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現實:「一國一制」和「一國兩制」研究
歷史和現實:「一國一制」和「一國兩制」研究
一
中共提出解決中國統一的「一國兩制」方案,是針對海峽兩岸數十年分裂因而產生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差異而提出的明智之舉。國人咸認是解決中國和平統一的最佳方案。可惜迄今未得到對岸各界有影響人士的善意回應,反對之聲雀起。糾其原因,竊以為主要是心理障礙難以消除。
一是怕降低台灣人民生活水準。其實,「一國兩制」的題中之意,已經保證了大陸人民不會去共台灣人民的產,不會去台灣吃大鍋飯;由於兩岸和平競賽,經濟上互相扶持,反而會推動台灣的經濟繼續發展,從而刺激台灣人民生活水準進一步提高。降低生活水準云云,是沒有根據的。隨著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強,這種議論現在已不大能聽到了。另一是「中央」與「地方」之別。據說當省長沒有什麼味道。中國古人常講雞首牛後。台灣經濟縱然繁榮,比較大陸而言,畢竟是彈丸之地。兩岸統一起來,聯手發展經濟,創造中國人的二十一世紀,何等榮光。是做統一中國的負責人好,還是掛著「中華民國」招牌做台灣的負責人好,孰輕孰重,雖愚者不難分辨。進一步說,促進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功臣,人民永遠記得他,縱為牛後,不失大將風度;阻礙祖國統一,是歷史的罪人,人民永遠唾棄他,但做雞首,何以立於天下?何況統一是民族的需要,歷史的歸宿,雞首的地位能長期維持下去嗎!以民族大義為重,對歷史負責,寧為雞首,智者不取。
最近李登輝先生在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大會上講話,明確提出「一國一制」的口號。從主觀願望而言,從理想而言,「一國一制」果然比「一國兩制」好,自不待言。中共何以如此愚笨,何以竟不要比較好的「一國一制」,而要比較不好的「一國兩制」?愚笨者,是從現實出發也,聰明者,是從理想出發也。試問「一國一制」何以能成為事實?謂「一國一制」為不負責任的高調,恐不得指為苛刻的批評。
二
如果回顧一下中華民國的歷史,在1912年以後,在中國土地上,何曾存在過「一國一制」的歷史事實?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建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不過存在了三個月。其後袁氏當國,演成軍閥割據,北京有政府,廣州也有政府,北京有國會,廣州亦有國會,同是在一個中華民國旗號下,孫中山要搞三民主義,北洋系要搞帝制,復辟封建。這不是「一國兩制」嗎?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組織廣州國民政府,實施北伐,北伐軍佔領武昌,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史稱武漢國民政府。不論廣州國民政府還是武漢國民政府,都是與北京政府對立的,同在中華民國旗號下,實施不同的制度。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北伐軍佔領北京,年底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表面上,中國是統一了。但幾乎與此同時,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失敗了的共產黨人,在湘贛、贛南、閩西、湘鄂贛、閩浙贛以及鄂豫皖、湘鄂西、廣西左右江地區,發動武裝起義,建立工農武裝割據政權,隨後在1931年11月在贛南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頒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這個事實說明,「一國兩制」的現象再一次在中國出現。國民黨政府不允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存在,發動五次武裝圍剿,迫使紅軍做了一次二萬五千里的戰略大轉移,把根據地從贛南搬到了陝北。中共從瀕臨滅亡中站了起來,陝甘寧根據地得以成立。 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忘我中華的野心大暴露,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西安事變以後,尤其是七七事變以後,國民黨及國民政府不能不承認中共中央、陝甘寧根據地及其武裝力量的存在這一現實,「兄弟鬩于牆外禦其侮」,再次攜手合作,共赴國難。中共掌握的武裝力量被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陝甘寧根據地被承認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治下的陝甘寧邊區政府。隨著抗日戰爭的展開,在敵後各地,陸續產生了一些抗日民主政權。1938年1月,得到國民政府批准的晉察冀邊區政府作為「中華民國的組成部分」建立起來。 此後,晉綏邊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等也陸續建立。以上地方政府,有的得到了批准(如陝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有的未履行合法的批准手續,但他們都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治下的地方政府,事實上得到了國民政府的認可。
從歷史和事實上看,上述陝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等地方政府,與國民政府並存,是中華民國時期的真正的「一國兩制」現象。一國:大家都是中華民國,即一個中國。兩制: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領導,邊區政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邊區有自己的轄區和人民,它建立抗日的民主政權,實施一系列的抗日政策,與國民政府有諸多不同,在領導體制、指導思想和追求的長遠目標上,與國民政府有根本差異。簡言之,一個是國民黨體制,一個是共產黨體制。但是有一點是相互認同的:國民黨體制下的國民政府是中央政府,共產黨體制下的邊區政府是地方政府,在「抗日高於一切」的前提下,「精誠團結」,「堅持抗戰到最後勝利」 。能夠說,這不是「一國兩制」,而是「一國一制」嗎?
