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開創國家民族光明前途向海峽兩岸領導當局進一言

呂士朋
(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


千載難逢的大好情勢

近數年來國際情勢的發展,中國北方強鄰的蘇聯已告解體,遠隔重洋的美國,因經濟衰退、種族動亂而日走下坡,一個偉大中國復興的契機,已躍然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如果海峽兩岸秉於國家民族的利益,為洗刷近一百數十年中華民族所受帝國主義欺凌的屈辱,捐棄成見,坦誠互助合作,早日完成國家統一,則21世紀為中國人的世紀,將毫無疑問地會很快到來。

這個全然12億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憧憬,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關鍵在於兩岸人民特別是兩岸領導人,有沒有這份勇氣和智慧,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為國家民族開創偉大而光明的前途。

兩岸統一的困難焦點

中共的對台政策,自1979年元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後,接著有1981年9月的葉劍英九點,1983年7月的鄧小平六點,制定了「一國兩制」的統一原則和方針。一個國家由於歷史因素,分為兩個地區,而有兩種不同的政治、經濟制度,中共認識到這個現實,提出「一國兩制」的說法,誠屬可喜,但細審「一國兩制」的內涵,其真正目標,是把北京定位為中央政府,台灣定位為地方特別行政區,用香港模式完成國家的統一,這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朝野目前無法接受的,尤其是中共始終不排除以武力達成統一的立場,更是目前海峽兩岸發展進一步政治關係的主要障礙。

台灣的大陸政策,從去年(1991)2月提出《國家統一綱領》,到今年(1992)7月通過《兩岸關係條例》,把中國統一問題,分為近程、中程、遠程三個階段,要求中共把海峽兩岸的政治體系視為兩個政治實體,經由階段性逐步走向統一的方向。中共認為此種「一國兩府」或「一國兩區」的論調,變相地會走向「兩個中國」,為防止「台獨」乃至「獨台」,堅決表示不能接受。

兩岸統一政策的歧異和困難,所造成的後果,是讓美國有利用「台獨」份子的機會,製造中國長期的分裂,維持海峽兩岸的緊張和對立,使中國的統一無法實現,一則削弱中國整體(包括海峽兩岸)的國力,一則為美國建立世界新秩序(實際上是美國稱霸世界)鋪路。

如何打開兩岸統一談判的僵局

首先要提醒海峽兩岸領導當局,自60年代末期以來,美國打「中共牌」用以制衡蘇聯,又打「台灣牌」用以制衡中共,其策略相當成功。自東歐變局蘇聯解體後,美國為謀獨霸世界,乃加緊大打「台獨牌」以牽制台灣中華民國,進而阻撓中國的統一。我們為甚麼不想想,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為何長期要做美國人的牌,讓美國人牽著鼻子走,為美國利益做孝子賢孫;從60年代到80年代,由於客觀的國際情勢所逼,兩岸同被美國人當牌打,尚屬情有可原。今天國際情勢大好,西歐、日本都不肯再做美國的附庸,祗要兩岸中國人以國家民族為重,我們可以立刻把美國人拋出牆外,同心合力重整我們美好的家園。

如何打開兩岸統一談判的僵局,我謹提出以下四點具體建議,供兩岸領導當局及有識之士做參考,幸勿河漢斯言。

(一)中共方面,立即聲明絕對放棄對台用武(不以武力達成兩岸統一),但可加一「但書」,一旦台灣真的獨立,立即使用武力阻止。這一聲明的顯著效果,可使國際乃至台灣島內的「台獨」份子為之氣短,勢力也會日漸衰微;而台灣政治經濟的發展,也會因為有了安全保障而有快速的進步,贊成走向統一的聲浪會日高,馴至使台灣的政治領導階層,亦會因民意的導向,不致走向「獨台」。此一聲明,表面看來,是中共放棄了對台灣的絕對主權觀念,但那句「但書」,仍表示並未放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大原則。

(二)中共聲明放棄對台用武,台灣方面認為這是最大善意回應,則三通應可立即實現。而「大中華經濟共同體」可望在數年內形成,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得以互補,台灣在民用工業的先進技術和大陸基礎工業的雄厚實力相結合,再利用大陸的資源、勞力,可使兩岸產品獲得強勢的國際競爭力,主控亞太市場,面向全球市場,使兩岸力量相結合的中國,成為既富且強的大中國。

(三)談判僵局的突破:中共方面要求「兩黨會談」,台灣方面不肯接受;台灣方面要求「兩個政府會談」,中共方面不肯接受;我提議用「兩岸高峰會談」,可以避開此一爭執。而談判地點,我認為以「黃帝陵」為最佳場所,面對兩岸的共同祖先,則一黨之私、一己之私比較容易拋棄,處處以國家民族利益為優先考慮。為籌備此高峰會談,先從海基會與海協會的互訪對話(欣悉辜振甫與汪道涵即將晤面會談)作一開端,而後雙方黨政高層人士互訪,累積較多的共識,最後才進入最高黨政領導人會議。為恐雙方領導人因時空隔閡太久,商談不易契合,最好有一公正的仲裁人,此一人選以李光耀先生最適合。

(四)政治統一模式的構想:兩岸宜積極努力找出契合「一國兩制」和「一國兩府」的備選方案,分階段的走向完全統一。因此從「大中華邦聯」走向「大中華聯邦」,似乎是可以考慮的模式。而「一個中國」的認知,是指「大中華」,如此可以消除兩岸「國號」之爭的心結。而第一任「大中華邦聯」的元首,似可由台灣方面的領導人,提議由鄧小平氏出任(以目前中共政治情況,鄧氏是否贊成「邦聯」,關係重大),對兩岸僵局的突破和互信互諒的增進,均有莫大助益。

結 論

今天「一個中國」是兩岸共同秉持的大原則,「台獨」的路不能走也走不通,「統一」才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遠景,這是歷史潮流的唯一歸趨。願兩岸領導人和有識之士,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第一優先,拿出勇氣和智慧,各讓一步,「捨異求同」、「化異為同」,商量出一個雙方可以接受的統一方案,詳定其階段和步驟,於最短期間內起步,進而促其逐步實現,則21世紀為中國人的世紀,捨我其誰?◆