以及中國統一等方面,全面地和有系統地分析了當前和今後中國在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時,所面臨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第二、改革開放以來,由於貶毛,毛思想低靡,結果引起了嚴重的三信危機,鄧理論縱然有待完善,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在後毛澤東時代建立新的中心思想和信仰,今後鄧理論肯定將同毛澤東思想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意識型態的主要構成部分,指導中國未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三、人類即將進入21世紀,每一個國家都在呼喚著跨世紀的思想,鄧理論就是中國的跨世紀思想,指導中國在下一個世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鄧理論既然如此重要,雖然我們身居海外,不論是愛國的、反共的、親台的、親美的,但是只要關心國是、關心中國的發展、關心中國的前途,就不能不對指導中國執政黨大政方針的理論有所瞭解,瞭解它的內容、瞭解它的得失,以便有所貢獻、有所建言,甚至是善意的批評。

三 鄧理論的新意和挑戰

下面分六個方面來談:

第一、鄧理論是中共第二代領導人的智慧結晶

毛澤東是第一代領導核心,他把中國一百多年來反封、反帝的革命實踐經驗總結為毛澤東思想。

鄧是第二代領導核心,他將十四年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驗總結為鄧小平理論。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對毛澤東的評價要比1981年6月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溫和多了,將毛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譽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革命,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言下之意,鄧領導的第二次革命雖然也很偉大,但還是不能同毛的第一次革命相提並論,批毛的地方是文革,但也只是間接批評,沒有直乎其名,更沒有說,毛犯了錯誤之類的話,更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強調《決議》堅決頂住了當時否定毛和毛思想的錯誤思潮,維護了毛的歷史地位,肯定了毛思想的指導作用。

簡單地說,報告對毛的調子變得溫和多了,要說新意,這也有一點新意,這也可能與明年(1993年)紀念毛百年誕辰有關。

毛思想成為主流思想,從遵義會議算起到1978年有40多年,從七大算起到1978年有30多年,中共說,今後在鄧理論指導下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變,那就是說,鄧理論的主流地位要維持一百年,當然這並不是說正好一百年,而是長期的意思。

把鄧放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來看,馬克思、恩格斯創建了共產主義學派,啟動了共產主義運動。列寧在俄國解決了在一個工業化相對落後的社會建立共產主義政權的一系列基本的理論和實踐的問題,毛澤東在中國解決了在一個農業大國建立共產主義政權的一系列的理論和實踐的問題,鄧小平在中國要把貧窮的共產主義變為富裕的共產主義,要解決的是在中國這樣的經濟和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的問題。

如果鄧的路線今後甚至到下個世紀繼續取得像現在一樣驕人的成就,那麼鄧的名字就會同馬克思、列寧、毛澤東並列,而成為馬、列、毛、鄧四大共產主義巨人,至少在中國會被人這樣看待。

第二、社會主義區別於資本主義的特徵

關於這點,鄧有新的看法,他將社會主義的本質界定為: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言簡意賅,很明確地區別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使人對兩者的不同一目瞭然,兩者的不同主要不在於生產力,而在於有無剝削,有無貧富對立。

資本主義可以創造、發展出更大的生產力,如果只是以生產力為特徵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化、達到共同富裕,是不可少的,這正是社會主義的精髓所在。

根據這個定義,報告制定出了檢驗社會主義建設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標準:

目前中國已經出現剝削現象,收入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傾向,據說女明星劉曉慶已是億元戶,至於千萬、百萬元戶更是比比皆是。

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人民的提法太籠統了、太空泛了,應該說絕大多數人,因為今天中國仍然有四千萬人的收入低於兩百元(人民幣),一億多人仍然生活在溫飽線上,如果說絕大多數人,當然就包括貧苦大眾了,難道社會主義不正是為這些人的利益服務的嗎?