曾任台灣「新聞局長」、現任政治大學教授的邵玉銘先生在《對中國統一問題及中國前途之我見》的文章中說,中國實行一國兩制無歷史經驗可尋,顯然是缺乏歷史知識的表現。上舉國民政府與邊區政府共存的事實,足可補其知識之不足。其實,在國民黨內部,某些政要也在考慮類似「一國兩制」的方案。在國民黨內任中宣部長及國民參政會秘書長的王世傑在1941年就曾考慮過:「如共產黨有誠意,不到處擴充勢力,政府或可劃定一特殊區域,允其在該區域內實驗其理想,並保留若干軍力,同時並允其參政中央民意機關」,「此種辦法並可作為戰後解決方案」 。事實上,邊區的存在,就是這種方案的實施,說無歷史經驗可尋,顯然是不妥的。
抗戰時期中國的這種「一國兩制」現象,抗戰勝利後繼續存在。原來的邊區變成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邊區政府演變為各解放區人民政府。國民黨政府不願看到解放區繼續存在下去,於是撕毀和談協定和停戰協定,挑起了國共兩黨爭奪全國政權的激烈鬥爭。不到四年時間,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的統治結束了,共產黨領導的地方政府,在1949年10月一舉變成了中央政府,建立了在全中國的統治地位。如果當初和談協定生效,國共兩黨繼續攜手合作,建設和平民主的聯合政府,中國的發展前景將是另一個路子,也許用不著花今天這麼多精力來討論統一問題了。
由以上歷史回顧可以看出:從中華民國來說,不論是從1912年1月算起的38年內,還是從1928年10月算起的南京國民政府的22年內,中國沒有真正統一起來,中國沒有形成真正的「一國一制」,倒是始終存在著真正的「一國兩制」。
三
既然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上並未形成「一國一制」,而始終存在著「一國兩制」,為什麼今天中共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主張,卻得不到台灣當政諸公及有影響的各界人士的積極回應呢?以上回顧歷史,不是為了揭瘡疤,而是為了避免數典忘祖。在這裡,有必要再結合歷史和現實,於理和勢上,作一些剖析。
抗戰軍興,國民黨政府承認中共及其領導的邊區政府,邊區政府也坦然以地方政府自居,不去與國民黨較一日之短長,不以中央政府自詡。這是國共雙方在理和勢上作出了冷靜地正確判斷的結果。
通過十年內戰的殘酷撕殺,國民黨沒有把共產黨制服、消滅,共產黨在歷經萬千磨難之後,再次崛起於陝北,並且提出了抗日救國、停止內戰的響亮口號,贏得了民心,這說明了共產黨的存在及其政策,自有其深刻的理由。國民黨也省悟到在自己最強大的時候不能消滅共產黨,在外敵當前、民族危亡的時刻,更難以使共產黨就範。為了民族大義,國民黨終於放棄了十年內戰時期的屠殺政策,與共產黨握手言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要,對歷史、對民族的最大貢獻,莫過於此。試想,在外敵當前的時刻,國共雙方仍堅持十年內戰的政策,中華民族的前途何堪設想。共產黨能獲得合法地位,其軍隊得到改編並開赴抗日前線,其邊區能被承認為地方政府,這都是期盼已久的事,比較十年內戰,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巨大改善。它不企求去爭中央政府的地位,因為它自知尚不具備那樣的資格。如果共產黨不約束自己,一味與國民黨爭中央地位,中國抗戰前途也是難以設想的。中國在抗戰中出現「一國兩制」局面,國共雙方關係在合與分之後又走向合之一路,是形勢的逼迫使然,所謂勢不得不如此,理不能不如此是也。
反觀現實,我們也可以作出同樣的剖析。
台海兩岸的現實,是1949年的國內局勢及其後的國際局勢交叉影響的結果。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進一步認識到台灣用以抵抗共產主義的新中國、抵抗社會主義各國的重要性,積極插手台灣事務。中國政府面臨朝鮮戰爭、國內恢復經濟和收回台灣的兩難選擇,一時無暇也無力解決台灣問題。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僅宣佈中華民國法統的終結,也宣佈它承繼中華民國的全部財產,包括土地和人民,正像中華民國於1912年1月1日成立時宣佈承繼滿清政府的全部國土和人民一樣。舊國已去,新國已立,全部土地理應納入版圖。台灣土地未與祖國統一,並不意味著中華民國的法統在台灣繼續合法。這個道理不難理解。