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或許還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事實上與亡國淪陷差異不大。美國很成熟的參考了此前帝國主義者在中國的經驗,特別是避免了「日本模式」,而使台灣成為他的「滿州國」。這無寧是頗富「美國特色」的。
一
長期以來,國民黨內部的派系之爭便從未真正平息過。簡言之,在蔣介石先生擔任黨魁的時代,國民黨內的不同派系,彼此固然不能和諧,也慣性的利用機會,在最高領袖面前打擊對手,但蔣氏一向以其父權威嚴與作風,並不完全「偏聽偏信」,即使被形容為再不堪的人等,只要能證明自己對蔣的高度崇拜與忠貞不二,總還是能保得住功名利祿的。蔣介石當年「英明的」選定「反共抗俄」的國策,以此穩固住遷台國民黨跟美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同時也交換得到美方對蔣氏個人在台獨裁領袖地位的「尊重」;蔣氏個人四分之一個世紀的主政台灣,則成功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半神」,他是「反共的先知先覺者」,甚至是「人類的救星」。這也連帶塑造出台灣的特殊的主流文化環境,培育出今天台灣朝野的政治、經濟、文化界的「菁英」族群。這是「台灣特色」的政治社會化。
美國人與在台的蔣介石打交道,終於找到他的一個重大弱點,那是他內心中務欲以其子經國繼承其在台基業、地位的念頭。於是,蔣經國先生的接班,成為台灣扮演冷戰時期(美國)西太平洋前線之同時,另一個美國可以控制台灣的良機。
蔣介石居高臨下的統御著國民黨內各派系,合而治之,玩權力平衡的遊戲。事實上,其子經國在其生前,亦不過諸多派系中之一支,只不過握有若干較重要的功能性權力而已。他的終能繼承「大統」,則仍有賴美方的善意與首肯。蔣經國在40年代,特別是大陸赤化與來台初期之時,即已明白美國與其父的關係,深知二者處於一種支配與反支配的鬥爭狀態,也進而瞭解美國以是否接受他繼承其父統治台灣,做為雙方鬥爭中的最大利器,迫其父子就範。而我們所看到的是,蔣經國先生從50年代到60年代的明顯轉變,他改頭換面般的成為一位「親美人物」,配合美國人的建議或指導,從事台灣在物質與精神二方面的建設與「革新」,使台灣更傾向為美國的附庸。
可以這麼說,蔣介石本人在台灣耗費很大力氣玩「造神」運動,但卻一點兒也不相信這個運動的效果,他在晚年最在意的似乎只是其大權移轉的關鍵時刻,美國會持什麼態度。可悲的是,美國人耐心的等到蔣介石之死,也一併等到一個不得不聽命於他的蔣介石之子。
二
當然,蔣經國死後的台灣政局,更是要依賴美國全盤主導與設計指導的了。
蔣經國先生之死,美國解決掉台灣的兩個大問題:(一)台灣大概不致再有令美國疑忌的、可能跟大陸私自溝通,把美國一下子撇掉的政治領袖了;(二)蔣經國時代的國民黨各派系,不同於其父親時代者,彼等並無一個一致服膺的家長式領袖,蔣經國一旦大去,便只能選擇服從其背後那個巨大的力量,唯美國馬首是瞻了。
因此,台灣或許還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事實上與亡國淪陷差異不大。美國很成熟的參考了此前帝國主義者在中國的經驗,特別是避免了「日本模式」,而使台灣成為他的「滿州國」。這無寧是頗富「美國特色」的。
這次政潮是一個純粹的爭奪權力與獨佔權力動機下的產物。國民黨主流派因並無具體的或要堅持的有關台灣前途的政策,所以也就更赤裸裸的表現出搞權力鬥爭的手段身段,使得政爭的熱度居高不下。
但無論如何,做為生活在台灣的中國人,還是必須反省到,我們何以會有這樣一個恥辱的命運?它難道不是跨越了幾個世代的中國人熱心協助下的結果嗎?中國人若繼續無能無心於自知自救,或遲或速終將舉族為奴。
去年底立委選舉之後,主張台獨的民進黨與反對台獨的國民黨非主流派,皆宣稱取得戰果;李登輝先生則一方面重申反對台獨的立場,另方面仍表示將堅持國民黨本土化的路線。繼而內閣是否總辭爭議浮上檯面,省籍問題成為參與政爭各路人馬指責對手的主要武器。而從旁觀察可知,一切爭端應起自國民黨主流派的日益失去跟非主流派妥協分享權力的耐心。這次政潮是一個純粹的爭奪權力與獨佔權力動機下的產物。國民黨主流派因並無具體的或要堅持的有關台灣前途的政策,所以也就更赤裸裸的表現出搞權力鬥爭的手段身段,使得政爭的熱度居高不下。
美國來的台灣選舉觀察團,在選後離台之時發表感言表示,現今台灣的問題不在民進黨而在國民黨,國民黨的問題則是黨內對所謂「一中一台」、「兩個中國」等爭議無法擺平,因此美方也就不便配合了。這樣的話當然是給民進黨打氣的,當然也是給國民黨內認同民進黨台獨主張者打氣的。如果美國的興趣在於支持台灣能提出具體的公開的「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政策,則台灣內部的政治人物或政治勢力若要有政治前途,自然是要全力的使這兩種口號變成新階段的政策,而與美國建立新的與更密切的友好關係,換取面對中共時的安全感了。
三
美國對台灣前途早有其安排,但它是不疾不徐完全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在台灣,什麼人或什麼勢力最能為美國的利益服務,往往不決定於這些人自己,而是要符合美國在特定階段的選擇標準的。其實美國也頗善長於及早培養能為其下一步驟的國家利益服務的「人才」的。
今天我們看到的國民黨兩派內鬥,其可悲之處在於無論哪一派取得上風,似乎都缺乏有利於中國(包括海峽兩岸)的意義。這一場權力鬥爭之中最矛盾尷尬之點在於,主流派有意獨攬大權,卻打出「本土化」、「外省老人退下」的招牌口號;非主流派為保衛政治空間,保衛參與重大政事所可以分享到的利益,而以「民主、反獨裁」、反「一中一台」為招牌口號。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鬥爭的進行中,雙方惡質言行將帶來台灣內部的人際關係的倒退,也將帶來支持不同派系人們對對方所唱口號所持主張的不信任,以致更惡化台灣這個島上的虛無主義空氣,絕大多數的人,特別是青年將更嚴重的生活在所謂「失落」之中。台灣人將更為無力於面對中國的命運。這是何其悲哀之事!
此外,我們也要指出,在美國人的對台政策規劃之下,是要由國民黨來扮演那個切斷大陸與台灣仍是一個中國的概念的角色的。如果演出成功,台灣當然就獨立了,則國民黨或退出政治舞台,或與民進黨整合;如果演出失敗,國民黨須背負千古歷史之罵名,也須付出被中國人民懲罰的代價。
總之,國民黨今天已陷入美國的骯髒遊戲之中,非大澈悟尋求自救救人的出路不可了。◆
社論
國際觀察
中國前途
主權與兩岸
台灣政事
台獨批判
學術與文化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