目前中國已經出現剝削現象,收入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傾向,據說女明星劉曉慶已是億元戶,至於千萬、百萬元戶更是比比皆是。隨著外資和私營企業的蓬勃發展,財富分配不均的現象將更加嚴重,雖然這是良性的兩極分化,符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原則,但也值得注意。

當然,也可包括南北和東西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現象;雖然不均衡現象是經濟發展必然的結果,但必須在宏觀上適度調整,不能任其擴大下去。

這應該可以算是對鄧理論的第一個挑戰:

第三、建立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中國如何看待世界,這同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和國力密切相關,報告確認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縱然有局部的衝突和戰爭,但世界大戰是打不起來了。

根據這個認識,報告認為: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

當然這是中國對世界的主觀評估,也的確符合當前中國客觀需要,但這同文革時期中國認為: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的世界觀已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這是中國自越戰結束以來作為政治大國的世界觀,確有新意。

報告確認世界兩極格局已經結束,世界正朝多極化的方向發展,一個新的國際秩序正在形成,對於這個後冷戰時代的國際新秩序,中國主張:

在和平共處五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基礎上,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於此可見,中國的世界觀帶有相當多的理想主義色彩,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的今天,肯定會碰到難題,例如1989年的六四事件,最近港督彭定康掀起的政改風波,美國、法國對台灣軍售,美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希爾斯女士訪台,都是霸權主義和強權主義繼續對中國內政和主權的侵犯,中國該怎麼辦?難道僅限於向對方提出口頭抗議?

這是對鄧理論的第二個挑戰。

這是冷酷的國際政治現實,中國應有和戰的兩手準備,否則必將陷於被動,現在有跡象顯示西方可能要用對付蘇聯的辦法對付中國,把中國共產主義搞垮,把中國拆散,雖然這尚言之過早,但涉及國家的安全,不能沒有防人之心,不可不未雨綢繆,預為之計。

鄧理論設想到一種例外情況,即發生大規模外敵入侵時,方可改變上述對國際局勢的看法,那麼台灣獨立算不算在內呢?

根據最近李瑞環的談話,如果台灣獨立,中國將停止經濟建設,全力對台動武,這是最壞的可能,是所有中國人的悲劇,但願不要發生。

第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鄧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旨哉斯言!但如何落實?

鄧的答案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是中國致富的必由之路。

要說新意,這是鄧理論中最主要的新意。

鄧理論主張:「徹底改革現行經濟體制,在堅持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引進市場機制已經是夠大膽了,將兩個被古典馬克思主義者視為水火不相容的東西--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更是離經叛道。

報告說鄧「表現出了開闢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和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就這一點來說,他是當之無愧的。

報告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運作的特點和對解放生產力所起的巨大作用:

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係的變化;通過價格槓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並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

如果孤立地來看這幾句話,就會直覺地認為這簡直就是在搞資本主義,在走資,例如市場、供求關係、價值規律、價格槓桿、競爭機制、優勝劣汰等,都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概念,都是古典馬克思主義者避而不談的,現在不僅談而且大談,並且正式納入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為它整體的有機構成部分。

對於這些新東西,鄧說這都是手段,不是標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特徵,既是手段,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為什麼不能用?

這個理由似乎很能自圓其說,很有說服力。

我們可以這樣形像地說,鄧理論引進資本主義機制,然後把它吃掉,消化掉,變成自己有血有肉的東西。

這不是照搬,不是照抄,而是創新,是創造性地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不但如此,更是發展了中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一向輕商、輕利,鄧理論重商、重利,從而對中國傳統文化起了革命性的轉化作用。

隨市場機制並存的價值、觀念、習慣,不好好地處理,將對社會主義造成很大的破壞性影響,甚至最終會葬送社會主義,這就是西方和台灣當局所謂的和平演變中國的實質。

當然,當這樣評價鄧理論時,也是有條件的,就是在引進市場機制時,必須--這裡要再強調一次,必須--能夠對它加以消毒,避免受到同它一起進來的,對社會主義機體產生腐蝕作用的消極因素的影響。

報告注意到這點,它特別提到:同時也要看到市場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

哪些消極方面?