聯合國在1971年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根據的就是中華民國的法統已經終結這一道理。之所以在1949年後20多年才通過這一決議,是某些大國出於冷戰利益需要蓄意阻擾的結果,並不表明「中華民國」的法統一直存在到1971年。這表明,參加聯合國的一百多個主權國家,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承繼了中華民國的全部遺產這一事實。只是這一承認被國際惡勢力推遲了二十多年。台灣雖孤懸海外,中國政府卻迭經聲明: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原則立場,堅定不移。當初中華民國承繼滿清遺產時,台灣尚在日本帝國主義手中。一當日本在二次大戰中敗北,根據國際協定,台灣立即回到中華民國版圖。同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台灣為它的一個省,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有識之士應從勢和理的角度,向台灣人民剖析這個道理,減少心理障礙,使台灣早日與祖國大陸統一。
由此可見,今天的台灣問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部問題。台灣存在著與大陸不同的社會制度和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內的兩種制度問題。這個「一國兩制」問題,並不新鮮,正是在中華民國時期一直存在著的那個問題,而且就是那個問題的自然延伸。所不同者,主客異勢而已。如果現實一點,這個「一國兩制」,于理於勢,都是說得通的。不看到「一國兩制」存在的客觀事實,空談「一國一制」,不僅是不明時勢,也是不理智的表現。有識之士,請多鑒詧!
四
6月30日台灣《世界論壇報》著文討論中國統一問題,提出「一國兩制」「不失為兩岸接受走向和平統一的最佳選擇」,「沒有其它的中和性方式」可以取代。該文最後說:「中國五千六百多年歷史從未有過和平統一成功的實例,如今卻有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讓海峽兩岸當局發揮最高政治智慧,善自運用‘一國兩制’之和平競賽方式,為開創統一的富強康樂新中國樹立一個最佳模式,使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永不發生內戰流血、骨肉相殘的悲劇,則這一世代兩岸中國人所創造的『和平統一』典型,將永垂中華民族歷史而不朽」。此文識見高遠,語重心長,用心良苦。
上文指出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和平統一」的實例,實非虛言。按此歷史邏輯推演,中國今日之統一也只有用非和平的方式進行了。事實上,的確存在著這種可能性。憶往昔,「反攻大陸」之聲不絕於耳,「解放台灣」之調日唱日高,就是證明。1979年中共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此後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主張,主動停止炮擊金門,台灣解嚴開禁,終止所謂「戡亂條款」,海峽上空出現了一片瑞靄祥雲。然而,既然「和平統一」沒有歷史實例,「和平統一」有現實根據麼?這也要從理和勢兩方面作些剖析。
有一點先要明確:中共提出「和平統一」是有「但書」的,這個「但書」是:外國干涉台灣局勢、台灣出現獨立情形,中共但不能坐視。這意味著,只要不出現上述兩種情況,「和平統一」是中共的原則立場。竊以為,中共提出「和平統一」,不僅是理智的表現,也是形勢使然。
何謂理智?第一,新中國繼承中華民國遺產已經四十餘年,其綜合國力較之中華民國時期已空前強大,且今後還要繼續強大。要完成版圖,跨海征台,較之五、六十年代,已非難事。有的台灣學人預測,大陸以武力征台,只要28小時,咄嗟立辦。28小時之說如何得來,不得而知,征台可辦,大約非虛。可辦而不辦,正好體現了中共不糾既往,大度為懷的誠意。第二,中共已掌握國家政權,國共兩黨的積怨已成歷史陳跡,和平解決是上策,武力解決是下策,非不得已不得用此策。第三,民族大義,昭於日月。兩岸都是中國人,血濃於水,親情無所不在。「度盡劫波親情在,兄弟一笑泯恩仇」。和平統一,體現了民族大義、國家至上。打破罈罈罐罐,骨肉相殘,即使收回台灣,必將形成永遠的感情鴻溝,于人於己,均所不利。
何謂形勢使然?第一,從國際言。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中美建交,已大大改善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尤其是蘇聯、東歐巨變後,舊的社會主義陣營已然不再存在,冷戰局面頓行消失。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與世界上大約140個主權國家友好交往,又大大改善了周邊關係。台灣作為美國在冷戰時期安置的對抗共產主義世界的橋頭堡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兩大集團對抗的形勢消失,世界形成多極化,中國成為其中一極;在這種世界秩序下,各大國一時都失去了自己的敵人,資本主義世界及其各國內的固有矛盾將再次凸顯,觀美國與日本,與德國,與歐共體各國間的矛盾,觀德國大罷工、法國農民包圍巴黎、美國鐵路大罷工及洛杉磯大騷亂等,可見上述判斷是有根據的。美國的利益究竟在哪裡?它的經濟滑坡、社會秩序混亂提醒美國人民,美國人到了自掃門前雪的時候了。《美台關係法》雖然存在,但美國人有多少精力照顧台灣?美國人在試圖插手台灣的時候,能不顧及與中國的關係嗎?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不去背靠大陸,積極尋求與祖國統一的辦法,而去仰仗他人的鼻息,面子掛得住嗎?裡子保得住嗎?第二,從國內言。中共從五、六十年代奠定了國內經濟建設的若干重要基礎,其後發生大挫折,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國策,不過十來年時間,國家實力空前增強,人民生活水準大大提高,舉世認同,有口皆碑。台灣權威人士考察大陸後,也驚稱,台灣已往低估了大陸的經濟發展。台灣自60年代末經濟起飛以來,經濟繁榮,民物殷阜,外匯存底雄厚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所有中國人看了都高興。但是台灣只能做小龍,作不了大龍,也是事實。資源、市場、勞動力、科技基礎,都受到限制。台灣經濟要進一步起飛,出路在哪裡?許多有識之士對此也是茫然的。大陸雖有巨大的潛力,光輝的前途,但是眼前也有巨大的困難。960萬平方公里土地,全方位開放,一缺資金,二缺管理經驗。兩岸中國人聯手稿經濟建設,互補互惠,即可大幅度提升大陸的生產力水準,又可給台灣的經濟找到廣闊的出路。兩岸實現和平統一,21世紀如果不是中國人的,殊無天理!邱創煥先生不久前在台北政治大學對學生作「開拓中國世紀」的演講,提出如果中國大陸生產力提高到台灣的程度,則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三地在本世紀末的生產毛額可達10萬億美圓,無論人口和生產力均居世界第一位。因此,他「呼籲中國人:終止敵對,經濟合作,一心一德,開拓新紀!」這個設想是有眼光的。但是如果不實現和平統一,這個目標是不能達到的。武力解決,必定雞飛蛋打,台灣受了損失,大陸受的損失恐怕更大。從中華騰飛的長遠追求著想,中共放棄用武力追求「一國一制」的痛快做法,而主張用和平統一造就「一國兩制」的麻煩做法,是深具眼光的,是真正對歷史負責的,也是真正高姿態的。 台灣的有識之士應該看到,大陸的社會主義改革是不可逆轉的,大陸的生產力發展水準是無止境的,中國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台灣如果不及早做未雨之綢繆,等到大陸經濟全面起飛以後再來籌議統一問題,那時天平的指標偏向那一邊,是不待智者而明的。
最後,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結論:「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八字箴言,是打開中國歷史上沒有和平統一先例的死結的唯一鑰匙。掌握它,運用它,中國歷史就走通了。兩岸政治賢達們,創造歷史的新機遇掌握在你們手裡,你們為民族大義、國家前途,勇敢地去實踐吧!
以上所述,可能是讀書人的迂腐之見。芻蕘之議,謹供各位先進批評,是所至幸!
1992年7月17日於北京東廠胡同一號◆
社論
國際觀察
中國前途
主權與兩岸
台灣政事
台獨批判
學術與文化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