鄧理論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往往強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盲目性、無政府狀態、不公平、不合理,剝削性、兩極化等缺點,這的確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內在的嚴重弱點,此外,還有一些內在的,隨市場機制並存的價值、觀念、習慣,不好好地處理,將對社會主義造成很大的破壞性影響,甚至最終會葬送社會主義,這就是西方和台灣當局所謂的和平演變中國的實質。

例如泛商品化、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利潤掛帥等都是當前美國社會乃至整個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通病,我們可以說這是西方的市場病,今天西方文明的相對沒落多少和這種市場病有關,因此,如何有效抵制這些消極因素,也應當是鄧理論的重要內容,在這方面,海外華人可以做出獨特的貢獻,因為我們對西方的市場病太熟悉了,甚至我們自己也或輕或重地得了市場病。

對社會主義最大的挑戰是伴隨商品經濟、市場經濟而來的消費文化,在這種文化中消費者的主體意識日益增強,這是形成個人主義的經濟基礎。

如何既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政治權力慾望和物質慾望,又能不使社會主義社會嚴重失序,這是對鄧理論的第三個挑戰。

第五、強調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設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往往易於誤導,使人誤以為只搞物質建設,這種想法發展到極致就是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

鑒於這個缺點,報告強調兩個文明建設同時抓,也即兩手都要硬,但是由於只有一個中國,即經濟中心,結果報告在不知不覺中又強調: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也即精神文明建設要為物質文明建設服務,從屬於物質文明的需要。

精神文明有沒有它的獨立性?

應該是有的,精神引導物質,精神給物質變動以方向,以意義的可能性,應當受到重視,個人得到的印象是,鄧理論或有過分強調生產力的決定性作用之嫌,把生產力絕對化了,忽視了人是生產力的創造者、傳承者和使用者的這一基本事實;試想:沒有人,哪來的生產力?

鄧理論也清醒地認識到,精神文明建設的另一個直接作用是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要對引進的資本主義文明進行消毒。

例如報告特別強調指出:「社會醜惡現象的滋長蔓延、毒害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妨礙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損害社會主義形象、人民對此深惡痛絕。」

這幾句話說得好,值得讚揚,海外不少關心國事的人,就是由於看到國內社會隨改革開放而來的不良、不正的黨風、官風、文風、民風,而為改革開放事業擔心,甚至憂心。

現在報告突出這一點,使人感到很及時,很有必要,感到鬆了一口氣,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真的硬到底,而不是說說就算了。

這是對鄧理論的第四個最嚴峻的挑戰。

第六、統一的中國模式--一個兩制

報告明確提出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逐步實現中國統一,如果從德國一國一制的統一模式和朝鮮的兩國兩制的統一模式來看,中國的一國兩制的統一模式是有中國特色的統一模式,因此是有新意的。

李登輝說統一有三要件:民主、自由、均富,缺一不可,實際上,這同鄧理論的精神和目標基本上是一致的,鄧說的共同致富就是均富,李說的民主是議會民主,鄧理論的民主是協商民主,然而民主者一也,孰優孰劣,時間將會做出結論,至於自由,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個人的自由度也隨之擴大,這是可以肯定的。

由此看來,統一的大勢已經在逐步形成,這絕不是幾個人的反對聲音可以阻擋的。

但是如何在台灣落實一國兩制,說服台獨和獨台樂意誠心合作,共同使中國實現和平統一,這無疑是鄧理論的第五個挑戰。

四 結 論

挑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有力的創造性的回應,在挑戰面前畏懼、退縮,中共是在挑戰中成長、茁壯的,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更是在挑戰中壯大、繁衍的。

而且,有挑戰才有進步;沒有挑戰,必將窒息、枯萎、消失,小至於個人,大至於社會、國家、民族,莫不如此。

所以,挑戰不是壞事,而是好事,所有中國人,不論什麼政治立場,都應當滿懷壯志豪情,來共同迎接鄧理論所面臨的五大嚴峻挑戰,戰勝挑戰,完成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使中國成為富強、康樂、正義的國家。

根據11月21日在費城國是座談會上的講稿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